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这一篇说清楚了!




群众如何区分是普通感冒
还是新冠?
感染后居家治疗时
如何自助用药?
有哪些注意事项?
山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张耀武为您答疑解惑


首先两者都有发热的症状
而新冠患者更容易出现
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伴有
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要进一步区分新冠和普通感冒
可以进行新冠抗原的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
患病后一般10天左右可以痊愈
痊愈后无传染性
一般的无症状、轻型患者
不要过度紧张
可以服用宣肺败毒颗粒等中药治疗
如果有咳嗽症状
可以服用强力枇杷露
蛇胆川贝液等治疗


但是上述药品没有预防作用
没有症状的人
建议大家不要服用药物


居家隔离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和家庭内的成员尽可能减少接触
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居住的房间要每天通风
良好的通风
对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至关重要


二、卫生间、浴室要进行消毒
避免造成家庭内传播


三、做好手卫生
做好环境消毒


四、咳嗽、打喷嚏时
要用纸巾盖住口鼻
避免喷溅导致后续潜在的
气溶胶传播风险


五、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
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
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六、个人物品不要和家里人混用
尽可能分开

采取这些防护措施
可以最大限度地
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2月1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防疫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防疫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转变


主要是从过去的早发现、早隔离,重点防感染,向实施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转变


一是要摸清底数。摸清重点人群的底数,社区(村)和基层医务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摸清底数。同时,像孕产妇、儿童等人群,过去也都管理服务到位了,所以现在重点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特别是要先把合并基础病的人员底数摸清。


二是要进行分类。摸底登记的重点人群,实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根据分类不同,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多种方式的健康指导、健康监测、随访,指导抗原检测,指导对症用药,重点就是给他们提供医疗方面的服务。


三是要落实分级救治。要创造条件,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应开尽开。要落实首诊制,为新冠疑似症状患者提供诊疗、用药服务。社区(村)及基层组织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协助健康教育、就医、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目的是让适合居家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患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康复和用药指导。


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进行摸底调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于12月1日下发了通知,并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放化疗,还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进行摸底调查,而且还要对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对现有的个人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体检,还有民政老年人登记系统,以及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必要时还要进行入户调查,摸清这些人群的情况。调查完以后,要根据他们的基础病情况、年龄情况,还有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分类,对不同人群分三级提供服务。一些地方有很好的经验,他们通过大数据比对,直接划定重点人群,把这些重点人群推送到社区,再由社区进行摸底调查,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值得各地借鉴。


呼吁老年朋友们,主动配合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进行登记健康信息,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应签尽签


对高龄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


把老年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人群,就是低风险的,对这类人群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没有接种疫苗的,要动员他们及时接种疫苗。第二类是次重点人群,也就是具备一定风险的人群,这类人群要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居家观察,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发现有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及时转诊。第三类人群主要是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年龄比较大的、80岁以上的,而且有基础疾病的,不是很稳定,可能过去也没有加强免疫接种,对这类人群,发现有新冠的情况,就要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重点是要保健康,防重症,通过分类分级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服务。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最需要的人群,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基层发热诊室的建设情况如何?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个,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5%。另外,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是52%。目前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5个省份建设的发热诊室(门诊)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也正在加快建设。一些地方的基层发热诊室(门诊)也已经在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国家卫健委正在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通过改扩建发热哨点,购置预制板房等多种方式,加快提高发热诊室(门诊)的设置率。实际上发热诊室(门诊)特别是基层发热诊室(门诊)不是很复杂,有些地方是用一两间板房,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但是有条件的地区,最好还是要按照标准建。所以我们提出,2023年3月底,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要达到90%。实际上只要地方政府重视,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手不够怎么办?


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还可以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此外,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热门诊建设运行情况的指导。要统筹医联体内的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加强指导,还要加强质量控制。



来源:中国政府网、湖南省政府门户网、新华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