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专栏】太原市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系列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太原作为资源型城市,2018年2月获批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城市,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需要大力破解制约太原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梳理发展思路,总结经验做法,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太原市西山区域是产业粗放发展的集聚区域,集自然水土流失、采煤沉陷区、长期工业活动于一体,形成了水体污染严重、产业废物倾倒、地面开裂、植被稀少等严重环境问题。经过多年生态治理的探索实践,西山地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已由过去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变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广大市民观光休闲的城郊公园,成为太原市的一大新景观。西山城郊森林公园成为西山地区发展旅游业、康养休闲产业、体育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等新型产业的新载体。通过对西山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的运行模式、作用机理、政策、推进效果等分析研究,探究其对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作用和机理,可以为太原市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及其他城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太原市西山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历史上是一个文化风景带,植被茂密,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晋祠、龙山石窟等54 处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天龙山、崛围山风景名胜区,是太原市的生态屏障;近代以来又是一个工业污染带,“一五”期间,国家在西山地区投资建设了西山煤电、太原化肥厂等10余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数千家中小企业。多年的过度开发,使西山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成为典型的重污染区和资源枯竭区,加之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统筹矛盾突出等问题,导致西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可持续发展能力衰竭。
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战略决策。经过2009、2010两年的探索,为加快生态修复,解决“年年种树不见树”、“生态修复耗资巨大、政府难以承担”的问题,太原市2011年出台了《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生态建设新政,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吸引社会投资,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在破坏比较严重的西山前山地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规划了22个城郊森林公园。变过去的政府投资为企业投资,由过去的政府建设主体变成企业为建设主体,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政府主导。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规划,营造环境,优化服务和监督考核,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先行。二是市场运作。把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山水资本、人文资本结合起来,把西山的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作为市场要素配置,把荒山荒地作为资产去运作。三是公司打造。充分发挥公司力量,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管护。四是园区承载。一个园区一个特色,一个公园一个主题,做到主题定位明确,景观各有特色,形成汇集旅游休闲、养老理疗、运动健身、儿童游乐、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区。
配套政策及实施措施有:
1、绿化和开发“二八政策”
公园建设单位本着先绿化后开发原则,在确保绿化面积不低于公园可绿化面积80%的前提下,对其余不高于20%的可绿化面积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探索“以绿换地、以地获利、靠利养绿”的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方式。
2、林地林木认养政策
建设单位对区域内国有林地林木实施认养,认养期70年,享有林地和已有林木的使用权,对新栽林木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并负责林地林木的管护。
3、集体土地流转政策
建设单位对区域内绿化的集体土地进行流转,享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期50年,以十年为1个流转款支付周期,第1个十年按照每亩地800元实施流转,以后每十年增加100元,到第5个十年每亩达到1200元。
4、市财政绿化补助资金政策
市财政将土地出让金的40%作为土地收储成本和政府收益,其余60%作为前期绿化成本补助费用返还公园建设单位。
5、市政设施配套政策
市政府投资建设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到各公园边界,公园建设单位负责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绿化考核政策
由市政府、建设单位、绿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市测绘院组成五方考核小组,对造林全过程跟踪考核,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每一棵树建立电子户籍,为落实“二八政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确保了西山绿化成效。
西山市场化生态建设政策出台后,得到了企业积极响应。截止到2017年底,有15家企业如钢盛、国信、奥申、煤气化、西山矿山等公司投资建设15个城郊森林公园。企业累计投资75亿元,完成绿化3.8万亩,栽植乔灌藤草158种、1300万株(丛),播种草坪111万平方米,清运垃圾、煤矸石300多万吨,治理破坏面面积139万平方米。过去的荒山荒坡、矸石山、垃圾场披上了绿装,过去的污染源、粉煤灰池变成了景观湖。城郊森林公园雏形初现。
其中政府投资实施了西山旅游路和引绿化用水上西山等工程建设,企业修建了公园内各类绿化、防火、旅游道路114公里,新建了山中蓄水池、景观湖和遍布山中的水网水系,修建蓄水池、景观湖91万立方米,铺设输水管网184公里,新增水面面积33万平方米。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强化了企业对林地林木、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力度,遏制私挖滥采、治理毁林建坟、加强森林防火成效显现。
西山生态治理模式,以生态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为突破口,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修复西山生态,推动西山经济转型、文化复兴、城乡统筹,太原市探索出了一条西山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并对经验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站在太原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基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西山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政府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如何做好政策制定、规划设计、以及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难题,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认真梳理总结分析,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促进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注:本文资料均来源于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办公室及太原市科技局。
本文是作者原创,本平台对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完整性等不提供任何保证。本文若有转载、分享之用请标明作者及来源,并与我平台联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