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沙地产景观圈的首次碰撞 | 第二届华中地产景观论坛回顾

景观周 景观周 2019-11-15


2018年12月2日,由景观周举办的第二届华中地产景观论坛——长沙站在建发央著圆满落幕。地处华中区域核心城市的长沙,是中国中西部富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但在限售限价,市场紧缩的环境中,如何突破?地产景观创新之路在哪?带着这些对未来的寻问,我们有幸邀请到长沙多位地产景观甲方代表及华东、华南、西南设计公司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



开场由景观周创始人周旭山、建发房产代表龙经理欢迎致辞,对支持此次论坛的同行尤其是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对同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论坛活动上半场分享环节由四位设计公司嘉宾分别围绕各自对景观行业的探索进行了精彩分享。



嘉宾分享环节

《国际品质,在地表达——中国高端酒店的设计思考》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董事、副总裁——刘刚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升级,人们对于高端酒店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致力于酒店设计方面的GVL怡境国际景观的刘总在结合自己多年的酒店体验与设计经验进行了分享,他认为酒店设计是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的,一个好的酒店设计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体验式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我们对生活的一种价值观。

 

国际上非常多的高端酒店品牌,都具有各自的品牌价值与特性,近年这些品牌酒店在国内迅速发展,那在中国,国际的品质如何能得到表达?这给国内一批有志投身于酒店景观的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怡境率先在行业做出了对酒店设计专业上的探讨:从拿来主义到自我探索。唯有通过发掘本土文化,形成本土的语言和独立的审美观,以差异化融入国际高品质。比如现在正在参与的三亚海棠湾四季酒店项目,结合四季酒店的文化法则,逐渐理解酒店设计以人文、以功能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在对本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后如何巧妙的与自然生态结合起来,并以不一样的这种方式给到客人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对于城市精品酒店瑞吉酒店及洲际酒店的实践,更多的会侧重于空间的灵活运用、功能组织以及流线的设计等。


分享最后刘总也总结出高端酒店设计不再是单一的业主方和设计方的循环模式,景观在其中起到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将来希望能统筹更多资源,与业主方、运营方,设计方形成整体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在地性文化挖掘,拔高设计体验,引领时代生活方式。


《无界景观的探索》


EADG泛亚景观国际华南区、副总经理——唐春晓


EADG泛亚景观唐总在开场抛出一个问题:在一栋有1000年历史建筑的入口要重新做设计,大家是会采用什么样一种设计方式?是用它原有的古典的风格?还是用现代的手法?或者会用以前的砖石材料延续它原来的设计语言,还是选择现代的材料?不同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们在向大师贝聿铭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他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法国卢浮宫的金字塔与古典建筑美之间,横跨800年的历史,这种对设计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但贝聿铭采用对比的手法,拉近距离带给人冲击美感,完成了这一挑战。

与此类似,景观在建筑完成后进场,现场带来的限制总会带给我们无法想象的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太多关于建筑、景观、室内如何融合的问题?大师隈研吾、扎哈、台湾的本土设计师黄声远都给出了他们最好的经验:无界设计!从建筑到室内,室内到景观,他们不仅会非常整体的完成设计。

最近的一个项目重庆中海天钻便是用了这样的设计思考与工作方式。在不利的现场条件下,选择从地下穿入,进入售楼处,将售楼处的入口延伸到景观中。在设计呈现过程中建筑、室内、景观一次次交汇、沟通、打磨,实现了我今天分享的无界景观,并最终呈现出一个整体的设计。在未来我们做一些可以更大胆的设想,去与建筑和室内共同去做一些事情,实现真正的无界。

《筑建伦理,场地复兴》


重庆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副总经理——邓仁俊


重庆道合园林景观邓总从一片废弃的场地讲起,回溯近期项目,将糟糕的场地就地取材进行场地复兴,引入生态修复的理念。关于生态修复,美国的布鲁克林的大桥公园、多米诺公园,对场地的尊崇以及对城市记忆的延续,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什么是建筑的伦理?他认为建筑的伦理是保留建筑曾经的肌理、将城市的记忆遗存,然后通过人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不断的迭代形成的设计。


并以此为引线,讲起融创城的设计历程。从最初拿到融创城项目时的套路设计,到最后出现转机跳出套路,变成了一个在原售楼部基础上进行改造的项目。设计过程中为了彰显品牌价值,也为了重塑场地特性,如何重构风格,如何梳理场地开放的流线,变成了重要的逻辑方向。前场受限于空间的大小,以及去风格化的选择,通过逻辑梳理,最终将凌乱的建筑表面进行色彩重构,搭建出新的立面关系;并用艺术的力量装饰,通过营造精致的生活场景,利用艺术化外表,形成一个极简的空间美。而对于后场设计,更多的是在尊重原场地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

在最后邓总对改造类项目寄予了厚望,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深刻体会:设计师未来要做怎么样的一种设计?那便是以更谦和、更敬畏的态度,解决场地根本性的问题,然后尽可能的保留,尽可能的再利用,然后和过去和解。

《美好生活场景新探索》

栖地设计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戴广建


栖地设计戴总就当下行业现状与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对于美好生活,不论是各大地产商还是设计师都在不停的探索,而栖地也为地产商不同的产品进行了景观研发。

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借鉴国外好的设计,看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比如之前在新加坡考察的豪宅,他们会在社区中引入好的空间配套,健身房链接后期运营和服务等,整个社区的营造非常用心,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国内在强调在市场紧缩的大环境下,示范区设计受到行业考验后,大家的目光开始转向关注大区,而且相信这将是会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那在未来的大区景观设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重视环境本身,更多的关注点会是人在环境中的感受,强调功能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与交流,做有温度的设计。


生活场景时代已来临,建立空间与用户的情感链接,挖掘社区空间价值,需要营造有温度的场景,才能让生活更美好。那栖地所提出的生活场景系统,不仅是从客户变成用户,设计思维上的转变;也将会成为激发社区活力,提升社区价值的支撑点发力点。


对话环节


对话环节由栖地设计的创始人、执行董事戴广建先生主持对话,第一环节的对话主题是:华中地产景观的融合与创新,以及高周转的热点话题和对华中地区在地性进行探讨。



对话关键词:高周转、创新、长沙地产景观文化的在地性


对话嘉宾:

石媛:保利里城长沙设计部经理

张金平:融创长沙景观负责人

刘浩:建发长沙景观负责人

孔婧珉:前嘉华长沙产景观负责人

刘刚: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董事 副总裁

邓仁俊:重庆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副总经理


话题一:关键词——高周转、情怀、创新

戴广建先生抛出话题:在高周转的大形势下,对话嘉宾从设计角度和开发商角度,基于高周转的背景之下,如何保持创新,保持在景观行业内所坚持的东西。



邓仁俊:

高周转是这几年比较大的一个话题,邓仁俊先生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在很早以前面对更多的是业务问题,甲方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从增量的社会变成了存量的社会,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业务和好的开发商,也需要更好的设计师和具有情怀的设计师。

排名前20的开发商可能会进行全国铺排,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关注高周转,这就需要设计师至少做到微创新。道合也有很多项目,会拿着标准化的东西必须落地,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局部做一些微创新。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小众一点的开发商,则会更多地去把握好一些机会做一些有意思一点的项目。

邓先生提到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基础条件,应该有这样一种心境,就是对于每一个项目都是负责任的,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设计师应更多地去抓住这个项目的特征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另外一点邓先生也想呼吁一下甲方单位,更多地让设计师有一点这种变化。甲方单位也不希望最终设计师失去了创意,全部变成一个复盘的工具,最后变成人工智都可以解决到我们的事情当中,这样的话也就失去了设计师存在的价值。邓仁俊先生认为这都是我们应努力去做到的。



刘刚:

高周转的市场下,设计公司应怎么样去应对?刘刚先生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在高周转上让设计师有更多的创新是很有难度的。怡境在前几年也在做一些模块和准备,从设计企业本身来讲怡境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针对主要的一些合作客户,对它的产品线做相关研究。

在短时间内能够很快的去进行复制,然后满足项目开发和销售的一些基本条件。所以刘刚先生认为怡境专门产品研究,和产品研发的一些团队在为设计师做一些相关准备,能够把产品研究得更透一些,然后在短时间内能进行更好的排列组合。能够针对这些开发商主打的产品线来进行产品研究,也便于设计师进行发挥。

在刘刚先生看来在这种高周转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设计的品质,然后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最后确保项目整体出品的稳定性,这个对设计公司来说可能是尤为重要,不能出一些差池,因为甲方永远给到设计单位的都只有第一次,第二次他就会找其他的单位,所以这种压力是存在。



张金平:

从地产公司角度来分析高周转,作为地产,首先公司是必须要有效益,所以高周转是必须的,因为高周转是公司的生命线。从景观的角度来说高周转,这却又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完全保证设计师的情怀和景观的效果,做一个好产品做出优秀产品的话,从公司的效益的角度上讲是不行的。所以设计师也要根据各个产品线的不同,把一些情怀和创新融合进去。

当然无论什么产品,作为景观设计师来讲同样需要用心去做,做的更好。虽然是复制的、是快速的,依然需要用心做好每一个产品,做出有温度的产品,让业主去居住去体验。



孔婧珉:

孔婧珉认为大家在针对高周转。对于嘉华来说,大家也许并不熟悉,因为这是湖南一家比较本土的公司。她认为嘉华的老板是非常的有情怀,所以才能做出来印湘江这这样的好项目。以印湘江的具体打造过程为例讲解很多细节,她认为在高周转的这个压力之下,印湘江项目对于设计师的热情和情怀,包括嘉华老板自己的情怀,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但同样也有遗憾,就是施工。在应对高度转时,在保证设计的还原度的情况下,要从各种材料和做法上找到突破口尽量地减低造价。



石媛:

在高周转的环境下,无论是甲方的设计师还是乙方的设计师,都要面对如何来应对这些现象,因为现今高周转已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高周转对于所有的地产公司讲,在拿地之初,就已经从很多的方面来做过衡量。比如资金的回收、项目的利润率、设计周期建造周期、成本条件等等,在前期的拿地过程财务都会有比较详细的核算。在这种情况和市场背景的条件下,高周转对于地产开发商来说一个相当是关于生死存亡的一个杀手锏。

石媛女士认为不论是甲乙方的设计师在面对高周转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作为设计师,怎样去平衡高周转和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保证快的前提下同时要兼具好,因为高周转并不意味着就是低品质。在成本对建造周期的束缚条件下,就更加考验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关于高周转这个命题是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从各个方面的角度去衡量。比如设计的细节、材料的选取、材料的可行性,耐久性等等方面一起考量。因为越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出强者真正的能力。



刘浩:

刘浩先生的观点是这不单是甲方事情,也不是乙方的事情,而是大家一起朝着某一个方向去努力的事情。 央著设计周期很短,大概两个月左右从概念方案到施工图完成了,最后给到施工很多时间,做了大概四个月左右。大家都很反感高周转,因为在压缩时间的情况下很难做好质量。

建发内部也出了很多标准化的东西,例如栏杆、灯具等部件,但是对于空间来讲是没有标准化的。因为景观的东西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在空间的整体布局上是很难去标准化的,这也需要甲乙方多多沟通,效果的呈现应该是比较偏向艺术化的。



戴广建:

戴广建先生讲到现在地产整个行业发展和项目推动的时候,会发现它不再只是单纯从设计一个方向去考虑,它可能会上升到金融层面。可能这几个月所有的开发商都能感受得到,就是你开发节奏放缓,错过了那个时间节点,销售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但在这种很严峻的情况下这两年景观出来的效果却是非常的明显,也出了很多网红盘。但是网红盘需要时间、需要成本,需要资源投入,那如何在创新和市场上达到平衡,这可能是纠结的,也需要甲方乙方共同的努力。



话题二:“ 网红盘”与长沙设计的在地性

戴广建先生讲到了第二个话题如何与长沙的在地文化结合,大家看到好的项目去复制借鉴或者对标的时候如何保证与在地文化的结合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就这个议题大家展开了对话。


邓仁俊:

现在客户的审美是在不断提高的,以前大家都在追求类似重庆龙湖地产的五重景观。但是现在在改变。这个时代是更包容的,可以做一些民国风,可以做一些新中式,也可以做一些现代风格等 。

邓仁俊先生认为这个市场是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好的,大家的接纳度也很高,未来的接纳度也需会更高。站在这个基础上,有的开发商现在六个月就要把资金回阵,实行“136”的节奏,6月回阵,三个月开盘,这个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其中邓仁俊也聊到自己公司有参与过一些很有意思很有养分的项目。所以邓仁俊先生认为这个时代还是很多姿多彩的,既要有一些快速的快销项目,也要有一些具有情怀的项目,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分两个层面上来看。关于在地文化的探讨,邓仁俊先生认为在地文化不应该是标签化和符号化的,现在很多文化都流于表面。但真正的文化是应该深入到文化的精髓体验空间的和场地的精神。现在长沙出了很多不错的盘,跟甲方与从业者都有很大的关系。现今立于金湘文化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深度挖掘的。


刘刚:

对于设计师和设计单位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能直接体现设计师的活跃度以及对市场反应的敏锐度。在设计面对各个甲方和各个项目的时候,对于创新的这种追求和理念,是希望能够达到三者的一个平衡,这样才能真正出一些所谓的网红作品。现在的很多网红作品都是通过展示区来体现的,在短时间内能迅速的体现出来,然后通过媒体去传播。刘刚先生讲到长沙地区对于景观产品的需求更加实在。

刘刚先生提到他们面对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开发商,都是希望能够达到很好的平衡,能有很高的性价比。希望有很好的绿化,有很好的功能体验空间,希望有一些有善意的景观空间呈现。所以从刘刚先生的角度看觉得长沙或者华中的这种市场创新绝对是上升力,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应对客户的需求,满足长沙客户对于景观的需求成长的需求,更多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从甲方施工单位、设计方融合度出发,整体呈现出来,达到一种平衡。

创新肯定是景观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一味的复制或者是照搬的话,景观肯定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对于设计师、开发商大家都想做网红盘,长沙的GDP在全国排名十几位,按理来讲尝试应属于新一线城市,但是从长沙的房价的来讲,结合多种因素是不允许做网红盘的。作为设计师来讲怎样平衡这些关系是很重要的。

关于在地文化,长沙有湘江有橘子洲头有岳麓山,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在设计中怎样把这些元素融入到产品中是景观人需要用心去做的,去实践的,还是能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好的产品的。


孔婧珉:

孔婧珉女士提到团队在做项目展示区的时候,团队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能不能上gooood,这也是设计师的一个动力。在做创新的时候也会顾虑到客户的接受度。

金融里面有一个说法叫做稀缺资源。如果大家都泛泛都去做复制,可能市场就是一块蛋糕,大家都去平分了。如果做到独树一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会面临被排斥,被不认同,但是也有50%的可能,可以把市场的最前期给吃掉。所以最终设计团队还是坚持了创新。

第二个在地文化,湖南虽说文夕大火把河东都烧没了,已经没有什么古建了,但湘江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岳麓山,爱晚亭,每个来长沙的人都会提到的还有橘子洲头。而嘉华印湘江最大的亮点就是景观在设计上用无边界水景,从视觉上与湘江连成一片。


石媛:

现在很多行业提到情怀很多情况都是在喊口号,这就更加体现了真正做有情怀的设计师的可贵。真正做有情怀的设计师,也不是说一味的去追求情怀,因为设计师一定是平衡方方面面各种因素,如果只有情怀的设计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设计师,真正的好的设计师,一定是能够非常优雅的解决和权衡制约因素,然后兼顾一部分的情怀在里面,这才应该是好的设计师。

关于在地文化王艳艳谈的比较具体,可以理解为长沙的文化,再细一点可以理解为场地的文化。对于在地文化的研究,我们对在地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其实是信息的搜集和理解的一个过程。无论任何设计师在做项目设计的时候,对于项目的理解一定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随着项目的推进持续性动作。


刘浩:

创新对于设计公司来说肯定是生存之本,甲方找设计公司也会以创新来选择设计公司,但更多对甲方来说要考虑到成本、营销、落地性以及高周转下的时间要求,需要在这些因素下做到平衡。关于在地文化,刘浩先生谈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文化。建发则是结合南北,但每个地区并不是都一样的而是结合每个地域文化都有自己的风格。



对话主题二:长沙地产景观的机遇与未来


对话嘉宾:

谢庆:旭辉长沙景观负责人

王艳艳:前万科长沙景观负责人

周祖欣:龙湖长沙景观经理

张磊:建发长沙景观经理

唐春晓:EADG泛亚国际华南区副总经理


话题三:关键词——解决问题、长沙地产的机遇与未来



唐春晓:

黄圣远曾说过一句话,他其实不是在做建筑,它是在解决人和自然的问题,其实这句话套在我们景观上来说是更为合适的,我们做景观应该是去解决人和社会和自然的问题。我们应更专注地去做客户,参与者需要的功能性的问题,视觉上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解决用户的需求。



周祖欣:

周先生提到长沙现在的景观还处于洼地的一个阶段,还未与中国沿海地区接轨,更勿论与国际接轨,所以现阶段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周先生讲到处于很多不利条件下,景观人也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作为地产行业来讲我们不是艺术家、不是大师,我们做的东西归根来讲还是商品,是要给到业主使用的,作为景观地产来讲也有很多细分。龙湖现在也在做一些前沿的研究,也有了几个板块,龙湖景观的艺术性、功能强大、空间服务等。



谢庆:

现在大家都在谈行业遇冷,寒冬期这个现象是否正常。但是行业也有回暖过,这个是跟季节变化是一样的道理这是政府的一个冷静对于设计师对于地产而言,也慢慢看到了我们业主的一个冷静。谢庆女士还谈到了好产品和好作品矛不矛盾的问题,引起设计师的思考,在自己与设计方的交涉中,发现很多设计方只愿意做好的产品线,很多产品大家可能并不买单。

另外提到地产中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大家是否真的考虑到业主真正的需求,因为在业主使用中每个阶段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产品客户也是在细分的,在不同的产品里选择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因为购买力的不同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活动轨迹都是可以全面了解到的,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设计。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在被迫发生改变,以前小区里是不会有快递小哥的通道、wifi的置入的,现在时代在变化,很多东西都是要考虑进去的,跟着时代进行设计思维的调整。



王艳艳:

王女士在居住的真实感受中谈到,如嘉华印湘江项目地块使用率最高的是草坪,以此引出地产行业归根究底还是服务者的角色,我们要为客户为业主设身处地的着想。网上很多的网红盘很多都是展示区,而大区却鲜有。王艳艳女士提出我们所做的设计在之后是否有过评估,是否是真真正正业主会去使用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把心思花在大区,做真正为业主能带来福利的产品和作品,而不是为了做网红盘带人参观。而是很多年后依然有很多人能居住在这里享受生活这才是好的产品的成功。



张磊:

张磊从个人角度讲到设计应该是“成全”。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去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答案是不同的,现在我们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的形式,每个细分环节所关注的点是不同的。但是大的环境里地产行业现阶段所处的情况是,政府更加理性、业主更加理性。所以地产景观发展的前景归根究底还是“为人”,是在了解和解决人本身所需求的东西。在解决需求的同时美化环境,不断优化更迭我们的产品。


话题四:关键键词——大区、功能、全龄人居


唐春晓:

大区是针对客户需求的景观,应该是从功能出发,不同的人群同个地块的使用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年龄阶段的需求,去多功能化的打造,把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我们景观应该去追求的。另外不同人群的组合使用对场地的综合利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在考虑美观之外也要考虑到空间的弹性利用。

在大的环境下我们还应去引导使用者,改变他们的习惯,通过大区的设计引导人更健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大区成功的一点。


周祖欣:

中国景观发展的较晚,未来地产景观可能会更偏向于酒店景观,在业主的刚性需求里做配置。周祖欣先生还提到以前的居住形式邻里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能住的非常舒服,而现在的情况是大家住在一起都相互不认识。

我们应该从业主的真正需求去考虑,如何引导好邻里关系,这是我们景观人真正应该要去做、去思考的。


谢庆:

我们应该回到设计的本源,场地空间的营造,交通的梳理。大师的厉害之处在于一招制敌,而我们作为设计师场地的解读、到底应该做什么是我们应该想清楚的。大区区别于展示区不会那么华丽,但它更加经济、实用、易维护,这几乎是所有甲方都会要求的。设计师应该非常全面的了解材料价格、植物的维护等。另外对于细节的追求我们也应该更进一步,做到项目整体的一体化。另外我们也应对自己的设计项目进行复盘,做到越来越好。


王艳艳:

全生命周期在小区内无论什么地方什么项目使用人群最多的还是老人和小孩,自身作为母亲在带小孩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感触,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作为家长也是想参与其中。老人与小孩的时间比较松散自由,他们的活动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我们应多去观察。现在很多小区内配备的儿童游乐场很大,设计师要考虑到小地块的打造,比如植物在夏天的遮挡。我们设计师也要想办法引导业主的使用方法,这是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的。并且设计师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物业如何参与进来,要把一套运营的方案带入设计,而不是孤立的停留在形式的表现,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给到业主使用。


张磊:

现在大区的打造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考虑到很多使用率最高的空间,例如快速归家步道主干线、各功能场地包括架空层等,大区的主要打造应在使用空间。在功能打造上也要考虑到空间细化,各个年龄的使用等,尤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

空间平面划分后也要考虑到竖向空间的划分,最后考虑到表皮的打造,以及绿化和硬质,要解决好自然与人的关系,满足人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大区把运营、成本、养护、客户的使用融入为一体后大区的设计就成功了80分,剩下的两成就在设计师的情怀,这两成才会是设计的点睛之笔。


精彩花絮




时值冬月,长沙天气略有寒意,

景观行业进入寒冬期的声音也时有发出,

可不管怎样,设计的初心、行业的期盼在,

未来就在!


注:合影仅为最后部分同行。发言嘉宾主要根据景观周长沙精品楼盘考察邀请,文章内容因篇幅有限,嘉宾演讲及对话文字内容只是简要概括,完整内容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回放。


此次论坛得到建发长沙大力支持,论坛在长沙建发央著国学堂圆满举办。


点击标题回顾:武汉地产景观的一场思辨 | 华中地产景观论坛回顾

景观周 | 景观行业第一服务学习平台

转载请在后台发送“转载”按要求注明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