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 2017年的十本好书
新书·2017
精 选
从浩如烟海的新书中,精选出十本好书,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不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好书”,更不用说“高效”的现代出版业制造的让人难以尽阅的新书!我们深知,这种选择都是左右为难,难以如意。不过,作为读书选择之参照,史学研究公众号也精选了我们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十本(种)新书,聊以作为读书的一点总结。
历史中国的内与外
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有關「中國」與「週邊」概念的再澄清
出版年: 2017-2
页数: 240
历史学宣言
作者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本书中呼吁,历史研究应该放眼全球、回归长时段,同时呼吁史学家要善用大数据统计工具和可视化工具。作者认为,微观史只着眼于短期历史,缺乏长时段思维,有其局限性。因此,当今的史学研究应采用大图景、大历史的研究维度,同时结合微观史精于处理文献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历史,让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并使历史服务于现实政治及社会,让普罗大众都能阅读历史、读懂历史,实现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作者: 乔·古尔迪 / 大卫·阿米蒂奇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istory Manifesto
译者: 孙岳
出版年: 2017-3
页数: 171
全球时代的历史书写
该书对全球时代下史学的重要性与如何展开史学写作进行全方位的阐述。该书导论考察了西方史学写作范式的嬗变历程;第一章考察了文化理论对西方史学写作的冲击与影响;第二章探讨了全球化对西方史学写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三章对史学写作的两个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反思;第四章探讨了西方史学目标的发展了不同程度的变迁,由此需要新的史学研究范式。
作者: [美] 林恩·亨特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3-1
页数: 146
定价: 32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为世界过一次磅”,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当时“物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作者: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顾良 / 施康强
出版年: 2017-7
何炳棣著作集(五种)
其主要学术著作,多用英文写作与首次发表,其中部分已被译为中文,皆应收入“著作集”中;未译为中文的,待译成后再行收入。而晚年有关思想史方面的系列论文,为何先生一生学术的“画龙点睛”之作,则均以中文写成,编为《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收入“著作集”中。本著作集共收录作品五本:《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368—1953》《中国会馆史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作者: 何炳棣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何炳棣著作集
出版年: 2017-8
在空间中理解时间
本书系《狂欢与日常》及《小历史与大历史》二书的续集,书中的个案从山西的村落、市镇,到明清时期的整体变化,从北方边塞到西南边陲,既寻找区域历史过程的“历史性时刻”,也梳理长时程中的连续性。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的论文结集,贯穿了对在一个具体空间的社会结构形成的时间过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过程(时间)只有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得到理解的认知。通过书中的个案,作者意在重申他对于区域社会史之方法论意义的论说,以及借由人类学视角下区域社会的探讨,达致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新阐释,从而解释了历史人类学的含义。
作者: 赵世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出版年: 2017-12-21
页数: 576
定价: 98.00元
文化的他者
这是一本可资理解当今美欧关系变化的书!
欧洲反美主义并不是到了现当代之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而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欧洲文化精英是“反美主义”的主体,他们抱有的文化优越感或文化中心主义种下了反美主义的根源,当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出现时,在这种优越感的作用之下,他们便开始对这个新国家百般挑剔,范围涉及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根子都在他们脑海中固存的文化优越感上,旨在通过把美国树立为一个“他者”的形象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欧洲文化精英的这种心态可以说是延续至今,以对美国不满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演绎出了很多种类型的反美主义。欧洲反美主义无论有多少种类型,但皆能从文化上找到其根源。这样从文化视角来研究欧洲反美主义,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存在于欧洲历史上这一现象的起源及其演变,对认识全球反美主义的实质也有一定的启迪。
作者: 王晓德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
出版年: 2017-7
页数: 682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
本书包括兩部分文章,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向與態度。後者主張思想史亦應探討「思想的生活性」及「生活的思想性」,而因為本書中與「主義時代的來臨」有關的幾篇論文也刻意從廣義的「思想與生活」這個主軸出發,略有別於從政治角度去處理「主義」的問題。
作者: 王汎森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出版年: 2017-8-29
页数: 408
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本书主要是对秦汉帝国的历史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和简要评论,作者在秦汉史领域功力深厚,著述等身,这部著作因此而成为一部“大家小书”,也是“深入浅出”式的经典。西嶋定生以其“东亚册封体制”理论受到东亚史学界的极高尊敬,而这部《秦汉帝国》则让读者看到他另外一种史学境界。
作者: [日] 西嶋定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
原作名: 秦漢帝国:中国古代帝国の興亡
译者: 顾姗姗
出版年: 2017-4
页数: 620
定价: 89.00元
东方的文明
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雷奈・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分别为“近东与中东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从1929年起陆续问世。由于其线索明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观点明确、文字简洁,在东西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很快就被译成英文出版,成为世界东方学的必读书之一。
作者: [法] 勒内·格鲁塞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常任侠 / 袁音
出版年: 2017-5
页数: 775
定价: 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