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太神奇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原来那么美!

2016-07-10 ​潘富俊 乡土人文地理



利用植物特性与事物之间的关联,直接代替所要叙述的本体事物,经常用在文学的表现上,修辞学上谓之“借喻”。这是一种形象含蓄、简明洗练的比喻方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词、辞赋、章回小说中均不乏以植物借喻生活事物的例子,所比喻的内容意涵,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改变。


柳与留音同,古人常于送别时折柳相赠,表示心中的离愁别绪。诗文中亦常以柳树暗示离别,最著名的有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句的柳即暗示本诗为一首送别诗。用柳来表达离别情境,从《诗经·小雅·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至宋杨万里《舟过望亭》:“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莫不如此。


▲ 紫红色的成熟樱桃,又叫朱樱


樱桃古代称为“含桃”,用以祭祀宗庙,可见樱桃为古代珍果,唐代时已普遍栽植。樱桃果实近球形,直径仅约一公分,成熟时红色。古人认为女人嘴唇宜小,最好圆如樱桃,因而用樱口、樱唇、樱颗名之,有如今日所说的“樱桃小口”。宋赵福元《鹧鸪天》:“歌翻檀口朱樱小,拍弄红牙玉笋纤。”用“朱樱”形容女子嘴唇,以“玉笋”比喻纤纤玉手。宋吴礼之《雨中花》:“忆湘裙霞袖,杏脸樱唇。”则称“樱唇”。宋白玉蟾也以“樱唇一点弄娇红”,形容女子的嘴小而红润。


▲ 常见的植物成语中,出现最多的植物是桃


古代女人化妆时都习惯画腮红,因此文人以粉红色桃花来形容而称之“桃腮”、“桃面”、“桃脸”等。例如,宋韩淲《浣溪沙》句:“杏腮桃脸黛眉弯”及易祓《喜迁莺》帝城春昼。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等句。


▲ 杏果外皮鲜黄色,谓之“杏黄”


杏果呈圆球状,因此用“杏眼”比喻水汪汪的眼睛;而杏花花蕾呈粉红色,也用“杏脸”、“杏腮”来形容身体健康、颜面润泽的年轻女人脸孔,如宋人韩淲《浣溪沙》:“雨湿杏腮疑淡淡,风迷柳眼半僛僛。


黄杨生长速度极慢,但木材纹理细腻坚致,是优良的雕刻用材,民间用以雕刻神像、艺术品,也用来刻制印章。古人相信黄杨“岁长一寸,遇闰年则倒长一寸”,由于一般都认为闰年常发生旱灾、虫害或其他祸事,为不祥之年,因此有“黄杨厄闰”的说法。诗文中常用黄杨来表示际遇困顿、时运不济,如杨万里《九月菊未花》:“旧说黄杨厄闰年,今年并厄菊花天。”不但黄杨厄闰,九九重阳日菊花未开也被视为厄闰,一切都是闰年带来的恶兆。生长速度缓慢的黄杨有时也暗指诗文或功夫没有长进,如陆游《春晚村居》:“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 黄杨木材纹理细腻坚致,是优良的雕刻用材


蒲柳即旱柳,性耐旱,适应性良好,容易栽植,可生长于沙地或河滩下湿地区、溪流旁。由于其天然分布范围广阔,又适应各种气候、土壤,中国各地均有栽植。蒲柳和其他落叶树一样,秋季开始落叶,冬季成干枯状;而蒲柳又是落叶树中最早落叶的树种之一,诗文中均用其早落叶的特性来比喻早衰或体质衰弱,如白居易《自题写真》:“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及明·钱履的词《行香子》:“蒲柳衰残,姜桂疏顽。幸身安、且斗尊前。”都用蒲柳自况。


▲ 古诗文中的“薇”即今之野豌豆及同属其它植物,嫩茎叶可作菜蔬


《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最后死于首阳山。“薇”即今之野豌豆和同属其他植物,嫩茎叶味道似豌豆苗,可做蔬菜或入羹。中国各地到处可见,自古即作为野蔬采食,逐渐被视为贫穷人家的蔬菜。由于上述《史记》的典故,“采薇”原用以颂扬忠贞不渝的节操,在诗文中则多用来比喻隐居,如白居易《送王处士》:“扣门与我别,酤酒留君宿。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芝”指灵芝,“兰”原指泽兰,宋代后亦指兰花。灵芝自古被视为仙草或瑞草,是珍罕之物,自汉代以来就受到重视。每有灵芝出现,必“设宴庆贺,或写诗赋,或上表歌功颂德”。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各地征集献上的灵芝就多达37万支。泽兰和兰花均为香草类,前者香在植株,后者香在花,古代用以比喻君子或有才能者。因此诗人以芝、兰比喻美好的事物,如唐陈彦博《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雨露新恩日,芝兰故里春。


▲ 紫荆,各地花园及私人宅第多有栽种,有“田家紫荆”的典故


紫荆在三四月开花,先花后叶,花呈紫红色,极为艳丽,是中国庭园不可或缺的观赏树木,各地花园及私人宅第多有栽种。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记载:有田氏兄弟三人,共议分家,决定将庭院的紫荆一分为三,不料紫荆立即枯死。三兄弟见状有感“树本同株,闻将分析,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遂决定不分家,紫荆随即又恢复生机。这是“田家紫荆”的典故,后世用以比喻兄弟和睦相处,以“紫荆”代表兄弟情,如明·吴大经《玉楼春》:“田家兄弟知何处,留得紫荆花一树。


选自:品制堂


阅读推荐

看了N次《西游记》,却不知“紧箍咒”到底念的啥?

丛林古寺:寻访佛的足迹

易中天:中国的方言与官话

中国人为何还有一个虚岁?


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