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2016-08-18 乡土人文地理

米脂婆姨绥德汉,

不用打问不用看。

小伙子跑马一溜风,

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

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

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


这是一代代传唱的信天游。“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可以说家喻户晓,毛泽东1935年到陕北后,在谈话和文章中都引用过这一谚语。米脂的婆姨为什么长得这样漂亮呢?据说与当地水土有关。米脂地沃,宜于种植谷子,谷子碾成小米金黄金黄,煮成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层油脂。米脂姑娘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贤惠、能干。




无定河从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汩汩而出,在这片硕大的黄土高原上蜿蜒而行,留下了两个美丽的城市——米脂和绥德。


站在这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之巅,脚下是深达百米的黄土。纵目远望,山荒岭秃,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就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这里曾经是古时争战的疆场。一曲“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千古名句,至今吟来,仍令人涕泪满襟……



这里是貂蝉和吕布的故乡。对此,这里的人们备感自豪,以致时至今日人们仍将俊俏的女子与剽悍的汉子当成当地的特产,而四处宣扬……


民歌中的“米脂婆姨”

    

“想你想你实想你,三天没咽下半粒米;

白天想你屹塄上站,半夜想你挑灯花花看;

前半夜想你翻不转个身,后半夜想你吹不熄个灯。”


一曲曲火热、率直、纯真的陕北民歌在黄土高原上的沟沟梁梁间回荡,听得让人耳酣心热,犹如畅饮了一杯醇酒,火辣辣地感觉荡气回肠。歌中所吟唱的就是陕北女子的写照。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


正是这首流传久远的陕北民谣,将这片黄土坡坡上的人文与特产极简捷地勾勒出来。说起来,以民谣的形式夸赞自己家乡人文、物产特色的全国各地都有,但将男人与女人也作为当地的特产毫无掩饰地道出来的,可能绝无仅有。


陕北出美女,米脂犹最,传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出自这里。


米脂县城往西12公里处的杜家石沟乡有一个村庄叫艾好湾村,村北湾内有一奇峰突兀而起,唤做北山。半山腰上有一山洞,据说这便是貂蝉曾经生活过的“貂蝉洞”。

   


影视中的貂蝉

 

有关四大美女容貌的描述,版本极多。古人曾用八个字来描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闭月”指的就是貂蝉。但这些都是出自文人之笔,苍白,无味。

    

民间还有这样一个版本:吕布在白门楼败给曹操之后,曹操惜才欲留,受刘备挑唆后被杀,貂蝉则被关在静慈庵内,交与刘备处置。刘备既慕其美貌,又恐他人闲言。正在两难之际,关羽看出刘备心迹,怒从心起,一句“大丈夫焉能为女色所困”之后,拎起青龙偃月刀直奔静慈庵而去。到得庵前,一脚将庵门踹开,便要手起刀落直取貂蝉项上人头。

    

此时恰逢天清月朗之时,貂蝉因吕布不幸殒命,正在院内梨树前伤心落泪。明月与红莲相映,梨花与红颜共衬,犹如梨花带雨,红莲沾露。猛然间身后门响,转身回望,只听得咣当一声,但见庵门洞开,一柄青龙偃月刀横卧于地上……

    



对于陕北女子的描述,最好的还应在陕北的民歌中:


“一对对毛眼眼撩哥哥,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

“长腿腿云彩遮不住天,长头发遮不住毛眼眼。”


说的是俊美。

    

“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在了冷窗台。

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烂了两块窗。

狗娃子一咬鞋底子响,毛眼眼等在窗棂上。”


写的是清纯。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舀米也不嫌你穷。”

“一碗谷子两碗米,面对面睡觉还想你。”


道的是执着。

    

“拉上手手亲口口,咱俩一起屹崂崂里走。”


述的是果敢。


陕北古时属“华夷杂处”之地,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族与中原汉族——其中还有不少发配、充军于此的江南富商大吏的后裔——上千年的时间里,在此孕育出了既有内地汉人俊俏秀丽的容貌,又有“胡人”粗犷豪放性格的“边塞”女子。

    

现在许多人到米脂寻芳,大多失望而返,怎么没见着倩女靓妹呀?其实这是不知道“婆姨”二字含意的缘故。“婆姨”在陕北方言中指的不是姑娘、女孩,而是指媳妇。米脂婆姨的美,不仅美在丰臀细腰,“白格生生”的面容和那一双醉人的“毛眼眼”上,而且美在勤劳、娴淑、聪明、果敢的本性。她们爱能爱得山河为之动,恨能恨得天地为之泣,但更多时,她们则能以坚韧的意志荡涤生活中的一切繁务琐事。

    



米脂不仅出美女,也出好汉。在北京紫禁城金銮宝座上只坐了一天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是米脂人,至今在米脂县城北盘龙山上还有他的行宫。但宫内展室中所陈列的则大多是“米脂婆姨”了。除此之外,西夏国创立者李继迁、开明绅士李鼎铭、抗日民将杜聿明都是米脂人。


米脂县北距榆林,南邻绥德,东北离佳县也很近。开车而行,一进米脂县境,便见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彩旗猎猎,绵延数里。左边彩旗上书: “闯王故里,八千好汉闯市场。”右边彩旗上书:“貂蝉家乡,两万婆姨闹服装。”好一派豪气!


青史里的“绥德汉”

    

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之称的绥德,古称上郡、绥州。地处陕北交通要冲,东邻黄河与晋通,南接八百里秦川,北经米脂、榆林通达内蒙古,历来为兵家征战、商贾辐辏之地。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经上郡北巡,曾命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驻守于此,曝师于外十余年,北击匈奴,南修驰道,并修筑了至今犹存的秦长城。由此拉开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千年碰撞的序幕。

    



无定河,一条今天已鲜为人知的河流,至今仍静静流淌着,从绥德境内逶迤而过,经东南汇入黄河。然而,一千多年前它却是一条桀骜不驯、激流飞湍、卷石含砂、河床无定的险河、害河,同时也一直被作为战争之河、伤心之河写入史册。千百年来南北两大民族在此征战厮杀,无定河边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千万将士命丧尘沙。

    

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再现了无定河边那段悲壮而凄凉的历史画面: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诗人贾岛则在他的诗作《送陈判官赴绥德》中描述了当年绥德边镇的悲凉:


“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

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

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

丝竹丰州有,春来只欠花。”

    

千百年来在无定河边因征战而死的何止千万,而蒙冤屈死者亦有人在,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就是其中的两个。

    


影视中的蒙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南巡途中,而后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下伪诏逼令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刭。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巅。城南卢家湾有一泉,相传就是扶苏屈死之处。传说扶苏被逼自杀死后,将士哭声震天,山河同悲,那泉水也呜咽起来,故名“呜咽泉”。迄今泉水涵滴,如泣如诉。泉旁石刻壁立,其间唐代诗人胡曾的《杀子谷》最为感人:


“举国贤良尽泪垂,

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

犹是当年恨李斯。”

    

蒙恬死后,葬于绥德城西的等子坪(现在绥德县一中内),与扶苏墓遥相对望。墓冢于平地突兀而起,巍然高耸,相传是秦军三十万将士怀愤含泪用战袍衣襟与头盔兜来黄土堆集而成。

    

在这里,千百年南北民族的冲撞、糅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黄河传统文明,养育和锻造出了一批体魄健壮、潇洒英俊、粗犷豪放、纯朴耿直、能耕能牧、能商能文的绥德汉。

    


影视中的韩世忠


除了东汉一代枭雄吕布外,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也诞生于此。


在南宋能与岳飞相颉颃的抗金将领,可能只有韩世忠了。韩世忠,少时家贫,能挽硬弓,驯烈马,豪气盖世。曾亲率50骑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2000余骑。黄天荡一仗,以8000水军大败金军10万之众,金军统领兀术望风而逃险些被擒,博得了“中兴武功第一”的赞誉。韩世忠一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4指,却又生性耿直。岳飞蒙冤之时,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责秦桧。他的妻子梁红玉,也是一位女中豪杰。黄天荡之战,她身披盔甲亲执桴鼓助战。兀术逃脱,她又上疏陈言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

    

作为绥德汉的杰出代表,人们在韩世忠的出生地城南关砭上村建了一座蕲王庙,县城内塑了一座雕像,以示纪念。

    

绥德旧时为宁、蒙、晋、陕四省通衢之地。绥德人赶马帮,拉驼队,南来北往,贩运经商。不仅活跃了经济,同时还创造出了无数中华民歌中的瑰宝。


绥德是信天游的故乡,无数民歌在这里诞生,又跟随着“走西口”(宁夏一带)、“跑三边” (定边、靖边、安边)、“下南路”(陕北以南一带)赶牲灵人的加工传唱,唱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一道峁峁梁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拉着你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


这首传唱了几代人的《走西口》,不知唱得多少离家汉子一步三回头。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上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谁又曾想到,一件以发生在绥德县真人真事创作的歌曲,竟会成为中华民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广为传唱。

    

绥德,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似乎在它的每一道沟沟梁梁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它既养育出过无数的枭雄豪杰,同时又孕育出了多少执手相送的妹子;它粗犷豪放,却又温柔委婉;就像脚下的黄土一般,深不可测……


选自:新浪博客


阅读推荐

记忆中的中国北方乡村生活

一口气读懂:中国道教的宫观和神仙

今日七夕:与她or他共叙牛郎织女的传说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乡土

乡愁 · 乡音 · 乡情

欢迎关注:乡土人文地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