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欣怡药检呈阳性?危机公关的黄金期里需要做好这三点

2016-08-12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突如其来的禁药风波就像一颗深海炸弹,让暗流涌动的里约奥运彻底沸腾爆炸。


事件回顾


最早爆出陈欣怡涉嫌服药的媒体是巴西媒体圣保罗州报,这是巴西最大的葡萄牙文(巴西官方语言)对开日报,刊行一百四十一年,被称为拉丁美洲的《纽约时报》。


当然,与陈欣怡同时被爆出的还有保加利亚运动员Silvia Danekova,这也是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期间内药检不合格事件,往前追溯中国历史,上一次的奥运周期内禁药风波,还是在24年前的巴塞罗那。




据新华社报道,陈欣怡目前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B瓶检测和召开听证会的申请。


影响及后果


如果陈欣怡的B瓶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这将是中国体育乃至本届里约奥运最大的“新闻”之一,中国泳协将面临非常艰难的困境,而中国游泳队也将遭遇赞助商纷纷撤出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对于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游泳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可怕的事件,如果服药坐实,无论是要制霸1500m的孙杨,还是表情包少女傅园慧,再大的洪荒之力也挡不住兴奋剂的毁灭之力。


危机公关怎么做?


在早先的稿件中,生态圈曾经以莎拉波娃的禁药事件为切口聊了聊体育危机公关,那么对于中国体育而言,在世界最大体育舞台爆发的禁药风波,需要怎样的危机公关?


  • 首先,必须保证速度与权威性。


保证速度与权威性必不可少,对于陈欣怡事件,新华社在第一时间(一小时左右)公布并确认了药检结果,显得反应速度极快,新华社本身也是极具权威性的官方媒体,表面上来看,这做得没毛病。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报道中发现,陈欣怡与中国队在8月9日便被里约奥组委告知A瓶氢氯噻嗪阳性,然而直到2天后,我们才在外媒上见诸报道,留给中国代表团的时间不少,不知是刻意隐瞒,还是正在紧急处理事件。


即便如此,不论是哪种情况,这都犯了“以纸包火”的大忌,危机公关的第一要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以便将事情的主动权握在手中。


2009年2月1日,《世界新闻报》刊发菲尔普斯吸食大麻的照片后,次日凌晨菲尔普斯便发表声明,承认了该报道的真实性,并表示这愚蠢的行为不会再次发生。


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一直不好,2012年伦敦,叶诗文夺得女子400m混合泳金牌,然而在赛后却遭到了大量外媒质疑,直指叶诗文可能服药。



面对西方媒体的误解和偏见产生的“信任危机”,本应及时澄清事实、主动引导舆论、抢占话语权,改变西方媒体和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的中国代表团,直至奥组委出面证实叶诗文的药检没有任何问题后,才首次公开回应。这段时间,便是舆论发酵的温床。


  • 除了保证速度与权威性,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坦诚公布真相。


这一点我们同样有反例,是伦敦的中国女双消极比赛事件,面对球迷的失望和媒体的好奇,中国羽毛球队并没有说明事情的真相,主教练李永波的一句对不起远远不够,而全队的封口令更是扼杀了外界获知真相的可能,这也给了各国媒体许多发挥的空间。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看来以新华社为主导的主流媒体,选择以直面错误的态度去报道本次事件。




而在没有更多的消息之前,许多的报道偏向了对氢氯噻嗪的科普上,诸如深扒氢氯噻嗪,氢氯噻嗪到底是什么的文章层出不穷,而除了科普,更多关于中国运动员的服药史、WADA的兴奋剂审核以及多起知名禁药也成为了媒体们追捧的对象。


这很好,对于自家的兴奋剂事件,媒体长期养成的态度是“耻辱”,而不是“错误”,耻辱是什么?耻不与其为伍,错误是什么?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出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是陈欣怡公关事件操盘手和体育媒体们应该传达的态度。


  • 最后,除了坦诚、速度与权威,一定要记住社交媒体的力量。


在万众皆媒体的时代,许多消息来自于一文不名的社会个体因子,他们通过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传播出的信息,在不经意间便具备颠覆性的力量。


截止到圈妹统计前,陈欣怡本人发的最新一条微博评论数已经13692条,鼓励性和冷静分析的言论受到了更多的点赞,而其中也不乏谩骂和侮辱语言。在更广阔的微信朋友圈世界,关于禁药的解读已经阴谋论和妖魔化。


从孙英杰到欧阳鲲鹏、廖辉,新千年以来的中国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兴奋剂风波,即便如此,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移动媒介如此普及的时候犯了事,是第一次上大课了。



于是许多人开始相信阴谋论,开始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外人的恶意栽赃,全世界团结起来针对中国,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


笃信阴谋论是脆弱的表现,是长期以来积累的金牌荣耀,日益笃信的体育大国信念所构建的精神逻辑再难自洽的表现。


更危险的是,阴谋论者长袖善舞,我们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错误,假使陈欣怡禁药坐实,便是抛出误服借口,那中国代表团和游泳队的管理漏洞难道不值得诟病?



顺便提醒一句,千万千万不要试图将公众舆论引导至陈欣怡的身上,舆论形势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规制管理的中国军团迅速割离形同弃子的陈欣怡,既不能避免舆论浸染,也无法令人信服,反倒会引发更多的猜疑。


留给中国代表团和泳协的压力依然山大,时间已经不多。就以往历史来看,在兴奋剂事件中保证坦诚基本不可能,让众多利益相关者周知、让媒体方口径一致,更是难于登天。


事实上,长期以来对于本国选手的兴奋剂事件,我们采取的更多是“家丑不可外扬”和“息事宁人”的策略,缺乏权威曝光、事件还原和坦诚,使得许多不必要的媒体言论得以发酵,言尽于此,希望有关部门注意一下。



主笔:圈妹

责编:点哥,图片来自网络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