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白强:中国体育产业的求生之道在于文化

2016-01-17 生态圈 体育产业生态圈





【干货访谈】在一个不算寒冷的星期二,我们见到了动吧体育的白强先生,生态圈想与他聊聊关于体育O2O,关于足球培训,关于体育产业和体育人才的一切。



因双方档期原因,生态圈与白强老师数次相约未能成行,还好,在一个不算寒冷的周二,我们终于见到了他。




当时,长相神似邓超的白强,正在把玩一套星球大战的海报。经过了解,我们知晓了曾在美国普度留学的白强是经典影片《星球大战》的忠实粉丝。而动吧核心组成元素FODA(可以理解为青少年足球启蒙教练),就是Football Yoda的缩写,而Yoda,正是《星球大战》中授徒无数的大师。


从这个名称上看,动吧FODA有着成为Yoda大师的梦想——把足球的文化火种播撒到中国大地。




说起动吧来,健谈的白强有着讲不完的话。



为什么不做App?


白强与黄健翔在2014年年底谋划创业,按照黄健翔的原话来说,他们当时要做一个体育领域的“遇见”,找对手、找场地、找教练,那段时间,两人常常用五个“找”,来形容他们即将做的一款APP。




到2015年1月,黄健翔去了澳大利亚解说,这款投入了不少资金和心血的APP也已经开发完毕,AppStore认证通过,甚至委托了周鸿祎做安卓端推广,可以说万事俱备,然而这辆疾驰的列车却终究停了下来。



是什么最终使白强决定放弃体育版遇见?



“简单来说,体育不是刚需,至少在这片土地上,还不是;体育需求的频次很低,重社交和重体验的特性使得教练与用户容易形成亲密关系,自主脱离体育O2O产品联系,凡此种种,皆会成为未来创业崩殂的命门。”



——2015年末无数倒下的“约”系列体育APP证明了白强的洞见无误。




离开科大讯飞后,曾经年薪千万的白强毅然决定从事体育行业,第一款APP还未落地便夭亡,提到这些,他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释然。


白强说,他与易到用车CEO周航多次谈到“互联网+体育”和O2O的事——

周航表示,互联网之于体育,只是一种实现手段,如果做互联网+体育完全变成了一款网络产品,那么只有可能是媒体,或者游戏,体育终究是要让人真切地动起来的。




现在看来,周航和白强的剖析都的确都很准确。


最终动吧还是问世了。为什么没做App,而是基于公众号在做青少年足球培训O2O呢?原因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白强与黄健翔的共同爱好——历史。白强告诉生态圈,他和黄健翔在一次谈话中提到了闪电战:希特勒在闪电战中集中优势,空军与装甲师风驰电掣……


虽然白强和黄健翔都有拼到刺刀见红的决心和勇气,去地推APP并且运营它。但是为了“闪电战”,他们还是决定先不做“太过肥胖”的App,而是做基于H5页面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动吧足球”的微信公号上集成了几个简单功能,比如征集老师(FODA)、报名、找活动。




2015年3月20日,白强与黄健翔做出决定,全力攻坚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去做青少年足球培训,4月21日推出了动吧足球的产品。动吧足球选择从青少年足球培训切入,方向找对了,思路也就清楚多了。



动吧的橙衣军团教练们


白强和黄健翔都深知,他们的优势所在,还是在于行业经验与人脉。黄健翔在国内名声在外,而他们在国际上,动吧也有他们的王牌——白强的多年好友、知名球星斯内德,以及他背后的橙衣军团




斯内德能带来的资源,绝不只是他球星的名声。


动吧和斯内德一起,在荷兰亲自面试,意在组建优质足球教练团队。中国国青队主教练里克林克和他的助理埃德蒙德,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动吧很大的帮助。


除了教练,他们还深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根据一套荷兰引进的4-12岁足球培训视频教材,动吧重编并使之适合中国青少年,这套动吧拥有100%IP的版权。



在动吧运营初期,他们在橙衣军团的帮助下,做了诸如教练、教材、培训等诸多准备。准备充分之后,在中国足球市场上站住了脚的动吧的目标,就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星辰与大海了。



为什么转而培养青少年教练了?


其实这款动吧足球产品,类似于Uber。只不过,“司机”变成了教练,而“乘客”则是学生和等待培训的教师。那么,为什么动吧要转而用共享经济的模式,来培养青少年教练呢?



  • 点我阅读:

看上去很美的共享经济,能否渗透到体育行业?


但平心而论,UBER、饿了吗等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有市场,关键也是在于“衣食住行”属于刚需。足球现在看上去很热,但足球培训出现需求的本质原因在哪里呢?还是在于政府关于“足球进校园”的政令。


政令的确带来了需求,然而,它能够带来科学培养青少年足球的方法吗?怕是未必。看看现在中国孩子们上足球课的场景吧?五十人分得一名老师,每节体育课30-45分钟时间。




要是完全按照荷兰那套来,咱们体育课的时间对于足球训练来说,热身时间都还没有过就结束了——我们的足球培养,还处于非常业余的阶段,需要先进的方法结合了中国国情来指引。


常常有人与白强说,中国是足球大国,是拥有2000万踢球人口的,大家喜爱的知名足球评论员张路张指导曾说:“足球是美的,需要让人们感受到足球的美,然后自然而然有人爱上这项运动。”对于这些观点,白强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我们需要优秀的青少年教练,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去发现这项运动的美。



张路张指导在动吧的活动现场


而环顾动吧足球整个O2O环节,最重要的莫过于青少年足球教练了。对此,白强表示:中国足球的衰落,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动吧现在选择青少年足球培训,包括去培训老师,去教育家长足球的重要性,是无奈的选择。举个例子,亨利福特发明汽车时,如果让当时的人民去选择,他们还是会选择一匹更健壮的马,动吧要做的,就是让中国足球文化和人口从马背上下来去坐车——到那时,自然有人能感受到汽车的美,自然有人会真正爱上汽车。如果不去推一把,不去深耕足球文化做行者,没有人真的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动吧选择去深耕足球文化,来告诉大家“汽车比马车要好”——足球是有趣的运动


生态圈发过很多“他山之石”系列的文章,的确,我们都很羡慕国外的足球文化,他们中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和日本的足球,并不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但足球成为了文化、象征,成为凝聚家庭、社区的体育信仰,眼看着中国的中产阶级起来了,他们需要更好的精神需求和信仰,体育是,足球也是。


根据2015年底的数据,动吧体育已经去过全国六十多座城市,为中国足球培养了过万名体育教师,他们将足球培训视频教材免费提供给体育教师,比起当年遍天的宣传,深入泥土的行动则显得踏实了许多。




动吧体育如何盈利?


商业模式和变现,是创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白强也没有例外,生态圈也不会因为动吧所谓壮举感人,就不按基本法专访对不对~


对于学习足球,白强有一连串的苦衷:家长不愿意,学校没有钱,政府提倡社会化、市场化,动吧负责帮忙实现目标……这个情况下动吧的压力当然是很大。




因此,白强也非常明白,目前这个阶段,想直接用付费培训的思路直接从受众身上变现,单纯的用足球培训赚钱,是不现实的。


最终,动吧的商业逻辑,还是体育离不开的赞助商和广告。如果可以做大包括教师培训和青少年足球动吧的规模,产生足够的用户基数和媒体曝光率,意在体育营销的公司和企业,也会得到相应的回馈,长此以往,动吧就可以通过赞助和广告,来取得足够的利润,从而反哺给足球培训。



早在2015年9月,动吧就完成了3000万的A轮融资,他们的投资方包括周云杰领导的奥瑞金,汪潮涌领导的信中利以及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



动吧需要怎样的体育人才?


作为关心体育人才发展方向的生态圈,我们也询问了白强关于体育人才的看法:动吧需要怎样的体育人才,体育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我们的问题,白强则毫无保留,略显残酷地分享给了我们他如下的看法……


体育产业跨界人才的理念完全正确,体育人才本身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一个行业发展的成熟度,是以职业细分为标准的,体育产业正在飞奔,人才需求也更加细化,我需要你懂商业、懂运营、懂体育赞助和APP,而不是懂足球和巴斯滕,你的体育从业能力,最终是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上。



“作为巴斯滕的球迷,我受得了你不知道巴斯滕是谁,

但我受不了你不懂互联网,不懂运营。”





这也与我们提倡的除了资本,体育产业更需要匠人精神(点击阅读)不谋而合,目前的体育产业人才需求旺盛,匠人更是供不应求,体育院校教育脱节,垄断体育人才口的局面将一去不返。


动吧的未来会怎样?


虽然在竞技体育层面,动吧连续遭遇了多个打击——中国足球很可能无缘世界杯和奥运会(足球关注度可能会下降),而他们的教练来源荷兰橙衣军团,也遗憾的错过了16年的法国欧洲杯。但是在2016年这个体育大年,动吧也有信心吸引一些眼球和目光,进一步做大自己。




由于荷兰队无缘欧洲杯,他们的球员和教练也将有更多的时间。白强就表示,可以预告的是,2016年,“世界顶级的中锋”和“世界最顶级没有之一的中锋”将来到中国,动吧也会和他们一起做奥运会、欧洲杯相关的夏令营和体育旅游产品。


(最终生态圈小编们还是机智的逼问出了两个明星是范尼和巴斯滕嘿嘿)


其实,早在【年度重磅】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砸钱排行榜,生态圈就写过一个理念:不管体育产业资本纵横,最终生态圈想看到的,普通民众想看到的,是不管你的钱砸到了哪里,真正可以利于中国体育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让我们的体育生活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这样看来,动吧确实做到了一部分,动吧有超过50人的橙衣教练团,足迹遍布全国六十多座城市,培养了过万名青少年教练,收获了5万FODA和15万的注册用户。他们和FODA的努力,让一些孩子学到了足球文化、踢上了更为专业的足球——动吧真的让一些人的体育生活,变的更好了。




最后,还是让我看回到本次专访的核心吧:体育产业在中国最终能得以永续发展,最终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享受更好的体育生活,我们必须从文化上来努力。


虽然资本与巨头纷纷袭来,但如今的体育产业还远未到掘金之时。全社会拥有体育习惯,才是众多体育企业未来能否生存的基础条件。通过灌输足球文化来培养体育习惯,也正是动吧体育孜孜以求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郭了个日、Came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