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院先生 || 漆艺之光——胡玉康

 

个人简介

胡玉康,陕西汉阴人,博士,三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设计学、传统漆艺等。

个人履历

2003年陕西师范大学面向全国招聘艺术学院院长,成功应聘,后为首届美术学院院长。曾任陕西师大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规划课题2项、教育部艺术规划课题3项。

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出版《战国秦汉漆器艺术》、《设计的立场》、《大漆与中国文化》、《中国秦汉西部漆器艺术》、《汉唐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

获得的教学和科研表彰

作品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参展和发表作品多件,美术作品多次送国内外展出。


作品欣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双鱼

双鹤

月光曲

请输入标题     bcdef

    论文欣赏


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尤其是近十余年, 仅以商标设计为例, 据国家商标局最新统计, 2003年中国商标注册突破40万件。至今中国注册商标已突破197万件。而1990年到2003年的十几年间增长尤为迅猛。标志设计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中国的设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模仿国外进而逐渐立足本土, 注重学习中国传统,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 只有勇于继承传统, 善于学习异文化的人才能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才能设计出体现民族审美心理和生活情趣、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的佳作。如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申奥标志”和 2008 年的“奥运会徽标志”的设计成功即是其典型之例。也许这些标志所产生出来的影响和由此所衍生出来国人对标志的关注, 大大地超过了标志本身的意义, 但从设计来看, 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地方。

中国图形之奇

图一

2008年“申奥”标志(图一),是以著名的平面设计家陈绍华为首的几个人设计的,也是陈绍华多年来众多优秀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件。这件囊括了中国书法、武术、气功、中医、戏曲、绘画等内容的标志,以承载着大量中国文化的信息而长时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后, 作者自己谈到: 在创作 “申奥标志” 时, 曾向同行们提出一个问题,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 最能代表中国形象且最简洁的图形是什么? 大家讨论后的结论是太极图。太极图之所以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是因为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精神与思想的结晶, 它涵盖了世界万物生生不息之秘诀, 它是中国乃至东方哲学思想之根源。作者将中国的这种深奥的哲学思想以简洁的图形表达出来, 并使之与奥运的五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让熟悉中国文化的国民和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都能通过图像得到解读。 

香港凤凰台台标——“双凤”, 也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香港凤凰卫视台几年前一开通, 其台标“双凤”就以鲜明、流畅、形式感强的特色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凤凰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她代表着美好事物, 代表着喜庆、吉祥, 代表着惩恶扬善, 还代表着高尚的人品, 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宋玉曾经将其老师屈原比作凤凰, 在所作的九辩中写到众鸟皆有所登栖兮, 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由凤凰派生出来的词也多是形容美好或珍贵的事物, 如: 凤凰来仪、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凤鸣朝阳、 凤毛麟角等等。香港凤凰卫视台的定位是以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它选择凤凰作为台名本身就是期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标志吸引观众。台标的设计者紧紧扣住这一主题, 采用旋转的一正一反两只图案化了的凤鸟组合加以表达, 这种旋转图案具有太极图的结构, 最早可见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罐及同时期纺轮上的装饰。这些图案可能对后来道家的太极图产生过影响。在上千年的时间里, 这种富有动感和美感的太极图形在我们的传统图案中频频出现, 成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图式, 如历代的“龙凤图”, 这些图案广泛出现在织物、印花布和陶瓷器上。

图二

香港凤凰卫视台的“双凤台标”, 既具有太极图的结构因素, 又可以看到传统双凤图、龙凤图的影子(图二) 。设计者将双凤图删繁就简,把凤凰图案上的翅膀、眼睛、爪子等细节统统去掉,仅余下三根羽毛代表凤凰(图三),达到了标志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的目的。香港是一个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多的地区,但在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上仍有独到的认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把握是精心和准确的。 

图三

盘长结又称如意结, 这种结是中国人特有的情结。盘长结的特点是: 每一个结饰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 通过始终不断、顺理成章的穿梭、缠绕编织成没有正反、 左右对称、 首尾相接、无始无终的结饰。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手法本身就象征着生命的连绵不断, 包含着大千世界中万物众生的自然规律, 寄寓着吉祥、平和、完满、 好运、 没有终结。结饰浑然天成, 看不出丝绳的入处也看不出其出处。从而设计者在此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

图四

中国联通是一个新兴的电信企业, 它是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诞生的。中国联通根据自己的性质以盘长结作为企业的标志( 图四) , 这样的标志包含着许多的信息和竞争意识。中国联通经营的虽说是与中国电信相同的业务, 但它自身的条件又与中国电信有所不同, 它没有自己的全国网络系统, 而要使用中国电信的网络。这对于长期养尊处优、 做惯了老大的中国电信来说自然是一个挑战, 但更是对中国联通自己的一个挑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广大消费者迫切希望打破垄断, 享受更好的电信服务的当代, 中国联通的目标是明确的, 它通过名称和标志在向公众展示自己, 它更期盼自己 的通信网络能够每时每刻地联通。传统盘长结的一些重要特征, 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了联通公司和广大消费者的愿望与心声。

中国书法篆刻之韵

“中国印——2008 奥运会徽”是中国篆刻和书法艺术结合的产物。与其他标徽的平静出场不同, 2008 年奥运会徽的诞生曾经掀起了一阵阵波澜, 在 2003 年 8 月 3 日 20 点 30 分之前, 人们还在猜测首届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的会徽是一个什么形象。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打开紫檀盒, 取出一方由和田玉精雕而成的晶莹剔透的中国“印章”北京奥运会会徽, 饱蘸红色印泥, 在宣纸上郑重地盖下印记, 宣告2008年奥运会会徽隆重地诞生了( 图五)。

图五

中国印奥运会徽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夸张变形, 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同时形似现代的“京”字, 表达了北京人张开双臂, 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和真诚。以印章(肖形印) 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 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为红色, 传达和代表了喜庆、热烈的气氛。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 Bei- jing 2008字体之中, 这里所用的书法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讲究笔法的书法, 而是经过变化处理了的, 它已没有了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等传统书法所讲究的要领与章法, 而是自然、 简洁、 流畅, 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除了外在的形式, 中国印奥运会徽是以图章钤印而 非提前在卷面绘好。在手法上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用够用足了, 从形式到内涵, 从篆刻到书法, 从色彩到立意, 从材料到方式, 几乎一切都中国化了。

图六

书法艺术亦曾造就世界 2l 届大运会的会徽( 图六)。与其它著名标志的作者不同, 21 届世界大运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普通女孩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 校的三年级学生陆淑芳。第21届大运会会徽是由阿拉伯数字 21变化组成的, 为英文字母U字, 代表着这是第2l届大学生运动会( 阿拉伯数字 21和英文字母U都具有世界性, 符合世界大运会的性质)。 会徽的整体极具运动感, 笔触刚劲有力, 象征着更高、 更快、 更强的奥运精神。整个会徽又似飘动着的彩带, 寓意着中国人民热烈欢迎来自各国的体育健儿。整个会徽设计饱含中国书法墨韵, 体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 突出了中国传统特色。作者是学过书法的, 知道将书法运用到设计当中。 她对色彩的搭配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 在这个用毛笔书写似英文字母“U”的阿拉伯数字 “21”的色彩安排上亦独具匠心, “2”以朱笔书写, 而“1”则是变为墨笔书写。这一看似简单又单纯的色彩搭配其实含义很深。在中国, 红色总是和吉祥、幸福联系在一起; 它热烈、奔放, 符合运动会的精神; 同时又具有一系列象征意义, 如血液、火焰等。黑色除了沉稳、厚重, 还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它象征着黑夜、宇宙。作者在谈到创作经过时说: 没有想到会成功, 当时只是把会徽的征集活动作为一次课堂作业来看待, 惟一期望的就是把自己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去。当时学校正好请来一位德国教授给大家讲会徽设计的知识, 这位教授特别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的重要性。毫无疑问, 德国教授的教诲和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成就了这一设计。

中国汉字之妙

中国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 汉字本身就是美的构成图形, 具有高度的艺术造型价值。

在当代的设计尤其是中国的平面设计中, 大量地使用汉字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 产生了许多设计佳作。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行徽, 以传统钱币与汉字“工”结合, 其构思既形象又十分巧妙。

图七

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徽设计也是这样的思路(图七) , 它以三枚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古币“布币”形象组成。“布币”形似铲状, “布”、 “鎛”同声通假, 而后通用。 “鎛”在古代是锄类农具, “布币”本身又是人字形, 其设计包含了 “中国”、 “人民”、 “货币”、 “银行”等多重意义。 另一个成功的银行标徽是中国银行的行徽。这是由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 他紧紧地抓住了至关重要的两点: 一是“中”字, 它点明了主题; 二是巧妙地把中国曾经使用时间最长, 用量也最大的货币铜钱形象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 这既体现了银行的基本社会功能, 又准确独特地表达了中国银行这一特定概念, 形象特点鲜明, 让人易懂易记, 内涵明确集中, 具有很高的功能价值。可以说, 该标志是采用字形组合变化形式设计成功的典范作品。

文章于2004年3月21日发表于《文艺研究》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编辑/李杨燕

审核/朱叶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