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教评估】关注随机 尊重差异——优化师幼互动质量 激发教师自评内驱

小和山 俞杭宏 西湖儿童研究
2024-08-24

关注随机尊重差异

——优化师幼互动质量 激发教师自评内驱


评估背景

       今年2月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强调要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导向,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

      在西湖区学前指导中心”依托保教日志看师幼互动“的研修引领下,小和山幼儿园嘉苑园区结合园本课程,落地实施”趣生活保教日志“,以保教日志的方式看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优化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质量,提升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尝试以评价结果拓展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

基于《评估指南》 具体细化解读 

专家解读,全面了解。通过观看直播,全面了解《评估指南》文件所传达的概念与意义。

教研圈谈,细致解读。在沈特教研团队的圈谈和直播引领下,对《评估指南》具体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解读,对“活动组织”和“师幼互动”深入学习与理解。

2

基于“保教日志”  聚焦师幼互动

    在细致解读《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指向师幼互动的七大指标后,我们发现:

“随机教育”是我园区急需突破的问题;

“尊重差异”则是我们存在的较为薄弱的教育细节。

    因此,在实施以“保教日志”教师自评看“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指标29“随机教育”和指标31“尊重差异”,以“趣生活日志”为实施保教评估的载体,开展观察记录和自我评价。

3

依托“师幼互动”  关注自评内驱

依托于《评估指南》中对师幼互动的评价指标,我们关注一日生活中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自我评价,以此优化提升儿童一日生活的“品质”、“趣味”和“价值”。在幼儿园课程需要和《评估指南》的不谋而合中,我们寻求其中可碰撞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尝试设计项目活动中指向师幼互动的自评载体——“趣生活保教日志”。




评估工具


趣生活日志

      对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情况等进行记录,围绕“怎么记录”、“怎么反思与支持”以及“怎么拓展”,我们尝试设计“趣生活日志”自评载体。

怎么记录:一记主要问题内容;二记计划安排实施;三记随机变化过程;四记儿童学习来源。

怎么反思与支持:指向聚焦, 指标清晰,方式便捷。

●怎么拓展:亮点的策略拓展;不足的调整拓展;内容的阶段拓展。




具体实施

使用前:轻计划


     《日志》需要计划吗?自然是需要的,只是计划相对于记录而言,变得“轻”了。 在《趣生活保教日志》中,我们所需要做的计划包括:

       1.每次活动开展前的“周计划”

       2.一日活动总计划(一个问题阐述当日计划解决的问题)

       3.每个环节的问题计划(即每个环节中计划要解决的问题呈现)。

每次活动开展前的周计划

一日活动的总计划

每个环节的问题计划

使用中:重记录


       基于日志的使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半日中的活动有些是以我们的计划自然进行的,但也有些活动由计划中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记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内容的灵活记录。

      1.按计划实施的活动记录

      2.有变化实施的“变化”记录

      3.儿童学习来源的分析与记录

记录后:展自评


       在半日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应相应的评价指标,以勾选圈画、关键词句等便捷的方式开展自评反思。

        趣生活日志改变了原先传统的备课形式——只有“活动前的教学计划”,变为“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评价”,它不再是一种预设的计划,更多的是简要的计划和重要的过程记录和评价,即这使用的过程中,一定是记录大于计划的。


实施中的自我觉察


01

发现与识别阶段

——从计划实施到偶发生成

      作为试点班,我开始从原先的半日活动的备课记录转变为“趣生活保教日志”的记录,并且开始重点关注生活中的随机事件,记录后分析: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件?继续跟进的价值是什么?应该怎样支持?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关注有意义的随机事件,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幼儿学习。

案例一

反复被“碰倒”的花盆

     下着雨的晨间,我们的运动场地由室外转移到了室内走廊,正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进行晨间锻炼时,乐乐突然喊道:哎呀,植物角边上怎么都是水呀?随之引发了围观和讨论。

     昕昕马上说:“好像还有一点点泥土在外面,可能是小朋友不小心踢倒过花盆了吧,我刚刚就差点碰倒了。“我在走廊锻炼的时候也总是害怕把旁边的植物踢倒,我跳障碍物的时候都是收着脚的,”萱萱应和着。这时可可看看我,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植物角换个位置呀?这样晨间锻炼的场地就可以变大!”

关注偶发,我的思考

     捕捉到随机事件:反复被碰倒的花盆,关注“植物角搬家”这一焦点事件,引发幼儿讨论,而此时我也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点,因此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进行记录,考虑如何寻找递进经验,最后在集中分享的环节抛出问题--为什么要给植物角搬家?驱动幼儿思考,支持幼儿递进生长,运用新知识推进深度学习



02

助推与支持阶段

——从整体幼儿到尊重个体

       在开始尝试“趣生活日志”记录后,我发现半日活动中每天重复、常态化变化较小的活动,如晨间锻炼,在记录时会尽量精简;对于半日需主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能够支持教师在事后开展充分的自评反思的活动,有侧重地详细记录。通过详细记录的内容中,我发现在关注整体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更容易发现一些个体差异,并在个体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助推进一步发展。

案例二

一起去“搬家“咯

     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决定给植物角“搬个家”。悦悦说:“我想把植物们摆的高高低低的。乐乐说:“我要把喜欢太阳的植物放到窗边。”可可说:“我还需要一些架子放植物。”于是,大家分头行动,寻找合适的材料,给植物搬家咯。

      可是,第一次“搬家”行动后,孩子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植物太多放不下了?正当孩子们陷入苦恼的时候。阳阳说:“要不我们把一些植物挂起来吧,我看到过外公在阳台上的植物是悬挂起来的。听阳阳这么一说,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搬家进行时


尊重差异,我的思考

    在讨论分享中阳阳提供了一个好办法——悬挂植物。而这一新的形式是先前植物角搬家计划中未涉及的。因此个体幼儿出现与预设内容不一样时,我们尊重并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并提供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进行分组探索


03

延伸与拓展阶段

——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

      孩子们是主动的思考者,我们捕捉关键问题:自制植物器皿不美观,不能保持平衡怎么办?通过问题驱动,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助推幼儿进一步探索。

      于是,孩子们主动去调查:生活中悬挂的植物是怎么悬挂的?悬挂器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在查阅调查后我们找到了更合适的悬挂材料和悬挂方式,于是,我们再次实践。

案例三

怎么悬挂植物更平衡呢?

     “我家有用绳子吊起来的植物,绑紧就不会掉下来,我们可以试试。”于是,孩子们开始在教室寻找合适的材料,尝试自制悬挂植物的器皿。

尝试自制


植物悬挂方式调查

     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后,宸宸说:“我的植物容器怎么一放植物就晃来晃去的?乐乐说:“我有点不满意,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悬挂植物都挺好看的呀,我想换种材料。于是孩子们主动去调查:生活中悬挂的植物是怎么悬挂的?悬挂器皿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在查阅调查后我们找到了更合适的悬挂材料和悬挂方式,于是,孩子们再次去实践。

玻璃瓶+绳子


木片+绳+玻璃瓶


木片+洞+麻绳




师幼互动,我的思考

      通过调查不一样的悬挂方式,孩子们根据自己兴趣以及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进行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有意留出空间,作为观察者,发现焦点事件,抓住了其中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内在需求出发,在“随机事件”以及“尊重差异”的生发下通过师幼互动引发幼儿关注新的发现或问题,并推进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萌生下一次的活动。

       在开展自评记录时,我们根据幼儿在师幼互动支持下的行为意识和发展提升,评价自己在半日中对随机教育和尊重差异的指标落实是否存在不足提升的空间,从而进行反思。

       根据前一活动的回溯开展梳理,并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有意识地重视缺失的部分,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评价内驱力。


感悟与收获

教师自评:从“被动型”走向“主动型”



从“变化”中的记录内容,支持我们进一步思考:是否有生成新内容的价值?我们在利用《日志》持续地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捕捉到随机事件,从原来的被动思考到有载体的主动记录者。

日志实践:从“带班型”走向“反思型”



《日志》的载体对教师的自评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教师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理可说”。清晰的自评让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有信心、有底气,激发开展自我评价的内驱力,逐步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备课减负:从“传统型”走向“创新型”



    《日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备课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不再是“集体教学”、“游戏”、“自主”等活动的独立准备,而是对一日生活事无巨细的捕捉和记录。

       对于教师而言,预设安排的半日活动方案可以通过日常的周计划、以及《日志》中的标题栏和“计划”栏实现较为便捷、灵活的制定。对于过程的记录,教师的反思能够针对性地在具体指标的支持下,开展有效自评。较之以往,教师“备课” 的压力负担被较好的缩减,而过程的记录和事后的反思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良性方式。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1.【保教评估】从“看见”到彼此的共生共长!2.【保教评估】日志●回溯——让记录与自评更有意义!3.【保教评估】倾听,让每一个儿童的精彩被看到!4.【保教评估】视导跟进 教研补强——半日视导提高一日生活保教质量的反思性实践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湖儿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