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购买的乡村振兴好书|绿水青山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

乡聚公社 景观周 2022-09-11


给乡村民众一个创新的工具                         ——俞昌斌




10体验设计方法论
18个世界级体验设计实践案例
2个国际获奖的中国乡村实践
放眼看世界,用不一样的视角思考中国乡村振兴
用体验设计留住行将消逝的乡村记忆


▲  《体验设计重塑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方法论、案例分析与实验田》







点评

此书以参与体验突破风景园林学科传统边界,以体验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放眼看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的某一点都要过乡村一关。我们工程院的课题组在2011后曾走了九个省的农村,发现1990年后的农村出生的孩子,极少有学传统农活,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未来农村谁是新的农业主人?中国乡村的维护又是谁来担当?昌斌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我是非常欣喜的,看到了明天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这一种新农民的新希望。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一本以风景构建为本体意识的乡村建设方法论,适度融合了传播、营销、农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务实且具体。既符合景观设计师的身份和专业站位,又及时照应了当下乡建的格局和状况。

——苏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2018年赴英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活动时在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聆听了一个来自中国上海乡村田野的获奖作品,其乡土与未来生活相融的浓浓情怀,十分特别且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这件作品与俞总的直接关系,后来他又持续在此方向上精进,3年后这本《体验设计重塑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方法论、案例分析与实验田》专门探讨乡村设计的专业著作即将付梓,可喜可贺。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屹立于世界的巅峰,作为东亚文化的核心源,一脉相承,演化至今农业文明的烙印始终清晰可辨。当代中国城市与乡村问题是核心议题,中国城镇化之路是独特的和探索性的,成功与否关乎中国复兴的全局,乡村振兴的命题也意味着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作为第三自然的主要创造者,LA专业的领域逐渐投向农村这个第二自然的问题,但问题是长效性的、社会性的和开放性的,需要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 “外来者”与住民和管理者进行集体性的和持续的探索。 

俞总是当下中国少数持续关注设计理论系统构建的职业设计人,理论与一线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思路简明清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这从他之前的系列论著也都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相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和理论需要这样一片可贵的“鳞爪”,也预祝这本著作获得成功。

——朱育帆

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副系主任


批判性思考与解读乡村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任何一个乡村实践模式可以被原封不动的复制。研究思维工作方法、在地文化与人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与及时的。

——袁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副院长


俞昌斌是一位有情怀的设计师,在乡村建设中用心总结出一套体验设计的方法。其核心是乡村的差异化资源发现,通过设计赋能,使资源转化为资本,最终通过市民的体验消费得以实现,从而建构了一种城乡融合的闭环。其中的关键在于价值发现,体验设计及其实践成为本书的点睛之笔。

——匡晓明

 城市设计研究专家。同济规划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城市空间与生态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一个兼顾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的景观设计师,俞昌斌以风景园林学、农业学、植物学诸学科融合的视角,运用体验设计方法论,在中国的乡村开辟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实验田”。

——王海松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建筑学会乡村建设专委会主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十四五”之初,乡村振兴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俞总从风景园林的视角提出以体验设计的方法来破解乡村振兴的密码,并且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此书给广大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引。俞总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非常令人感动!

——曹磊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风景园林系系主任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乡村振兴计划实施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我本人也带领学生尝试过不同地域的乡村振兴与改造,客观的说花拳绣腿远远多于脚踏实地。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当属过分重视要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切实际的想以旅游带动地方经济。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本从真实体验在地村民生活出发,研究乡村振兴方法论的书。尤其可贵的是本书作者俞昌斌先生以自己几年来的切身实践体会为导引,借助20个乡村的鲜活案例为母本,总结体验设计对重塑乡村的实际作用,这对打着振兴乡村的旗号,实则破坏美丽乡村原有的生态语境,是最有利的还击。真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书问世!

——龚立君

教授、硕导、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景观设计系主任


作为一位建筑师,我与作者俞昌斌在乡村振兴领域中进行多次深入合作探索,因此在看了本书后,再次感叹内容的视野广阔和观点的细致深入。乡村问题是中国及世界发展的根本问题,不同于社会学视角的认知,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们的较为细分专业的特定视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恰是目前比较全面深入以“设计体验”为切入点,兼顾论及乡村振兴上下游政策规制、产业规划、人群参与等全方位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我想本书一定会为有意愿参与我国乡村振兴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韩晓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韩晓峰设计工作室主持人


该书独具宽阔的国际设计视野,以大量成功的国内外乡村小镇实践案例,从设计方法论角度深入剖析其经验教训,涉及到风景园林、植物学、农学、环境工程、文化共生及人与自然等各学科领域,旨在为当前中国乡村建设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体系。

——李立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非常有幸与俞昌斌先生于19、20两年暑期合作指导,完成了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崇明乡村的竹构节气营建活动,接触到了体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论,今天终于高兴地看到这一成果的出版。本书描画出了风景园林专业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从中能看到俞总对乡村的长期思考与专业使命感,而其中乡村实践项目的国际园林大奖也证明了思考的正确方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让我们期待他新的思考与实践成就,也共同期待风景园林人对乡村振兴的大作为。

——武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教师,副系主任


中国乡村是自然与文化的聚合体,是特殊的文化景观。俞昌斌先生的新书聚焦于乡村振兴的话题,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操作方法,对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乡村的体验设计是“以人和土地为本”的可持续设计,希望读者可以从本书的方法和案例中获得启发,找到答案,践行于乡村和田野。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博导

  

乡村振兴正当时,振兴什么?简单说就是人地关系健康发展,和谐,有生命力。而风景园林学科正是基于人地关系的设计学科,因此,本书的角度、对乡村问题的把握都是聚焦的,包括案例,作者也筛选了对标本土的它山之石。最可贵的是作者投身其中,“在场”推动乡村振兴,探出了一条“体验设计”的乡村振兴之路,初见成效,也是功德一件!

——邵健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毫无疑问“乡村振兴”将是中国未来城乡二元建设的另一级,也算是一个风口。在乡村振兴这个领域近几年来尽管有不少先行者做了一些零星的、开拓性的实验,但至今并没有看到系统性、方法论层面的论述。今天俞老师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案例详尽,正好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薄曦

联创设计集团董事长


通过系统的理论框架,多样的案例分享,扎实的实践成果,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细致入微的工具箱,让庞大而复杂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注册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设计导师

  

乡村振兴是多样化的,她可以是景区驱动,可以是民宿作为入口,也可以是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链生态,正是因为这样的多样性,才使得乡村这么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书中的每一个小镇乡村案例无一不吸引着我们前去观光体验甚至阅读其背后的振兴逻辑,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乡村,共享其美妙时光。

——吉晓祥

大乐之野乡村民宿创始人


我不懂建筑设计,但是我特别理解那种城里人想回归乡村生活的渴望。我是在河南滑县农村出生长大,生活学习近二十年,后来又到上海读研工作生活二十多年,却经常时不时想回河南老家,总觉得回到农村老家更快乐更心安。我的生活体验告诉我,俞昌斌和陈远两位建筑师做的事很对路,这样重新设计改造乡村普通民居,融合种田养鱼和自然风光,让城里人愿意回归乡村体验田园生活,有助于减轻城里人普遍的忧郁和焦虑,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我这是受到了Johann Hari的研究启发,我先是看了他的TED演讲《这可能是造成你忧郁和焦虑的真正原因》,又读了他写的书《照亮忧郁黑洞的一束光》,这才明白,城里人之所以普遍有很多忧郁和焦虑的心理困扰,一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城市生活让人完全脱离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那些重要身心联系: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与家族部落的紧密联系,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紧密联系,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甚至于现在,我们平时走路却碰不着泥土,平时吃饭吃肉却不认识庄稼和牲畜,与邻居对面不相识,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机。城里人经常来乡村生活居住一段时间,一家人,一群人,重新聚到一起,一起漫步,一起干活,重新回归大自然,重新接触传统文化,重新连接上自然生命活力之源和文化活力之根。普通的民居,重新设计改造后,比城里人的房子住着更加宽敞舒适,绿水青山,果林农田,加上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比城里的公园更好玩,短短几天的乡村生活,成了比药物更能治愈心病的妙药仙丹,让你在城市里生活工作长期过度紧张过度压抑而产生的忧郁和焦虑开始逐渐化解。

——刘建位

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巴菲特投资之道研究者与传播者




本文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  Why?为什么你要读这本书?

●  What?阅读这本书,你会得到什么收获?

●  How?你如何有代入感地读这本书?

●  How Good?读这本书有什么效果?



Why?
为什么你要读这本书?


1、了解乡村振兴,这是中国未来20年的重大发展战略。
2、参与乡村振兴,就是要抓住了新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3、风景园林学科是介入乡村振兴最合适的专业学科之一。


书中写道:

风景园林学科与乡村振兴、农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1999年我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原专业名称为:景园建筑专业)毕业,工作至今已经20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写了一系列“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丛书”。从2010年出版的第一本《景观材料与细部》,到2012年出版的第二本《空间营造》,到2016年出版的第三本《民宿》,再到出版这本书,实际上是遵循了一个设计尺度从小到大、设计思考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现在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风景园林学科如何从自身独特的角度介入乡村振兴,如何创造出新的、可持续的模式?风景园林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优势在于:它是从自然和生命的角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从乡村和城市相融共生的角度,甚至从植物学、农业学的角度来看待乡村振兴的问题。而这些看问题的角度正好切中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点,有可能找到一整套务实而有效的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



本书也提到了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学科及城乡规划学科介入乡村振兴的学科优势对比,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这本书仔细研究。


What?

阅读这本书,你会得到什么收获?


1、让你了解对于乡村振兴,体验设计这一方法论的10个步骤。

2、让你对标4大分类共18个著名国外案例,其中有好几个都是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

3、让你看到俞昌斌先生在乡村的设计与实践工作,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5年了,都是聚焦在乡村的实验田上。


总之,这本书应该可以给你的乡村实践(或要开始的田园梦想)带来启发和借鉴,并有着创新的方向,为你解决痛点、堵点和难点,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爆点和创新点!


你可以看看本书的目录:

  

第一章 方法论 001

第一节 城乡、人与土地 002

第二节 了解需求 006

第三节 明确定位 008

第四节 聚焦爆点 014

第五节 设置功能 021

第六节 营造空间 033

第七节 体验设计 040

第八节 迭代实验 051

第九节 分析数据 054

第十节 运营管理 057

第十一节 转型与坚持 060

第十二节 方法论的总结 065

第二章 案例分析 069

第一节 自然景观体验 070

一、斯洛文尼亚:布莱德乡村小镇——欧洲之眼 071

二、新西兰:皇后镇——世界冒险之都 083

三、澳大利亚:艾尔斯岩乡村小镇——沙漠巨岩的故事 107

四、尼泊尔:布恩山乡村小镇——徒步天堂 121

第二节 历史文化体验 130

一、奥地利:哈尔施塔特乡村小镇——千年盐矿的世界文化遗产 131

二、捷克:克鲁姆洛夫乡村古镇——伏尔塔瓦河畔的中世纪明珠 141

三、斯里兰卡:加勒古镇——南亚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建筑宝库 153

四、尼泊尔:巴德岗古镇——中世纪加德满都谷地城镇生活的橱窗 167

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乌布乡村小镇——世界最佳岛屿中心的稻田生活体验 177

第三节 产业体验 202

一、英国:剑桥小镇——800年乡村小镇与大学的和谐发展 203

二、法国:普罗旺斯乡村小镇——由薰衣草花田和历史建筑带动的旅游产业 217

三、澳大利亚:布里斯班EKKA嘉年华——现代农业节庆活动 229

四、美国:硅谷及1号公路沿线的小镇集群——高科技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的汇聚 237

五、斯里兰卡:霍顿平原乡村小镇——世界尽头的锡兰红茶产业 253

第四节 生活场景体验 258

一、斐济:丹娜努海岛乡村小镇——友好型生态慢镇 259

二、日本:雾岛乡村小镇——温泉场景体验 283

三、斯里兰卡:米里萨乡村小镇——海钓与自炊大餐 305

四、斯里兰卡:埃勒小镇——有着“天空之桥”的高山乡村 313

第三章 实验田 319

第一节 中国:南京溧水区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金陵粉黛的乡村之美 321

第二节 中国:上海崇明区乡聚实验田——有审美的乡村,有温度的欢聚 337

后记 371

参考文献 373




How?

如何有代入感地读这本书?


1、针对你自己在乡村的实践(或者你没有实践,而是关注乡村振兴的发展),看看这个“体验设计”方法论适不适合你。这一方法论分为3大部分10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部分——【引爆】,有:了解需求、明确定位、聚焦爆点;

第二部分——【体验】,有:设置功能、营造空间、体验设计;

第三部分——【转型】,有:迭代实验、分析数据、运营管理、转型与坚持。


●  比如说,你有没有在乡村振兴的项目中做过实验?有没有进行大数据的分析?

●  你如果开民宿,那么投入许多,能不能收回成本?该如何收回成本?

●  当面对重大风险“黑天鹅”事件,你会怎么应对?

●  例如再遇到2020年新冠疫情这种极端事件,全中国人都居家隔离,外国人也来不了中国,那么乡村民宿及旅游产业该怎么自救?


除了上述比较具体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定义、方法论、模式、评价标准、阅读群体等问题,也是需要一边读本书一边思考的。


●  “中国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的?能否给出一个准确、严谨而不过时的定义?

●  乡村民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创新的工具?体验设计有什么方法论?有哪些国际上的先进对标案例?国内有哪些实践经验?

●  学习型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乡聚学社是怎样一个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的学术社群?

●  风景园林学科如何从自身独特的角度介入乡村振兴,如何创造出新的可持续性的模式?

●  一个普通的乡村,如何通过体验设计来进行振兴?乡村振兴应该不仅以视觉美感作为衡量标准,其评价原则是什么?

●  阅读本书对哪些人有所帮助?读完之后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用本书的体验设计方法论来指导和解决你自己乡村的问题?


你看看针对上述问题总结的思维导图,会更便于理解本书:



2、18个国际乡村小镇案例的价值点分析。对你的乡村有何帮助?产业如何与乡村相互融合?当然,这些国际乡村小镇中不都是富裕的欧美日乡村,有好几个是贫困的乡村,但是他们也一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地,甚至是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总结起来,这些贫困的乡村小镇有历史和文化资源,他们利用这些资源,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我们的乡村小镇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很有价值的。


3、俞昌斌的实验田实践,是从风景园林学科入手的设计延伸到了农业及乡村振兴的领域。如何通过体验活动将城市人吸引到乡村?如何通过乡聚实验田的实践来解答该问题?如南京溧水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和崇明乡聚公社的实践。


下图为南京溧水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和崇明乡聚公社的思维导图:

  



How Good?

读这本书有什么效果?


这本书有什么价值呢?

你看到这里,头脑里一定会冒出几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本段将截取本书的后记,作为补充说明。

希望你能明白,这本书真的值得分享。



后 记

在本书的结尾,笔者希望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乡村”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某些乡村管理者问笔者,你这本书所写的体验设计方法论怎么能确定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有用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实在无法给“中国的乡村”一个准确、严谨而不过时的定义。我相信它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变化的概念,当前急于定义它也为时过早。但是,我认为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中国乡村的模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千百年都不会过时。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段经典而唯美的文字点出了许多能代表“中国的乡村”的关键词:如溪流湖泊,以桃花林为代表的特色乔木、灌木树林,以“芳草、落英”为代表的草地、地被、花卉等植物形态,山谷与光代表了从幽闭到豁然开朗的探秘空间意境,最后是平坦开阔的农田土地、整齐干净的房屋建筑、田埂道路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桑竹”等一派农耕田园的氛围,男女老少在耕田劳作,鸡犬等家禽牲畜也一起怡然自乐地享受田园生活。这样美好的乡村应该是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理想的田园生活,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可以实现,也希望能通过体验设计的方法论来实现。

还有一句话,也是深刻影响本书写作的一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所说的话:“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场景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的乡村呈现为一幅立体的画卷和美好的蓝图,也共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的乡村”这一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乡村管理者的确会关注本书的体验设计方法论是否可行,是否有成功的案例。笔者认为,每个成功的乡村都有他们自己的秘诀。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读者是否生搬硬套书中所描述的方法论和案例,而在于读者开始用心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自己乡村的问题,这就是迈出了乡村振兴成功的第一步。

笔者最后用两句名人名言作为结尾。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说:“没什么比高效地做一件根本不该做的事更加徒劳的了。”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说:“建立量化的目标并非关键,而是寻找达成这些目标的方法。”



新书首发

原价:119元

限时特价:8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

赶快购买吧



唤醒乡土中国+重塑绿水青山

两本套装

原价:194元

限时特价:145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

赶快购买吧


咨询:18122195520(周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景观周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