“不周山”项目8月24日预告
图片来源:网络
重庆,是世界上辖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农村户籍人口占三分之二,包括山地在内的非城市土地面积占比高达90%……这些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要素,对权力和资本意味着什么?对居民意味着什么?又对本地艺术家的实践意味着什么?
摄影:宋轶
建设大学城是近二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过去“大学后街”鱼龙混杂的市井环境不同,大学城有着明确的功能:将学生的生活卷入一个更大范围的生产供应链条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的虎溪镇虽然身处大学城腹地,却几乎被排斥在外,成了大学城中的一块飞地。
摄影:李波
虎溪镇原本是重庆西郊通往璧山县的一座小镇。当周边农地被确定为大学城用地之后,高校和商业区的楼群将这座小镇包围了起来,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急速飙升的房价推高了拆迁的成本——于是,租客和个别原住民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生活。艺术家李波,作为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计划把对虎溪镇的调研、创作和策展变成自己创作和教学的一部分。他期待和学生一起突破碎片化的个人经验,在考察和实践之中,将被瓦解的整体性视角重新拼接起来。
【活动1】
时间:14:00-15:00
地点:大学城益咏教育培训机构
虎溪镇原住民口述历史
本地人王子洲将分享由村民自发写作的地方志《虎溪记忆》
图片来源:王子洲
【活动2】
城市空间与艺术教育对话(1)
时间:15:00-16:30
地点:大学城益咏教育培训机构
李波将简述实验艺术正式进入国内院校教学的过程、影响,并分享自己在编写本科实验艺术教学大纲时的思考,包括和自身创作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将邀请部分参与者回应学生曾在虎溪镇“课堂”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必须要有去到现场的线下经验?现场一定比在象牙塔和网络上的经验重要吗?”
问题2:“自己的老家也是(虎溪镇)这样,为什么要来这里做深入了解?”
问题3:“‘(学生)在发现了这个地方后,有时会去买菜,还在那发现了供应大学城食物和煤气罐的作坊’——为什么对于艺术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象?”
城市空间与艺术教育对话(2)
时间:17:00-17:30
地点:大学城益咏教育培训机构
作为回应,艺术史与媒介理论学者周诗岩会讲述:包豪斯学校分别在历史名城魏玛和工业城市德绍,开展的两套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重分析包豪斯的教育者如何就外部空间的改变而相应地做出教学调整。
周诗岩希望讨论不局限于如何能教出感性、自由的艺术创作,而是彻底跳出艺术学科的思考边界,去考虑当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一起面对现实情境时,他们各自的方法如何可以相互支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同时激发和调动出发起者自身学科的潜力。
城市空间与艺术教育对话(3)
时间:17:30-18:00
地点:大学城益咏教育培训机构
艺术史学者李雨洁将谈论德国自“六八学运”后艺术家工会和艺术教育的变化,也将讲述1989年以后在德国、澳洲和台湾的艺术学院教育状况。
封面图片来源:谢玉环作品《公共厕所》
激发研究所/Institute for Provocation (简称 IFP)成立于2010年,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独立艺术组织和项目空间。通过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结合,激发研究所旨在以合作的方式联结跨领域的知识,激发文化生产和交流。基于对独立艺术机构在社会中的动态性的思考,激发研究所发起并支持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驻地、项目研究、研讨会、展览、工作坊、出版等。
“不周山:从高原到山城、海岛的行进式”是经由激发研究所发起、一项邀请数十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创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媒体人参与,在15天内前往8个地点,行程长达3000公里,共同完成的大型作品。“不周山”项目将根据所到地点,有针对性地发起讨论、展示、讲述、实地探访、即兴的创作和写作。这些地方包括: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西宁、藏族聚集区玉树、位于丝绸之路的兰州、世界上行政区域最大的城市之一重庆,以及为大湾区跨海隧道生产沉管的桂山岛。议题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地理重构、速度竞争。
"不周山"项目合作机构/艺术小组:
西宁当代
听水·朴园
合造社
器·Haus空间
百岛计划
abC艺术书展
院外
"不周山"项目资助方:
和艺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