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6)

史学研究 2021-09-1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第一个季度推介部分2020年的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15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三礼名物分类考释

作者:曹建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价: 138.00元


本书对《三礼》中涉及的礼器、乐器、戎器、玉器、符节旌旗、丧葬、燕器等名物分门别类做了系统的考释。考释的同时综合运用了文献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出土简帛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涉及名物之多,考释规模之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古代经学学者的名物研究,尤其是针对名物研究中的疑难问题,都利用出土资料做了系统的研究。  全书按“饮食器与盥洗器”“乐器”“戎器”“玉瑞、符节、契约”“旌旗”“丧葬”“燕器、养器、亵器”“动植物”“其他名物”主题分为九章,综合利用文献、古文字、音韵训诂知识,对名物进行了考证。本书在继承传统学术方法的同时,利用考古出土实物资料,以及战国铜器图像、两汉画像石砖图像等,举凡可资利用的资料,广为搜集利用,突破了传统上文献与文献之间循环操作的经学研究模式。同时还配上了很多实物插图,这就大大不同于几千年来的礼学研究,是一重大创新。

曹建墩,1975年生,河南夏邑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毕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牛津大学访问学者,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EACS)会员。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先秦礼制探赜》《中国的祭礼》《战国竹书与先秦礼学研究》《先秦古礼探研》等,代表性论文有《周代牲体礼考论》《论朱子礼学对<五礼通考>编撰的影响》《从礼制到礼学:先秦儒家对礼义的探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战国楚简中儒家礼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战国竹书中的礼制及礼学思想研究”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礼乐制度变迁与春秋文体演变研究

作者:韩高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定价: 132


本书首次将春秋文体作为有时空特性的独立研究对象,并从礼乐制度及其转型角度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对春秋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深化了先秦文学与文体的研究;辑录出土文献中的春秋文章,并依先秦经、史、子类多为文集的通例,析出其中的春秋之文,拓展了春秋文章的材料范围,展示了春秋文章的创作实绩;通过对春秋文体源流的研究,分析了先秦文学主体由“官守”到“世族”再至“士”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揭示春秋文学、文体繁荣自觉的事实,确立了其中国文学传统奠基期的地位。

韩高年,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首届飞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古代民俗学史、陇右文献与西北地方文化、出土文献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多次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

作者: 张海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1-5

定价: 128


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起源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本书将中原核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研究表明,区域之间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不同步的特点,仰韶文化以来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原,并在局部地区率先产生影响,进而带动整个中原社会的变革,社会发展重心也在区域间转换。诸多文明要素在区域性人口集中的早期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涌现,最终促成了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形成。本书为深入理解中原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田野考古学概论”“ 田野考古技术专题”“ 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英文)”“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涉及到田野考古学、中原地区早期文明演进、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景观考古理论与方法等。参与《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参与国家科技支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英国牛顿高级奖学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余篇。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六朝石刻丛考

作者: 梁春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498.00元


六朝石刻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其史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而语言文字和文献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六朝石刻丛考》一书,主要从释录校正、字词考释、石刻辨伪等方面展开工作,纠正前人释录方面的错误,考释疑难字词,鉴别伪刻和疑伪刻,从而为学界研究这一时期的石刻提供参考。全书共考释疑难字700余个,疑难词语和典故词语100余条,校正释录方面问题2000余条,鉴别伪刻70余方。尤其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运用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考释出一批前人不识或误释的字,是本书一大特色。

梁春胜,男,汉族,1975年8月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语文》《文史》《文献》《语言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15包的研发工作。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唐朝域外朝贡制度研究


作者:李叶宏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定价:109元


唐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立朝贡管理机构,贡使服装与贡物皆有特色。唐朝详细规定了从贡使入境、接待、进京到返回各个环节的礼仪制度。唐朝域外朝贡制度分为“内圈”“外圈”两种,该制度在唐高祖、唐太宗时期初具规模,在唐高宗、唐中宗(初次执政)、唐睿宗(初次执政)时期基本定型,在武则天、唐中宗(二次执政)、唐睿宗(二次执政)、唐玄宗时期进一步调整,在“安史之乱”后日渐式微。唐朝域外朝贡制度有时不能顺利实施,朝贡争议由唐朝政府负责解决。唐朝域外朝贡制度对中原地区与藩国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李叶宏,男,陕西吴堡人,1975年生,法学博士,教授。现于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传统政治法律文化、国际经济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联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经济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元代《易》學類型研究

作者: 楊自平
出版社: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 2021-4
页数: 528


元代《易》家多歸本程、朱《易》,或宗程,或宗朱,或致力會通程、朱。即便是圖書《易》學,亦受朱子《易》學的影響。本書將元代《易》學歸成七類:綜論性《易》著、奪胎朱子成一家之言的《易》著、羽翼《本義》之纂注體《易》著、折中程朱之纂注體《易》著、義理派宗程之纂注體《易》著、以己意融會眾說的《易》著、圖書《易》著。分別探討許衡、黃澤、蕭漢中、吳澄、俞琰、胡一桂、胡炳文、熊良輔、董真卿、趙采、李簡、胡震、龍仁夫、梁寅、張理、王申子等十六家的《易》學。元代《易》學承繼並開展宋代《易》學,對明清《易》學起著重大影響,值得後人重視。

楊自平 ,中國台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台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央大學中文學系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及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並曾榮獲中央大學學術研究傑出獎。專注《易》學及儒學研究,旁涉《史記》學、三國學。著有《羅貫中與三國演義》(2020)、《清初至中葉《易》學十家之類型研究》(2017)、《儒學的現代詮釋與時代關懷》(2017)、《梨洲對明代儒學的承繼與開展》(2013)、《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2012)、《吳澄《易經》解釋與《易》學觀》(2009)、《明代學術論集》(2008),並與楊祖漢教授合編《綠色啟動:重探自然與人文的關係》(共三冊,2012)及《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2011)。此外尚有期刊論文、專書論文及會議論文多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

作者: 邱江宁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4

定价: 398.00


本书以元代文人群体的分布与文学格局研究为核心,从整体上讨论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演变,由绪言和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与分布,讨论了全真教以及世侯统治对于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和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南北多族融合,渐趋平衡的现实背景出发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立足于文人群体的流动,从文人群体的流动来看元代文坛创作主体与文坛格局的变化。第三部分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变”与“衰”:“变”的一面着力于元代文学格局中的开放与外来因素;“衰”的一面在于讨论元代文学走向末世衰变情形以及它与下一个朝代的关系。

邱江宁,江西南城人,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专著有《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元代奎章阁学士院与元代文坛》《元代馆阁文人活动系年》等。代表论文有《元代上京纪行诗论》、《八股文“技艺”与明清戏曲、小说艺术》《海、陆“丝路”的畅通与蒙元时期的异域书写》《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中的江南书写》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13-14世纪丝路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八旗营房研究

作者:安沛君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价: 72.00


清代八旗制度的实施对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城市、区域和单体建筑三个层面对清代八旗制度的影响做了归纳、总结和研究,探讨了社会制度对实体空间的影响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从驻防八旗、禁旅八旗、健锐营三大板块论述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对清代八旗营房建筑的影响。

安沛君,1971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参与编著“中国手工艺丛书”《营造》一书。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

作者: 陈祖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1-3
页数: 1152
定价: 1280.00


本书以中华书局1977年《清史稿》点校本为依据,对该书《儒林传》著录之近三百家传记进行整理。逐家校读,订讹正误,以期得一可据可依之读本。订正范围,拟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史事、职官、制度、著述及学术主张等。《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是《清史稿儒林传》成书以来最为详尽的一次校读整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陈祖武,男,1943年生,贵州省贵阳人。主要学术专长是清代学术史,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全国文史馆馆员。主要代表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专著)、《中国学案史》(专著)等。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末民初民间习惯视野下北方女性的日常生活

作者:王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定价: 98.00元


本书以民间习惯与女性日常生活的互动为视角,借助社会性别学、法律社会史等学科的知识,利用规则秩序、女性主体等概念,考察清末民初北方社会转型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通过概念与事实间的互动互证,还原形构北方妇女的日常生活面貌,进而探索妇女民间习惯、女性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王蕊,历史学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山东区域史与妇女史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齐鲁家族聚落与文化变迁》等。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街区里的商人社会

作者: 彭南生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1919-1929)
出版年: 2021-5-20
页数: 604
定价: 165.00元


本书将1919-1929年间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置于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商人团体史演进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主要以近代报刊史料、地方文献、口述史料为重要资料来源,以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借鉴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首次对该团体的兴起、形成和建构、运行过程、组织形态及其衍变、在20世纪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慈善等领域的主要活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力图突破单纯的社团史研究范式,尝试将社团融入到近代上海城市史的大环境中加以叙述,形成了若干新认识。通过研究,本书全面探讨了民国时期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产生、发展及衰落的全过程,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重大历史活动、性质及其影响,更加丰富了近代商人团体史、民国上海史的研究内容,对推动商人团体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于1998-2000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9月-2002年6月在香港浸会大会担任“亚联董”访问学人。长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其中,《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次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精品教材奖,合作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近代史》,指导的博士论文有三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献给历史学家的量化方法

作者: 罗德里克·弗劳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Historians
译者: 刘杰 等
出版年: 2021-3
定价: 118


传统上认为,历史学家愿意用史实和陈述性描述解读历史。实际上,历史学家更需要用定量的数据分析历史,包括使用可测量的历史证据,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正如解密中世纪手稿或解释启蒙运动的政治思想,都需要经验、训练与技巧一样,处理定量材料也需要掌握特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本书为读者介绍了使用定量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信息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推动历史问题的解决。本书既不是统计学的教科书,也不是对历史方法讨论的反思,目的在于帮助众多的历史学家更好地使用材料并帮助读者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Roderick Floud,是英国伦敦都市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史学家与人类史研究先驱代表。英国皇家历史学会,艺术学会会员,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本培养与计量史学。作品主要有Height, Health and History: nutritional statu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750-1980, The Changing Body: health, nutri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since 1700等。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海洋全球史

作者: [德]米夏埃尔·诺尔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夏嫱 / 魏子扬
出版年: 2021-3
页数: 300
定价: 54.00元


该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生存物资。再者,人类和社会还赋予了海洋不同的角色:生命之源,交流之途,生死战场,渴望之所或是记忆之境。

米夏埃尔·诺尔特,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近代通史教授。他出版过若干专著:《尼德兰史》(2013)、《波罗的海史:商贸与文化》(2011)、《中世纪以降的黄金史》(2009)、《德国经济史:千年概览》(2005)。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奶酪与蛆虫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原作名: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译者: 鲁伊
出版年: 2021-6
页数: 400


本书通过一位磨坊主梅诺基奥的眼睛,重构了16世纪一个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思想世界,是国际微观史学流派的经典代表作品。梅诺基奥被宗教裁判所指控为异端,并被处以死刑。金兹伯格利用当时的审判记录,描绘出了梅诺基奥生存的社会中各种宗教和社会的冲突。    作为一名普通的磨坊主,梅诺基奥显得颇为出类拔萃。他在证词中将他所读到的内容用他自己的语言重新进行了讲述,比如他的版本的创世说是这样的“:起初,一切混沌未开,大地、空气、水和火都混合一体,然后世界形成,如同奶酪由牛奶制成,然后奶酪中出现虫子,这些便是天使。”

卡洛·金斯伯格(Carlo Ginzburg),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学”的先驱。1939年生,1961年获得比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并在博洛尼亚大学等多所意大利大学任教,1988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研究领域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与欧洲近代早期史。主要代表作品为:《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精神世界》(1976年)、《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1966年)。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

作者:王志耕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 148.00


本书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置于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历史文本的参照体系中去加以重新认识,将此前西方和俄国学者的零散“设想”系统化,落到文本的实处,从而使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俄罗斯性”得以确立。全书分为“作为俄罗斯思想家的巴赫金”“巴赫金对话理论与俄罗斯对话文本”“巴赫金文学思想与西方的衔接与超越”三大内容板块,详细论述了巴赫金理论与西方哲学思想、东正教、俄国民族文化的关联。

王志耕,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及相关领域的比较文学。出版个人专著《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俄罗斯社会学诗学》以及合作专著多种,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普希金诗选》、托尔斯泰《生活之路》等译著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曾获教育部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及天津市社科优秀奖多次。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制造“后院”

作者: 金将将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美国与美洲体系的初步建构(1880—1890)

出版年: 2021-4
定价: 48


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就展现出对外扩张的野心,尝试干预地区、国际事务,并从中牟利。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观察19世纪末的美国—拉丁美洲关系的演变,揭露美国在拉丁美洲开展扩张政策试验的动机、过程和结果,并就典型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本书认为,美国所倡导的拉美政策,其最终目的只是让美国将成为拉美国家的仲裁者和保护者。美国试图将其帝国主义行径粉饰为文明开化的先进国家对管理混乱的落后国家施以帮助和领导,其真实意图不过是将整个拉丁美洲囊括进由美国所建立和掌控、独立于其他大国势力之外的“美洲体系”当中。

金将将,2008年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后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世界史。具体研究方向为19世纪的美国—拉丁美洲关系史。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imber and Forestry in Qing China

作者: Meng Zhang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Sustaining the Market
出版年: 2021-6
页数: 264
定价: USD 30.00


I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2), China’s population tripled, and the flurry of new development generated unprecedented demand for timber. Standard environmental histories have often depicted this as an era of reckless deforestation, akin to the resource misuse that devastated European fores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comprehensive new study shows that the reality was more complex: as old-growth forests were cut down, new economic arrangements emerged to develop renewable timber resources.  Historian Meng Zhang traces the trade routes that connected population centers of the Lower Yangzi Delta to timber supplies on China’s southwestern frontier. She documents innovative property rights systems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that convinced landowners to invest years in growing trees. Delving into rare archives to reconstruct business histories, she considers both the formal legal mechanisms and the informal interactions that helped balance economic profit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driving concern were questions of sustainability: How to maintain a reliable source of timber across decades and centuries? And how to sustain a business network across a thousand miles? This carefully constructed study make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o world-historical discourses on resource management, early modern commerci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ng Zhang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往期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