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云南 | 生活在最大傈僳族部落里的同乐人

2016-01-13 珂南 乡土人文地理



在云南的三江并流(泛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区域,一直是我国民族风情的多彩地带,其中便孕育了傈僳族,这个跨越了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少数民族。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高山峡谷中,有一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小村子,它有一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同乐村,是现在全球傈僳族民的根源所在地。



寨子历史悠久,据说,在公元794年南沼异牟夺取神川都督府,施蛮被破坏,施蛮的百姓开始迁往维西境内,最后定居在了这里。



寨子四面环山,后山区域便是百茫雪山的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其中的同乐村如同是被万神互拥着,使得这里的人能够世世生生在此延续自己的神话。



寨子直到现在,都还没与外界有真正意义上的联系。这里没有饭店,没有可以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这里的人除了能看到族人们的淳朴,更能看到大自然恩赐的原生态美景。



傈僳族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便是那山上饲养的牛羊和地里种植的玉米。他们的生活过得很简单,有喜事就杀羊宰牛,平日里就粗茶淡饭,没有像城里的人一般有过多欲望。



寨子的人口不多,但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在这样一个愉悦的环境下,族人们孕育了专属于自己的文化——阿尺木刮舞



这项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舞蹈,成了傈僳族民们向世人表达快乐地方式。如今,它已作为最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舞蹈集成》之中。



傈僳族民能歌善舞,服装色彩艳丽,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开始跳舞。“阿尺木刮”十八个舞段的“瓦器”舞在傈僳族的大小喜事以及节假日活动上都不会少,百年的传承,一直未断。



“阿尺木刮”的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分为男女各两队,分别由领唱者领唱后,其他一起符合而成。



“阿尺木刮”的声音明显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以及游牧生活中一些琐事,集浓厚的原始性仿古性,内容十分丰富,与傈僳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的密切关系。



傈僳族民就是在这片多彩的地带,过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快乐而充满希望,简单而充满向往,就如同他们的村名一样,满是先祖对自己的祝福...




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影师洋光摄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热爱乡土的朋友,

加小编微信Ann_miss_sunshine进群交流

投稿请发邮件至邮箱m18825048649_2@163.com

乡土人文地理读者QQ群:19530103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