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9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为何说: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

2016-08-25 西渐 乡土人文地理

“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吃在广州”是指粤菜精致美味,食之堪称人间一大享受;“穿在苏州”则因苏州丝绸誉满海内外,用苏州丝绸做衣服舒适、华丽、美观;“玩在杭州”,是指杭州西湖美如西子,佳景怡神,宽人心境;“死在柳州”则是指柳州有好木材,可以打一副好棺材,那时棺材是人最后的归宿。




吃在广州


只有在广州生活过、而又离开过广州的人,才会明白:在这个城市里,“吃”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与需要,更升华为一种技巧、一种艺术。或许你会说:这不奇怪,因为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最讲究吃的民族,全国各地的人个个会吃、人人善吃。但当你看到一个样子普通的广州人是如何把一天24小时不动声色,而又比例完美地运用在“吃”这个唯一的活动上时,或许你也不得不承认:把中华民族的“吃”文化发扬光大至最高境界的,仍然是广州人。

  



从早茶的虾饺烧卖开始,加一碟排骨或凤爪,再炒一碟牛河,来碗生滚粥,已可从容不迫地过渡到午饭;然后不着痕迹地转入下午茶:甜品店叫一碗汤圆或双皮奶,或在街边要一串鱼蛋或牛杂;再长驱直入到晚饭:鲍参翅肚固然吸引,小炒例汤亦可宜人;一路势如破竹地“直落”至宵夜:炭烧生蚝、白灼猪杂、顺德鱼生……只要你想得出,无不应有尽有。




虽然有人说:这种凡事皆在餐桌前解决的文化,早已流行全国,而广州也正逐渐失去它在吃方面的优势,大大小小的川菜馆、湘菜馆已在广州开得成行成市、一家旺似一家, 但仍然只有广州人,才能把这种餐桌文化当作信念一般贯彻始终、不舍昼夜。

  


“吃在广州”绝不是虚言,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饮食业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一大批经历百年而不衰的老字号和新兴名店,传统和创新的名菜、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好吃的地道的菜馆往往都在老城区,像越秀区、荔湾区。




广州的小吃闻名四方,北京路上有著名的牛杂店、果汁铺,还有供应粥、粉、面、奶茶等小吃的茶餐厅。上下九路、西关食街一带,更是有老广州风格的小吃和点心,南信的双皮奶,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街边小车的牛杂等等,热闹极了,通常是小小的店铺挤满了人,找不到座位。




穿在苏州


“穿在苏州”,自然指的是苏州的丝绸扬名天下,用苏州丝绸做的衣服既显档次,又非常舒适。苏州丝绸是汉族传统丝织业中的珍品,而丝绸是中国古文明之一,是汉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春秋时的吴国时期开始,苏州就已奠定南方丝绸中心的地位。明代苏州的宋锦、织锦缎、粧花缎独步全国,成为苏州的代表性丝绸织物,故宫还珍藏有苏州织造的“盘绦花卉纹锦”。




到新中国成立时,苏州有99家丝织厂,这是经过一百多年战乱和外国列强欺压后,保留下来最珍贵的一点家底。这些星星之火,后来演变成了四大丝织厂——振亚、光明、新苏、东吴,苏州本地人对这四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




新中国急需外汇,苏州丝绸在国际上是很好的换汇产品,因此苏州丝绸业重新获得发展,大量传统产品得以恢复。那时苏州人得地理之便和受传统影响,也普遍穿着丝绸服装。过年时的出客服装,除少部分为呢绒服装外,主要是织锦缎、古香缎。如果说丝绸、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张国家名片,那么丝绸就是苏州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




2014年11月10日晚,APEC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后来经媒体爆料,新中装的面料是苏州传统丝绸织物——宋锦。除了宋锦外,苏州丝绸中的云锦、苏绣也都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玩在杭州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是将苏杭当作江南的代表。这种提法和白居易有关。白居易历任杭苏二州刺史,在任上写过不少盛赞当地的诗篇。任杭州刺史时,他就对身为越州刺史的元稹夸口说:“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后来他任苏州刺史后才将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感到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也是念念不忘。



雷峰夕照


西湖是杭州景观的精华!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作为文化景观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杭州西湖之独一无二,在于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种基因是无法复制的。正如“文化景观”所定义的那样,西湖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



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是西湖的精华!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十景的共同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



断桥残雪


清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同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当地官吏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更广为人知,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 



双峰插云


死在柳州


过去我国盛行土葬,人们对入土装身的棺材(也叫寿枋)非常重视。有的老人未死之前就会买好棺材,都想看看自己的寿枋,看好了死也瞑目。如果是家境富裕者,更会由晚辈亲自挑回优质木料,请来能工巧匠制成寿枋,置于家中,为老人添福加寿,以此显示拳拳孝心。




柳州棺材好,首先胜在木质紧实,坚韧而轻,不生虫蚁。柳州棺材用的一种木材叫作油沙杉木,生于茂林深山悬崖之上,不长百年难以成材。这种木材,入水则沉,入土难朽,香如梓柏,色如古铜。用这种木头制成棺材后,再刷上熟桐油或生漆数度,质优式美。这些杉木直径大,制作棺材时上下左右4块完全是一整块木一气呵成,完全不加拼合。  

  



柳州棺材名满天下并有“死在柳州”之称,据说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关。柳宗元到柳州做官,最后凄惨客死异乡,柳州乡亲父老为了纪念他,特意在当地订购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殓装着他的遗体千里迢迢地运回其老家去安葬。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路上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可等回到河东打开棺材重新殓装遗体的时候,却发现柳公的遗体依然完好无损,面目仍栩栩如生,大家都十分惊讶。柳州棺材因此沾了柳宗元的名人效应而声名大噪,那些达官贵人无不以拥有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为荣,因此有了“死在柳州”的说法。 


阅读推荐

北京人和上海人为何互相瞧不起?

北京烤鸭 Vs 南京烤鸭:同样的鸭子为何味道不同?

日本人是徐福的后代吗?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建筑,是时代进步还是悲哀?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乡土

乡愁 · 乡音 · 乡情

欢迎关注:乡土人文地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