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古罗盘制作传承人吴水森

2015-09-28 乡土人文地理

月是故乡明




罗盘为传统地学仪器,是一种既能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又能用于城市乡村民居建筑占卜的传统工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延续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罗盘在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成了风水先生们勘寻吉宅的法宝。


在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古法工艺生产的中国传统罗盘早已难觅其踪。但在中国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一户吴姓人家仍然世代用中国古法工艺制作传统罗盘。


早在300年前,吴氏家族的先祖吴鲁衡(1702-1760年)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在万安镇上创办了吴鲁衡罗经店,当时正是徽商鼎盛之时,吴鲁衡的生意也风生水起。1915年,吴鲁衡第五、六代传人吴毓贤、吴慰苍共同制作的日规(即日晷,测定时刻的工具)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吴氏子孙世代传承“吴鲁衡”,到如今,第七代传人吴水森先生已经66岁了。



“我家罗盘店的很大一部销量,都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不像我们,曾经把罗盘当成‘四旧’,他们对风水还很讲究!”吴水森说。在他眼中,风水是一种新的设计学理念。


吴水森生于1949年,由于其父因病离世,未及向他传授全套罗经制作技艺,他是在母亲的指导下,掌握了罗盘制作的关键技术。文革期间,风水师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罗经店第一个被没收,所有的罗盘都被毁了,就连这老宅,在那时也被收了。80年代末期,吴水森重新恢复了“吴鲁衡”罗经店,他成为名符其实的“吴鲁衡”罗经第七代传人。



制作罗盘要经过七道工序:1、选材,用当地质地坚韧细密而又稀有的虎骨木或银杏作为基材,根据不同规格锯成罗盘毛坯,将坯料表面刨平;2、车圆挖孔,即将坯料车成圆型,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3、分格,即依照不同型号、盘式的图谱,从同一圆心以长短不同的半径划圆周为横格,再按阴阳八卦、天干地支等刻直格;4、清盘,将已刻画的盘面填描墨色,并在清理干净后用细砂纸和木贼草磨光;5、写盘面,按照祖传图谱用毛笔的蝇头小楷,依各种盘式书写分格的内容;6、上油,用熬炼的桐油多次上油,使罗盘上百年而依旧光洁清晰;7、安装磁针,这是最关键的工序,其过程首先是磁化钢针,磁化的磁针具有灵敏度高,永不退磁的性能。安装时要精密地测定针的重心,然后安在圆孔里且不能使支点产生阻力,以便指针自由转动。



之所以用银杏和虎骨木做胚胎,是因为其他木头容易收缩变型,变型会让测量的结果差之千里。吴水森说,万安镇原本找制胚的木材是不愁的,但是现在银杏树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没有证件不能砍。而虎骨木,本身生长极慢,加上万安制作罗盘上千年来,已经把山里的虎骨木砍得差不多了。他并不担心祖传的技艺会失传,却担心的是真的有一天,做为罗盘传承根基的木料没了,那时候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吴水森有一个心愿:将北宋科学家沈括描述的缕悬式罗盘再现世人。缕悬式罗盘自明朝嘉靖(1522)后就已失传,距今已有400余年了。吴水森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潜心研究,终于在2005年制作出一台具有实用和工艺收藏等多种功能的缕悬式罗盘,经科学测试,其精确度与水罗盘相差无几,且有独到之处。


父子俩一起制作罗盘


吴水森于2009年被中国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吴兆光也于其后获得安徽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吴家的前7代人,罗盘最大的买主是风水师。到吴水森手上,罗盘除了少部分被海外的风水师买走外,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文玩。到80后的吴兆光手中,万安罗盘上的“风水”味就更淡了。


“儿子在网上开了一家‘吴鲁衡罗经老店’,据说在网上买罗盘的都是一些小年轻。问为什么买?说是摆一家放在家里,或者在聚会时拿出来‘秀’一下,很酷。以前,大家都觉得罗盘是风水先生才用的,怎么会突然变得很酷了呢?搞不懂!”吴水森说。


乡土人文地理综合报道




乡土人文地理

发现乡土中国之美 探寻本真的生活方式


微信号:hvillage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