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江苏 | 这个港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6-02-23 乡土人文地理





西津渡,位于江苏镇江西部老城区,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这个位于“十字黄金水道”交汇之处的渡口更是一片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的繁荣景象。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一直以来,西津渡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挥着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作用。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率领20万精兵南下,诸葛亮和周瑜在西津渡北侧蒜山顶上的亭子里共谋退敌之策。他们在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了一个“火”字,最终以5万兵力赢得赤壁之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唐代诗人陆龟蒙《算山》诗中的“周郎妙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便印证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西津渡,险要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命运。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来的流民一半以上从西津渡登岸。




东晋农民义军领袖孙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被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




公元684年,唐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暴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




公元1658年,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誓师北伐,一举攻占了镇江,进而渡江轻取对岸的瓜洲,震惊清廷。




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西津渡变得更加热闹非凡。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船夫的号子百里可闻,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在这里汇集。




码头上有匆匆过江的旅人,有搬运货物的工人,还有四处叫卖的商贩,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清代诗人于树滋的一句“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更是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象。




西津渡街区也随着繁华的江面向东、向南不断扩大,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风景绝妙、设施齐全的生活乐土。旅店茶肆迎来送往、商店药铺生意兴隆、宗教寺院香火不断,因渡而生的城市街区厚载着自唐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一眼望过千年。




在西津渡有一座名叫“昭关”的白色喇嘛塔,相传从喇嘛塔下经过,即可得到神灵的庇护,出门行舟一帆风顺,水怪海盗全部避让。




作为当时江南通往苏北的唯一交通要道,每天来这里祈求平安、拜谢慈航之恩的行旅商贾络绎不绝,缭绕不断的香火弥久不散。




西津渡北对瓜洲渡,江阔而险。每遇疾风来临,江上黑浪如山,倾刻间樯倾楫摧,落江遇难人的呼救之声惊天动地,船覆人亡的惨剧频繁发生。然而,封建官厅却对此熟视无睹。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京口蒋元鼐、朱元逊等15人集体协商,他们力劝“邑中输钱,以救涉江覆舟者…积白金若干,於京口观音阁为会”,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京口救生会。




救生会楼上设有瞭望哨,如发现江上翻船有人溺江,救生会立即派人前去救助。红船船头桅杆上挂有虎头牌,一路上鸣锣开道,江上所有船只都得给其让道,所有关口都得打开,让红船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出事地点,实施救生事宜。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廷大批裁减湘、淮军,这些无家可归的散兵游勇有的干起了江上盗匪的勾当。清同治年间,在镇江经商的余姚县人魏寿昌牵头成立镇江义渡局,集资建造大型渡江帆船,取名“义渡红船”,开行于瓜洲、镇江之间,载渡南来北往的旅客,顺路兼做“救生”事宜,以免惨剧继续发生。



如今的西津渡已然丧失了渡口功能。民国时期,在长江流域坍江北涨江南的自然力量之下,镇江北部的江心已经淤积起一片新的陆地。如今的街区离长江越来越远,繁华虽然远去,但当年反应各种文化诉求的古老街区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



欢迎热爱乡土的朋友,

加小编微信Ann_miss_sunshine进群交流

投稿请发邮件至邮箱m18825048649_2@163.com

乡土人文地理读者QQ群:195301036


推荐阅读


一台只卖两种面的自动贩卖机,四十年来暴风雪天气也有很多人专程光顾

北京最后一座老式公共澡堂

宁波 | 他捡来百万块有历史的瓦片,建成一座博物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