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8)

史学研究 2019-04-22

前言:

2019年史学研究公众号将继续编选历史学新书单,本期为2019年第8期新书单。为保证书单的质量,公众号将主要通过专业的评选团队选书。新书单以当年的新书为限,每期选书不超过16本,每个出版社选书不超过2本,以历史学的学术专著为主。荐书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

正在进行的赠书活动:点击查看

赠书 | 《丝绸之路话丝绸》(5本)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华简《保训》集释


作者: 刘丽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351
定价: 60.00元

“清华简集释丛书”由李学勤先生主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主要收录清华简各篇文献的集释。本书为该丛书的第一种,是近十年来清华简《保训》研究的总结之作。作者全面搜集和整理了《保训》的研究成果,重新校定了《保训》的释文,并就“《保训》性质、体裁与年代”等重要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保训》的性质、史料来源、思想、书写风格及真伪问题。

刘丽,1984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金文、简牍与先秦秦汉历史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四川文物》《出土文献》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秦代官制考论

作者: 陈松长 等著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年: 2018-10
定价: 70.00元

秦汉职官制度研究历来是秦汉史研究的重点,但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秦代官制的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推进。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秦代简牍及封泥资料的陆续出土公布,使得秦代官制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秦代官制考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一部力作。全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见秦简牍、玺印封泥和青铜器等出土资料,对秦代职官与官署名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详细补正,并围绕秦代守官假官制度、都官制度、乡里职官制度、官吏法与执法吏等诸多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书的出版,对秦汉职官制度及秦汉史研究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陈松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岳麓学者,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各一项。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伍),出版《马王堆帛书〈刑德〉研究》《马王堆简帛文字编》《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藏简牍》《简帛研究文稿》等学术专著十余种。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入圣之机


作者: 陈立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王阳明致良知教研究
定价: 59.00元

阳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历史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并呈现出跌宕起伏之态势。近代以降,阳明学中的心性话语成为民族国家建构、革命运动开展、政党政治运行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阳明学的命运也由此更是潮落潮涨,极尽功罪褒贬之曲折。 本书旨在跳出惟“成功”是瞻的现代价值视域,以“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致良知”等阳明学著名论题为焦点,追本溯源,疑义与析,从修身工夫的向度体会阳明学的义理内涵,领略致良知教的本地风光,管窥阳明学精神的本来面目,重返“为己之学”这一传统儒学的生命世界。

陈立胜,山东莱阳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儒家修身学、宋明理学、宗教现象学。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从宗教现象学到儒学宗教性》等。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中国石窟寺研究

作者: 宿白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9-1
页数: 652
定价: 165.00元

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中国石窟寺研究》这部书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本书一共收录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各窟的开凿年代、发展变化、阶段特征等,用语科学谨慎,论断明晰有力。

宿白(1922—2018),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不仅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录等方面专有所长,而且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1952)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体格局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内享有泰斗声望。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至今难以超越,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必读经典。 2016年,宿白先生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


作者: 赵晓阳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出版年: 2019-1

《圣经》中译及其在华传播的语言文化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书从追求“言文一致”的圣经白话翻译实践、“欧化白话”的形成及结构特点、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的各种尝试与努力,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对上述主题的探讨,其内容丰富、全面而系统,就其整体性把握与研究而言,在学术界尚属首次。书中对许多内容的呈现,都具有新鲜性;对不少具体问题的考察与分析,均具有探索性。作者对于圣经多种文本积累丰厚,尝试融合历史学、宗教学和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将在华基督教史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更为宽广的视域中,拓展出了一片学术的新天地。

赵晓阳,1964年出生于重庆,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995年7月,进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工作。2002年1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3年评为副研究员,2012年评为研究员。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成绩斐然。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

作者: [日]沈国威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严复译词研究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80
定价: 85.00元

本书从何为“译词”起笔,继之评述严复译词创制的方法及其得失,其后数章的讨论广泛涉及严复翻译的环境资源、文体革新、社会反应以及若干不为人知的工作。既有译词创制的理论总结,又有新史料的发掘和考证。译词研究需将视野扩展至东亚近代语言接触、词汇环流及民族国家国语建构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这是本书一以贯之并努力践行的研究理念。

沈国威,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79年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1985年10月赴日留学,获博士学位(1993)。现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中日词汇比较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著有『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2004、2008)、《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2010)、《严复与科学》(2017)等。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清季民初的学制、学堂与经学

作者: 朱贞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352
定价: 89.00元

本书通过对清季民初学制、学堂与经学关系的研究,以近代中西学关系的消长为背景,梳理了科举不能容纳西学之后,中学进入新式学堂分科设学的架构,被西学分解重组,以致经学最终因难以调试而被迫退出的历史进程。经学退出的问题,反映了近代中西文化的此消彼长。而中西文化的优劣短长,也是近代中国长期存在的科举与学堂之争的主题。经学进出学制与学堂,恰能呈现相关历史进程与轨迹,可说是认识近代经学历史命运的重要途径。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具体展现近人如何用西式统系来条理中国固有学问,避免简单判定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的复杂性,借此深入了解困扰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和学术的症结。

朱贞,河南永城人。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桑兵、关晓红。2013年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特聘副研究员。曾发表《清季学制改革下的学堂与经学》、《商务印书馆与民初经学退出学制》、《晚清经学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民国初年经学退出 学制的反应与影响》、《晚清学堂读经与日本》等多篇论文。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中国人与美国人


作者: 徐国琦 
出版社: 理想国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部共有的历史
译者: 尤卫群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24
定价: 78.00

本书利用丰富的档案材料,将焦点集中在民间、个人以及非政府机构之间的互相交往和积极互动上,梳理了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鲲化、古德诺、杜威、国际体育等六个领域的丰富历史轨迹,向读者展示,无论中美两国的官方外交关系如何变幻不定,民间和文化层次的交往自有其自身发展的特质和运行规律,并且始终保持高度的活跃机制。“共有的历史”注重文化层面和非政府之间的关系,关注中美两国共享的价值观和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只注重政府和军队。从这种角度,我们可以解读出一种全新的中美关系史,并可能找到一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范式。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历史学特聘讲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史和共有历史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代表著作有:《中国与大战》(China and the Great War)、《一战中的华工》(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亚洲与一战》(Asia and the Great War: a Shared History)、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目前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撰写《何为中国》(Idea of China)一书。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世情与佛理

作者: 李晓敏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隋唐佛教造像题记研究
出版年: 2019-1
定价: 35.00元

本书通过对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题记进行汇总、整理和研究来探究这一时期普通民众对于佛教的信仰追求,考察佛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头脑中的地位和角色。造像者的身份显示了隋唐佛教信仰对于社会大众的普遍影响力,造像题材展示了民众心目中对于众多佛教形象的取舍,发愿指向表明了民众在信仰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发愿内容则表达了民众对于生活的祈求,祈求平安的现实愿望。透过造像记这一历史瞬间的记录,考察隋唐民众的精神世界,使我们以别样的目光了解代表时代特色的、属于民众的、同时也是最本质的——即基于现实生活的渴望、需求。

李晓敏,1975年4月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隋唐史、佛教史、社会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隋唐佛教造像题记与写经题记整理研究》、《唐代墓志中的佛教史料整理汇编》、河南社科联调研项目《河南隋唐佛教造像记研究》。主要教授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中国社会生活史等主干课程。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

作者: 庞雪晨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3
定价: 67.00

书稿由中西方科技交流史视角出发,剖析郭嵩焘驻英法期间接触的近代西方天文学,爬梳其中有关近代西方天文学的重要知识,如天文仪器、宇宙图景、光谱实验、天象观测等,在中西两种社会文化中比较分析其思想观念,探讨西方科技作用传统知识体系时发生的思想冲突、接纳与意义,再以他四记海王星为例纵览其对西方天文学的认识变化,最后综论他对晚清天文算学教育兴起的倡导与影响。书稿从文化碰撞、知识互译角度对郭嵩焘层层解读和重新呈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开拓性和可读性。

庞雪晨,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外科技交流史。近5年在《自然科学史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史杂志》《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CSSCI、CSCD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合著《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上海人民出版社)。参与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1项。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海上的世界地图


作者: 和田博文 
出版社: 馬可孛羅文化
副标题: 歐洲航線百年紀行史1861-1964
原作名: 海の上の世界地図──欧州航路紀行史
译者: 陳嫻若 
出版年: 2019-1-5
页数: 400
定价: NT$480

十九世紀中後期開明治維新後,日本人開始迎向全面的西化。此時除不斷有西方的人、事、物傳進日本,日本人也透過定期開向歐洲的船班,開啟屬於日本人的「大航海時代」,繪製他們心中的「海上的世界地圖」。 類似像「土佐丸」這類的海上郵船,航程中會經過東亞、南亞、中東,再轉進地中海來到歐洲,航程可能會多達兩三個月。途中也會經過像上海、香港、新加坡、檳城、亞丁、蘇伊士、塞得港、開羅、拿坡里、馬賽、直布羅陀等諸多停靠港。每一回的靠港對日本船客來說都是異文化的衝擊,是充滿驚奇的新世界。 在這些船客中,有正式遣歐的使節團,有伊藤博文等政要名人,有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等將領,也有像金子光晴這類的文人。當他們來到西方人在亞非的殖民地,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時,他們可能對科技進步的西方人感到欽羨,也可能對「未開化」的亞洲和非洲人感到同情或鄙夷。自此,日本人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開始追尋海外帝國之夢,定位日本人在亞洲、在世界的位置。

和田博文 一九五四年生於橫濱市,神戶大學研究所文化學研究科(專攻文化基礎論)博士課程肄業。曾任東洋大學文學院教授,倫敦大學SOAS客座研究員,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後,中國的研究所客座教授等。著作有《西伯利亞鐵路紀行史:連結亞洲與歐洲的旅行》(筑摩選書,第三十九回交通圖書獎)、《飛行之夢:從熱氣球到投下原子彈1783-1945》(藤原書店),在台的出版作品則有《資生堂的文化裝置:引發時尚革命的美學教主》(蔚藍文化)。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


作者: [美]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原作名: Ask the Past
译者: 何玉方 
出版年: 2019-3
页数: 246
定价: 68.00元

本书由美国非常受欢迎的历史博客“先人有何妙计”的文章结集而成。作者爬梳耶鲁皮博迪图书馆200种权威文本,还原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欧洲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居家生活、沟通旅游、美容时尚、亲子教养、健康养生、社交礼仪等,搭配百余幅四色历史插图,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无数前人的奇特创意与生活哲学。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是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她将自己搜集的古欧洲市民生活的奇思妙想,通过彩图和幽默的文字表现出来,再现了课本里没说的历史细节,充满了怪诞创意和幽默元素,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本书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图文并茂,可以说是一部古欧洲市民生活的小百科。

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领域包括中世纪前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历史及书的历史。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烽火巴黎


作者: [英]戴维·德雷克(David Drake)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39-1944
原作名: Paris at War:1939-1944
译者: 李文君 / 王玥玄 
出版年: 2019-1-15
页数: 593
定价: 88

本书记录了巴黎陷落前后期间普通巴黎人的生活,展现了德军逼近巴黎时大批巴黎人弃城而去的景象,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时法国人解脱感与厌恶感交织的心情,以及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法国人生活的困苦。 作者德雷克将巴黎劳动阶层所处的困境与富裕人群相对舒适的生活进行对比,揭露了通敌卖国者的活动,并追踪了法国抵抗运动从制作传单到枪击纳粹军人的发展历程。他详细描述了占领军的阴谋和暴行以及德朗西集中营和巴黎附近其他几处犹太人集中营在押者的生存状态。 本书取材于经历过那些动荡岁月的人们的日记和回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代表着多种政治立场和对待社会的态度。德雷克还从警方记录、报纸、广播节目、新闻影片中收集了很多细节信息。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的生活景象和心理变化

戴维•德雷克(David Drake):国际知名的萨特研究学者,先后执教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曾获法国学术棕榈骑士勋章。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法国知识分子史和政治史,著有《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和政治》《烽火巴黎:1939—1944》等著作。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承袭的权力

作者: [意]乔瓦尼·莱维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驱魔师的故事
译者: 谢宏维 
页数: 220
定价: 52

《承袭的权力:一个驱魔师的故事》以1697年都灵主教法庭的一桩轰动当时的非法驱魔案件为引子:桑泰纳的教区神父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他为民众驱魔治病,引发了众人狂热的追随,但并没有得到教廷的许可。 微观史学家乔瓦尼•莱维利用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神父留存的驱魔笔记和意大利萨沃伊公国的小村镇桑泰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桑泰纳一地为中心重构了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斗争,使欧洲现代早期的社会细节纤毫毕现,从中探讨欧洲现代性的起源。

1939年生,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专攻欧洲近现代史,当代史学界欧洲微观史学的代表。译者谢宏维,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Fixing Landscape

作者: Corey Byrnes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A Techno-Poetic History of China’s Three Gorges
出版年: 2019-1-15
页数: 344
定价: USD 65.00

In 1994, workers broke ground on China’s Three Gorges Dam. By its completion in 2012, the dam had transformed the ecology of the Yangzi River, displaced over a million people, and forever altered a landscape immortalized in centur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controversial history of the dam is well known; what this book uncovers are its unexpected connections to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it seems to sever. By reconsidering the dam in relation to the aesthetic histo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ver more than two millennia, Fixing Landscape offers radically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cultural and spatial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rey Byrnes argues that this monumental feat of engineering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y confronting its status as a techno-poetic act, a form of landscaping indebted to both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of engineers and to the poetic legacies of the Gorges as cultural site. Synthesizing methods drawn from premoder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as well as from critical geography, art history, and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Byrnes offers innovative readings of eighth-century poetry, paintings from the twelfth through twenty-first centuries, contemporary film,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travelogues,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maps, among other sources. Fixing Landscape shows that premodern poetry and visual art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tell us about a contemporary experiment in spatial production. Poems and paintings may not build dams, but Byrnes argues that the Three Gorges Dam would not exist as we know it without them.

Corey Byrnes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19年历史学新书(7)



编辑 (文) /  史平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