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第一课|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为引导2023级新生“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陈险峰书记、余成普院长分别为2023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院长“思政第一课”
2023年9月1日下午,余成普院长在三教讲学厅为2023级研究生讲授新学期“思政第一课”——饮水思源,扎根田野,学术担当。
余成普院长授课
余成普院长讲述了三位学者的故事,映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历史、传统和当下。社会学家杨庆堃先生的故事勉励我们,中国社会学、中山大学社会学的发展不能忘记在建设过程中的先辈们的付出,要饮水思源;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大人类学和民族志学者,现在田野调查仍然是我们的必修课,也是青年学子的成年礼;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校友为代表的考古学的奋斗,延伸了历史的轴线、增强了历史的信度、丰富了历史的内涵,活化了历史的场景,把学术研究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联系起来。最后,余院长以学院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在田野中发现过去,在调查中阅读社会,在行动中学以致用,以学术引导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鼓励和引导同学们做一个心怀感恩、扎根田野、有学术担当的社人学子。
新生认真听讲
通过“思政第一课”,研究生新生对学院的历史和传统、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做人还是发展学科,都要饮水思源。同学们要向前辈、大家学习,保持对学术的探索热情和坚持,培养自己的学术担当和使命。
书记“思政第一课”
2023年9月5日上午,学院党委陈险峰书记在逸夫楼201教室为2023级本科生讲授新学期“思政第一课”——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陈险峰书记授课
思政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展开。陈书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重要讲话引入,分阶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阐释,同学们理解到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伟大和不易,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公平和正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行稳和致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持久和延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和定力。接着,通过对二十大报告的解析,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陈书记着重强调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联系学校实际情况,陈书记谈到,中山大学应该为建设世界专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新生认真听讲
通过 “思政第一课”,新生深刻了解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感知到自己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责任,从而以更多的热情和信心投入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
文稿|陈世丽 邓茗月
图文编辑|扎西措姆
初审|朱明明
复审|范星星
审定发布|陈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