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云南|千年前,它因盐而兴;千年后,它带着盐的魂魄再次归来

2016-01-12 兰一 乡土人文地理




一部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段时长六分钟的影像介绍,盐与火腿的完美结合,云南诺邓火腿一时变得街知巷闻。



诺邓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以北的深山里,四周尽是延绵起伏的红砂岩。诺邓村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村民都是白族人。



诺邓,是白族语译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云南第一部史志「蛮书」中记载的地名,现在大都消失了,历经千年,只有“诺邓”一直从未更改。



诺邓,曾经因盐兴的村寨,一口盐井给这个村子带来了千年的富贵荣华。从唐朝开始,诺邓村的采盐业就声名在外,一度跃升滇西最负盛名的盐业中心。



盐业可以带来高昂的税收,朝廷干脆直接派官员前来管理。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这里设立中央直属单位五井盐课提举司,可以说那时的诺邓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经济特区,那时的诺邓可产优质盐百万斤。



解放后,海盐大规模开发,诺邓的盐业一落千丈,后来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诺邓,因盐而兴,因盐衰。这里曾森林茂密,后来因伐木煮盐,山头都被砍一干二净,变成光山秃岭。



村北有四条石板路蜿蜒伸向远处的群山,古时东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茶马古道通兰坪、丽江、西藏,马帮经过翻山越岭后,就是通过这几条石板路来到诺邓。



马帮已远去,痕迹犹在。诺邓人家家户户都养马,从这些马匹的身上依稀可见当年马帮的影子,叮叮当当的铃声,驮着盐、米、火腿的马匹,牵着马匹的百姓,云集诺邓,热闹至极。



曾经,盐业给安居在陡坡上的诺邓人带来了一片繁华,岁月的遗迹刻在了山民的日常建筑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高墙、石壁、木雕…当年繁华历历在目。



岁月的辉煌的诺邓,如今是沉静的。和很多古村落的景点不一样,诺邓除了改作旅游客栈的大院落之外,其余的老房子依旧居住着自家的主人,过自家的生活。



当年这里的人们如何发现盐、开凿盐井、兴建盐井、如何制盐的场面,已经找不到可以诉说的老盐工。



和大多数乡村一样,村子里的年轻人早已出去外面打工,只剩下了在树下乘凉的老人,巷子里来回玩耍的孩童,目睹客来客走。那一段关于盐的辉煌岁月,已经深埋时光深处。



如今,带着盐的魂魄华丽归来的诺邓火腿,「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一夜走红。“诺邓火腿”成为村子里卖得最火的商品。



一条火腿,十斤盐巴,三年封存。所谓的“千年出一腿”,一条火腿凝聚的不仅是时间,还有那做火腿人的心血,过去,诺邓火腿只是当地人自己腌制供自家人食用,不对外卖。



每年的冬至到大寒,是腌制火腿的最佳时期,这时腌制出来的火腿最好吃的。立冬过后,村民便开始杀猪,把猪腿晾上一天一夜之后,打滑表面,用锥子挤出肉里的血水,然后开始腌制,一条火腿在他们眼中不亚于一件艺术品。



仅存的古木群掩映着文庙和道观,只是文革期间或被捣毁,或被占用,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华丽。



盐业衰落了,村庄寂静了,教育荒废了,只有寺庙道观还在守卫着人们的祈望,孤独而渺茫。


部分图片来源POLO摄影师Mr.Rock,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欢迎热爱乡土的朋友,

加小编微信Ann_miss_sunshine进群交流

投稿请发邮件至邮箱m18825048649_2@163.com

乡土人文地理读者QQ群:19530103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