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唐景观 | 一个优秀的事务所如何做设计?

2015-10-27 景观周

景观设计主题干货分享。点击上方景观周关注!

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艺术工作室

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是张唐景观旗下的一家专注于景观艺术装置设计与制作的工作室,工作室主要成员由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资深设计师组成。


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对自然元素和抽象感官世界的不断探索发掘,希望通过作品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在追求优美艺术造型的基础上,结合精良的本土技术为公众创造具生态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的景观艺术装置,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抹惊奇和新鲜感。


艺术工室的设计原则

生态性+功能性+参与性;

艺术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救赎庸常生活中人们灵魂的途径;

雕塑、公共艺术是景观设计有机的一部分;

艺术的源泉:阳光、清新空气、微风、四季变化等自然元素;

微能量的开发利用:结合高科技、灯光、风能、太阳能、生态技术等。

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作品

NO.1 西安万科东方传奇展示区


西安万科东方传奇示范区位于西安市极具文化底蕴的曲江新区,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完成文化特征的带入成为本案的重要课题。设计方案探讨了现代中式的可能性,以王维的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作为概念展开了设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广场区的概念,根据场地形态和竖向特征,方案设计了“镜池”、“拱泉”、“平山”、“对影”、“流云”及“陛道”几个各具特征的节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内街的概念,方案以一系列水景串联起了“石溪”、“双瀑”、“莲池”、“曲溪”、及“清潭”几个节点。方案还引入了大量不同种类的大中型乔木以及观赏草类,在营造亲切自然的氛围的同时,还与几处水景一起形成了舒适的小气候。

总平面图


广场区主入口效果


拱泉、镜池和流云(镜池尽端整石雕塑)


流云流水效果(张唐艺术工作室设计并制作)

流云雕塑细节


曲溪效果

曲溪细节效果

清潭效果


曲溪雕塑研究

推敲与设计

全区结合场地形态、竖向特征以及最初的景观定位,分别以王维的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为广场区与内街区的概念。“九曲”作为内街主题雕塑,从名称、雕塑定位、创作灵感到设计意象均紧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力求可以做到小中见大,深化内街主题,这也成为“九曲”本身于本案而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首《兰亭集序》家喻户晓,而一弯曲水正是整个兰亭之灵魂。“九曲”的设计意向正是序中描述的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图 图片来自网络

曲水流觞,原为古民俗,源自上古时代祓禊之习,后发展为文人任觞波行何处,便由何人咏诗的会友文化,并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汉代的宫苑园林,就出现了类似流杯沟渠的人工建造。北宋《营造法式》对流杯渠也有相关记载。现如今,流觞之俗,还以流杯亭、流杯渠等形式得以半自然化的保存,可以说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两千余年发展过程中,其样式大致经历了由自然曲水形到规则化曲水形的过渡


曲水流觞与园林 图片来自网络

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曾以流杯亭为灵感来源设计户外装置作品《流水印》,以锈钢板铸造的凸出于地表之上的抽象溪流作为广场式开放空间的“路引”,既糅合了东方人对于景观的认知,又规范和提示着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分别于2010年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及2013年北京园博园展出。


朱育帆 《流水印》 范炎杰 摄


在本案中,基于场地形态及竖向要求,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场地高差,其次是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段连接周围景观元素,赋予空间艺术特质。对此我们的思考是:是否可以做一个立体的曲水流觞?王维中年之后信奉佛教,透过诗句讲禅理的特性明显,这也成了促成“九曲”概念生成的另一突破口:做一个不张扬的立体“曲水”,模糊其雕塑性与景观性界限,彼此渗透,自上而下,共弯九曲,“九曲”求隐以为融的想法逐渐形成。将雕塑巧借现有高差,结合概念中“清泉石上流”与“曲水”。这样结合使得形式上曲与直、材质上柔(水流)与刚(青石)本身便具有了对比,而整体上又以简洁、对称的形式控制着大的形体走向,以一种更为现代的手法诠释着内街概念诗句中的恬静与清凉。这样一来解决了高差,利用一组雕塑作为连接周围景观元素的纽带;二来增加了“九曲”所处空间的艺术感与设计感;三来成为了内街主题概念的艺术浓缩


后期对水流底纹做了大量设计工作,主要是沟通得知此处并非全年处于出水状态,相反较多时间会处于无水状态,因此需要保证无水时的景观效果,这样一来,就需要慎重的考虑细节,使其在无水时也发挥应有的景观功效。


“九曲”设计草图 张东 绘


细节推敲(边界渐隐式设计)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立面推敲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场景模型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鸟瞰效果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制作过程

模型空间敲定最终方案,开始实物制作。

第一,石材选取。

第二,加工方式。

此次石材选料,首先考虑所选石材需协调周围环境,但对其质感要求则更为精致、苛刻。周围石阶为烧面芝麻灰花岗岩,通过多种材料比对、有水无水实验(推敲有水与无水情况下石材色泽差异),最终确定光面鲁灰花岗岩。这个过程像是在大自然中挑选一块你钟意的鹅卵石,一次一次的比对,放到水中再比对,晒干之后再比对。比对溪流有水的色泽质感与无水驳岸的色泽质感,比对无水驳岸与周围台阶的色泽质感,比对下雨时候统一有水的色泽质感。


其次,在加工方式上我们采用整石切割整石雕刻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原方案中的石材规格做了调整。原方案为2000X400X300厚1块,2000X800X300厚9块,3000X1600X200厚1块。现在我们缩小了石材规格,增加单块数量:1200X1000X200厚3块,1000X400X300厚11块,1000X800X300厚9块,1600X1000X300厚1块,1200X1000X300厚2块.因为相比起来,第一套规格的石材雕刻加工难度大,运输易碎,安装难度较高。为了更好的保证形体,使切割外形与石材边界更加精准。我们做了两点准备工作:第一,事先采用五轴雕刻机雕刻了1:20的模型小样,一来可以做小型流水实验,二来可当做加工参照样品。第二,采用红外线开料技术,所有石材均倒角5mm,防止崩边。然后正式切割、放样、雕刻、打磨。 随后的工作中又发现所选石材随着雕刻尺度的加深,石材内部出现异色,因此次工期较赶,设计师果断采取了二次选料来确保最终呈现效果。


模型小样,将石材进行编号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石材切割与雕刻现场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安装过程

加工好的石材成品于6月2日抵达西安,进行现场安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的主要难点,也是导致现场作出最后一次调整的直接原因——对出水量的把控。

“九曲”出水为非溢流堰形式,前细节图中展示了为了保证水流效果而特意设计的渐隐式高差处理,且每层高差只有1cm,要达到预期的水流效果,对出水量要求较高。在这一过程中,初步选定的清水泵功率小、管径小,容易导致水量不足也易堵塞,难达预期水流效果。现场决定将泵体由管径DN80的清水泵换成了功率为1.1KW、管径DN100的污水泵。

其次石材单体体量缩减数量增加之后,降低了雕刻难度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却必然增多拼接缝,拼接缝渗水也成为了此刻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最终采用打胶处理满足功能需求,但美观度欠佳,这些都成为此次设计过程中较为宝贵的经验,成为下次做类似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安装现场 图片来源: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最终效果


侧面效果 张海 摄

无水效果 胡宇鹏 摄


无水效果 胡宇鹏 摄

出水细节 张海 摄

总结:

总的来讲,项目前期概念为“九曲”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自概念之初,“九曲”就被明确定位为“可以起到内街区点睛作用的主题雕塑”。而对最初定位的坚持与执行,保证了最终雕塑与场所的共融性与合理性。在本案中,我们对点睛的理解是“未必以奇见众”。雕塑本身可以含蓄低调,可以渐隐渐露,可以夸张炫目,可以迷幻非凡。但雕塑一旦介入景观场所,则必须服从所属场所的景观特性。两组石材雕塑(包括“流云”)皆力求于此:不过分显露,而是求消隐,求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场所互融。这其中意义好比放入水中的冰糖块,逐渐消融至看不见,水却因此而变甜。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消解其雕塑属性,增强雕塑的景观功能性,使它们低调含蓄的半隐于场所之间,却最大程度的凸显项目的景观品质。于是,一眼望去很难将其定义为雕塑:“流云”半隐于水层之下,甘为水流底面提供出一层别样的自然肌理。“九曲”则最终呈现出了似雕塑又非仅仅为雕塑,强调景观功能又兼具有雕塑感的独特气质。

NO.2 永泰会所


平面图

该商务会所位于上海西郊宾馆一角。其中包括三栋高端奢侈品展示会所,两栋商务办公会所和一栋休闲会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最优化景观环境,用什么样的景观元素和手法,凸显该会所花园高端但不张扬的景观环境,是该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景观设计通过改变空间的格局,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对花园的使用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既考虑了公共共享空间的组织和系统性,又强调每一个别墅个体私有庭院的独特性和私密性。现代简约的硬质景观配以优雅的植物景观,使用耐久的石材,考虑永久性的设计手法,用细节体现了高端社区现代景观的基调,浪漫与严谨相交融的氛围。

伊斯特泉水汀景观中轴

倒影池和喷水景墙

交错喷水景墙探索过程

构思过程

本项目水景墙是作为景观轴线的端景及边界限定出现,需要一定体量。项目背面为西郊宾馆,现状葱郁的植物有不少枝条伸展到场地内,我们设想是可以从茂盛背景上出现亮色的水带,营造有一定体量感及独特性的墙体。一反传统出水口多为点状或在同一水平位置的喷水墙,此设计是想对自然界的瀑布流水模拟、抽象,在每个出水口之间做了不同高度的处理。但是,将直线型出水口排成不同高度,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考虑周全,否则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墙体沉降问题,每个线性出水口的长度限制,出水口之间的重叠问题等等。在此一一列举,为大家今后做类似水景提供一些参考。

传统水景墙:

方案推敲过程

水景墙材料

相较于暖色材料,冷色调的石材对水景的凸显更加明显,选择细长条的材料规格,是希望可以跟水景的出水口的宽窄更加一致,这样出水口更加隐蔽,墙面更加干净。材料上选择了有一定纹理的森林绿花岗岩,并采用烧面与机切面穿插的形式,使得细节上更丰富但不影响整体感。

水景墙基础

此项目内没有地下车库,基础需要做到原有土层上,考虑到水景墙有5组出水口,综合承重与沉降问题,故水景墙基础需要加厚。否则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长条形的出水不均匀,从而达不到薄薄一片的出水效果。

出水槽

水槽是根据流量、跌水、稳流、平衡等多元素考虑的。

1、限于场地,水景下面的盛水池只有700宽,出水弧度不易过大,以防溅到池外,故出水槽内并不需要二次加速处理。(一般长条型出水槽是需要的,否则出水不均匀会导致无法形成完整水幕。)

2、出水口的高度在1M—2.5M,出水效果要求每条出水口要形成涟水水膜,且之间没有干扰,对于出水面的干扰问题是跟流速设计有关,需要设备的配合,到后面详细阐述。通过出水口的高度,计算出出水水膜的厚度在1.6mm—3mm。为了稳定这种效果,水槽深度及宽度决定了平衡能力,一般水槽越深越宽能力越好,但也受限于墙体基础的厚度。出水槽内采用的为PVC多孔管,而非单一入水口,更快速的起到平衡作用。

3、出水槽的成型,是采用折边机加工才能基本保证精度要求,但这边长度又受板材规格及机器规格限制,故本次设计的出水长度均小于2200mm.(2010年时情况,现在技术应会更成熟,不做表述),越长越难加工,并且在现场及运输过程中均有变形问题。若需要更长的出水口,需分段加工好再点焊,但对控制变形和校准水平度技术要求比较高。

4、出水槽在安装后,需要对堰口进行打磨和红外线校准。

5、出水槽的固定要突出石材贴面,否则出水会受一定的影响,但突出多少与设计效果有关。本项目出水口突出为50mm.

水景墙的水景设备

刚才提过出水口有上下重叠,为避免水幕之间的干扰,需考虑流速问题,所以要求每个出水槽背面有个独立的控制阀,本项目水景背后为不进人区域,设备的安装均做明面处理,方便调试及维护。

其他

在水景墙的深化中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比如出水口离墙体边缘的距离,原则上应该是越远越好,但需与喷水高度、有无环境风等元素综合考虑,本次景墙由于场地限制,一侧出水口距离景墙边300CM,一侧为600CM.还有就是灯具的选择及位置等细节,需要配合出水的最终效果一起考虑。

最终效果

NO.3 九里松度假酒店


九里松度假酒店,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灵隐路,向西面对西湖、西溪湿地,北靠千年古刹灵隐寺北高峰,U型建筑正面敞开朝向大片茶园。

该项目是对旧有宾馆建筑的改造。由于地处风景保护区,建筑需原拆原建,场地内的现有大树、古树需要保留。翻修的建筑和新造的景观,在高度、色彩、材料、植被方面,需符合风景保护区的规范。功能上,景观分区为入口庭院,中央核心庭院,餐饮区庭院,泳池区后庭院,以及屋顶花园五个部分。景观设计方案在处理功能流线、保护现状大树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如何通过现代极简的景观手法,表达中式庭院的转折起承,营造安静优雅的休闲气氛;通过对光线、光影、倒影、流水声等细节的研究和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的亲近与沟通。




中央庭院水景墙

九里松交错喷水墙

构思过程

设计之初,九里松甲方希望可以把西郊景墙的做法融合到项目中,我们结合九里松的环境、项目性质等因素后对水景进行了调整,与西郊水景墙有几点不同:

首先,西郊水景墙尺寸为8Mx3M,九里松的水景墙尺寸为16Mx2M。纵向上,出水口的高度相对降低了;横向上,又减少了出水之间的重叠,所以在技术上规避了很多困难。

其次,这个“山水意向图”的水景在九里松项目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如果说西郊项目的水景是对自然水景的抽象提取的话,那么九里松水景则是对自然山水的还原。九里松地块本身就是在西湖风景区内,我们想在对水景墙的处理上会更加具象自然山水,比如背景石材通过4种颜色石材(白、浅灰、灰、黑)按照一定的比例模拟山水画,而不同高度的出水口隐藏在之中,成为一副水墨的高山流水的画卷。

材料

由于在石材规格不够细腻,材料选择的限制及拼法的不严谨,后来拼出效果与我们之前设想有所差距,在此不详细展开。

出水口与石材交接

出水口与石材交接,由原来挑出的5CM缩小至2CM,并且出水口的高度也有原来的3CM调至2CM。这与九里松的喷水高度、水膜厚度等因素有关。

设备的安装

在两个水景中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西郊水景墙背后不进人,而九里松水景背面则需要一条小路通过。

所有的设备调试及泵坑均不能放在出水口的背面。一开始想把出水流量的控制阀安装在墙体内,背面石材干挂,但此种处理会增加景墙厚度及设备二次调试难度,与水景工程师讨论后决定将设备及调试装置放置到喷水口前侧的盛水池内,设备尽量靠近两侧的石材收边,方便调试。

最终建成照片

总结:

此类水景在做好出水槽平衡、稳流、设备调试等方面后,效果是非常有保障的,并且在日后的维护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我们在设计此水景时,仍受设备、工艺、加工难度等多方面限制。这次的整理,希望对以后大家再次研究此类水景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在今后的建成作品中,规避掉一些问题,同时能改善以前的不足。

N0.4 玉湖会所

该会所位于玉湖岸边,在初期会作为玉湖居住区的销售中心使用。客户的体验是景观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主要景观节点包括入口标识景墙,活动草坪,内院水景,湖滨无边水池,休闲观景平台以及小码头。




亚克力屏风

推敲过程:


韩熙载夜宴图截选(图片来自网络)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上图为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屏风在图中分割空间同时作为起承转合的提示。屏风便于移动,满足依据使用功能围合出不同的空间的需求。


James C. Rose Residence, Ridgewood, NJ

James Rose是一位受日本文化影响很深的著名的美国景观设计师。二战中驻扎在冲绳的经历或许能成为解释文化影响的原因。上图是他在新泽西自建住宅的一部分。图中靠近室内的纸质的屏风是日式屏风的还原。日式建筑源于唐,是唐代建筑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简化的产物。图中面临室外的屏风作为日式屏风发展的延伸,使用了更加耐久的磨砂玻璃。延伸了屏风的透光、隔而不断的特性。

Durfee Gardens ,UMASS, Dean Cardasis

Durfeegarden位于University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校园内,1995年ASLA荣誉奖。设计者Dean Cardasis曾经是Umass Amherst的教授。设计意图为连接大地植物和光感,呼应冥想花园的功能。这是另一例美国人对于屏风介质的发展与应用。图中屏风材料换为光影感更佳的磨砂亚克力。在透光的同时完美还原了日式纸质屏风细腻的光影效果。


PortlandArt Museum,TheEvan H. Roberts Sculpture Mall,Andrea Cochran

Andrea Cochran是近年ASLA拿奖拿到手软的女性景观设计师。上图为位于波特兰的罗伯茨雕塑广场。因其右侧紧邻社区的出入口,使用屏风提供了露台雕塑与邻近的街道人行道的视觉通透性的安全结构。屏风材料为磨砂玻璃。

通过我们对亚克力屏风在户外的应用和实践,发现在目前中国的市场条件下,该材料有以下特点和局限性:

材料选择

亚克力材料:

①耐久性不是很好,户外景观中需要定期(约5年)更换。

②板材大小有限,同种厚度单双面磨砂处理会影响规格

③为卷板板材,硬度不佳,需要边框固定支撑。

④承光力强,光影效果较玻璃优

⑤颜色纯正无偏色,白色可选

相比较另外一种可替代材料,其特点和局限性如下:

磨砂玻璃:

①耐久性较好。

②板材大小有限,但最大规格较之亚克力大。

③硬度佳,基础稳固情况下无需边框可直立。

④承光力弱,光影效果较之亚克力不佳。

⑤国内可采购到的都微微泛蓝或泛绿。



该段屏风位处场地与湖面公共交通之间。希望有隔断但不是密不透风的完全遮蔽。又及呼应建筑的竖向纹理及中式风格的要求,形成了做屏风的条件。受到Durfee garden屏风光影效果的影响,延续在九里松项目不等分分割的石墙屏风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白鹭名邸里对于亚克力屏风的实践。

亚克力树影效果


磨砂玻璃树影效果(图片来自网络)

亚克力有着更为细腻的树影效果,更符合我们对效果上的预期。且项目售楼结束后要进行改造。材料锁定为亚克力后。针对材料特性做了研究。亚克力为卷板板材。高度上可以满足3米高的需求。但是材料本身在宽幅上有限制,结合材料本身强度不够的属性,金属边框固定成为了必然选择。


由于位处湖边,湖面风大,从强度考虑将支撑柱埋入混凝土基础。不锈钢钢管开槽固定亚克力屏风,密封胶填缝压实固定。




总结

熟知材料特性并以此作为先决条件是单体设计的要点之一,可是国内不成熟的产业链及产品信息的不完整对于设计上困难的增加也是无可避免的现状。也正因为如此,积极准确的交流才变得具有确实的意义。市场上对亚克力产品的研究还在不断推进、更新,需要我们继续关注,才能把该材料在户外景观中的应用发挥到极致。

N0.5 富力十号

杭州·富力十号示范区,块位于位于杭州市以西,临近西溪湿地。离杭州市中心直线距离约13km。场地周边多为工地,环境较不理想。为营造静谧舒适的空间环境,方案通过高低错落的墙体进行围合的同时,兼顾沿街立面的整体形象。"T"型的景观空间划分为四个部分,严谨的入口以一道七米宽的水幕将行人视线揽入内庭。转身走入舒适的林下幽径、掠过石台,豁然开朗于一片开阔的镜水面,穿过建筑门廊后停留在一处林荫庭院,构成了步移景异的空间视觉享受。

示范区平面图


主入口LOGO景墙

石台雕塑

入口镜水面

雕塑石台


水景幕墙入口节点与相邻的开阔水域庭院节点之间

石台构思过程:

作为一个通过性的矩形空间,主看面随着路径移动,与常规的雕塑摆件不同,它的展示面为侧立面,这就需要雕塑小品有足够的观赏界面。石台想法源于叠错的山峦,希望通过动态的路径,能够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使用这种设计手法的作品不在少数,关于石台形式的研究意向如下:


从场地的整体考虑,抽取了如下的控制要点:

1.此展示区以稳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为基调,与场地外部空间不同,此区域通过软质的绿化围合营造了一处柔和的林下空间,厚重刚硬的石材能够能突出场地精神,并成为整个场地的中心。

2.在这个狭长的空间中,有大量细腻的植物枝条、充裕的阳光、干净的汀步、机理变化丰富的景墙,石台的设计如何结合现有的条件,进行融合,是我们关注的核心,让它更加精细耐看,需突出细节。

3.转折空间过后为一个开阔的水面,为了让人能够更强烈的感觉到空间的对比,石台的设计需有一定的遮挡功能,避免一览无余。


过程要点:

1.片石

选材加工:设计初始选择纯色石材,水纹面处理来体现细腻的石材机理,但由于自然面层加工难度太大,最终选用带有纹路机理的泰山石,光面打磨,侧面手打自然面处理。


尺寸控制及固定:空间的局限性(槽口1250px.需要预留石片安装固定的空间以及小射灯的预埋空间),由于石片本身的尺寸较大,切割时容易爆裂,最终选定厚度为200px,间歇错开摆放,需按照网格放线大致限定其尺寸以及轮廓。

考虑石材的稳固性,通过螺栓将石材两侧的角钢固定,焊接于基础的预埋件。


现场:运送到现场的石头做了简单的抛光处理,侧面还未加工,为其自身棱角分明的机理,局部如山峰一般淳朴凹凸的线条给予设计师新的感受。我们将所有石片平铺于地面,正反面一一对照编号,用软木板拓下各个石片的轮廓,剪裁,按照图纸的大致放线尺寸摆放于石台。便于调整位置。


2.青枫树池

石台作为下一个开阔水域的入口,收头处,需要一颗丛生的中型植物(青枫)作为自然的屏风,给予视线的遮挡。1.8m宽的狭长的矩形石台,为了维持简洁的槽口(1250px宽),限制了树球的大小,隐形树池,预留树球的种植空间。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排水口设置以及相邻石材的搭接与固定。土球上的方钢架除了作为石材的支撑外,也能加强树球固定。

3.台面

台面选用中国黑花岗岩,光面,除了易于清洁打理外,能更好的倒影天光和周围的环境,让局部看起来更加细腻。石材下沿内凹处理,便于暗藏灯带的同时,给予石台漂浮的感觉。


最终效果



总结:

雕塑小品摆件,需与现场密切配合,在研究雕塑造型的同时,需要联系场地的各种条件关系,使其具有场地功能的属性。对于材料本身的挖掘和选择决定了雕塑的基调,但对于石材的再加工,如果有必要可以依据其本身的特性进行再设计,毕竟自然的机理和触感是人工无法模拟的。现场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很难预料,但这种不确定性往往是另外一个设计灵感的突破口。

N0.6 北京京华园


京华园主题为“京华双娇,古韵新妆”,突出展现北京市市花——月季和菊花。该园分为入口雕塑区、月季花架区、岩石园、月季台地区和建筑区等。园内各个区域的设计构思都着重于对北京市花“菊花”和“月季”的充分表达,并始终渗透到各个景观之中,形成鲜明的北京特色,是月季和菊花在京城广泛种植的集中体现。抽象的菊花形的钢桥,以曲线的柔美, 营造似穿行于花瓣中的意境,菊花形流水将菊花弧线的自然美与水流的灵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总平面图

菊桥

菊溪

月季台地区

菊桥

北京花博会京华园主题为“京华双娇,古韵新妆”,突出展现北京市市花——月季和菊花。菊桥位于园区的中心位置,功能上不仅满足了人流通过需求,而且抽象的菊花形的造型,以曲线的柔美,营造似穿行于花瓣中的意境。

菊桥位于园区中心位置

灵感来源:菊花——柔美、韵律

研究过程——平面、立面、透视

现场安装施工

菊桥模型与实景对比


菊桥完成照片

菊桥局部

N0.7 理想城

本项目是一个定位为现代风格的LOFT生活社区。景观面积约为3.3公顷。大体可分为临街商业和社区南北组团空间及架空层。景观总体设计采用较为夸张的多边形切分场地,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刻意强调了整体的俯瞰效果,提升项目的特殊性和标识性。力求在景观设计上呼应项目定位以及营销策略。

目前建成并开放的是东南角售楼处室外部分以及下沉商业区域。建筑一楼及局部地下室为商业零售餐饮健身会所,二楼以上为SOHO。庭院景观强调空间体验,同时营造强烈的俯瞰效果。特色水景以及独特的下沉广场设计将人流引向地下商业。在水景的设计方面试图以不同的水景形态搭配组合来丰富空间感受,并在水景的材料及节点设计上进行实验和创新,综合利用玻璃、金属、石材的不同质感和特性,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感受。对提升整体商业区域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街入口水景

玻璃叠水

跌落水景在总平面上的位置

推敲过程:

地下商业或者说下沉商业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非常常见,“如何把地面人流引入地下商业空间进行消费和休闲活动”是各方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作为接入点的楼梯和扶手电梯这些上下连接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节点。

跌落水景在入口平面上的位置

理想城的地下商业接入部分位于项目南侧沿街,整体位于建筑的阴影面和阳光的被光面,如何在一个较暗的区域体现出商业活跃、动感的氛围,并将人行导入下沉空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造型新颖,体量庞大的跌瀑式水景连接上下空间的想法应运而生。

早期方案效果图一

早期方案效果图二

大体量的水景不但能提示入口的重要性,还可以将人流自然而然的吸引进入地下层。水景由于本身肌理的变化产生的水花在背光区域反而更加的明亮耀眼。当然水景本身的声音也是吸引人群的因素。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建筑结构的深化和明确,导致水景的可设计范围不断地缩小。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对于起初设计想法的重新评估:首先水景实际体量缩小为原先的一半,原有期望的水景气势大打折扣。建筑规则式的结构板也对多边形水景提出诸多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和水系统专业的设计师沟通,发现这种上大下小的半漏斗状水景,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问题:随着水景的不断收窄,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下半部分的水量会不断变大。影响了水景的整体性。

漏斗状水景效果图

在明确了水景的体量和技术性限制之后,单向直瀑式水景的形态基本明确。深化设计过程中感觉到在现有的条件下,好像需要新的设计元素来加强此处的效果。于是从材料入手思考可能性,最终决定使用玻璃材质来作为水景的基面材料。也许是因为玻璃材料的两个特性提醒了我们。一个是反光,一个是透明。反光和之前说的水花效应异曲同工,透明更可以和暗藏式灯光结合在一起,让水景底部通体发光。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

玻璃材质特点意向图一

玻璃材质特点意向图二

设计推敲过程首先找来利用玻璃作为水景材料的照片作为参考,通过研究玻璃的特点。我们发现玻璃虽然有诸多好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层层的叠加粘和的玻璃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胶水老化,缝隙进入尘土,变得很脏而且无法打理。另外也会有其中某些单体破碎而很难更换的问题。所以需要考虑单体安装,彼此隔离的方式。

从水景效果来研究,也存在不同的可能性,“阶梯状 ”和“倒着的瓦片状”两种形态虽然看起来很相似,水花效果和工艺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模型试验,发现“阶梯状”布置的效果较为均匀,肌理感强。动感相对弱些。但是阶梯状的安装较为常规,上层压下层的方式也避免了表面漏水的问题导致水量变化。“倒着的瓦片状”布置水花效果更明显,动感更好。但是存在安装的问题:由于是下压上的方式,缝隙会漏水,相互用胶粘的话,又会出现胶水老化的问题。

“阶梯状”方案效果图

“倒着的瓦片状”方案效果图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0144bl5jxs&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阶梯状”方案跌水效果实验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144tez5k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倒着的瓦片状”方案跌水效果实验

最终,单向直瀑式、台阶状跌水方案被确定为实施方案。

确定方案效果图

细节设计与施工:

水景整体剖面图

剖面放大节点图

有趣的是:细节设计阶段首先考虑的问题还是整体性的问题,在建筑条件逐步明确的过程中,人行楼梯宽度(由于安全疏散的要求)的增加,扶手电梯的设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景的尺度,考虑到区域整体性的问题。首先明确了一个原则:水景的倾斜度和扶手电梯的倾斜度一致,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整个入口斜面的整体性。同时对于乘坐扶手电梯的人来说,相同的坡度水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水景的亲近感。坡度的问题和细节设计的直接关系是,在坡度的限制下,如何设计玻璃的不锈钢安装件的规格和坡向的间距。使其既符合安装简便的原则,又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使每一块玻璃都长久的稳固。

安装轴侧图


通过剖面推敲,得到不锈钢安装件的尺寸,这样安装件不仅是水平玻璃件的卡件,同时也是上一层玻璃的支撑件。达到了很好的稳定性。玻璃可以实现不用螺栓胶水这样的硬性固定,简单的插入到安装件即可。这样的好处很多:安装方便,清洁方便,更换也更加便捷。

利用玻璃的导光原理,将LDE灯带放置在玻璃的截面处,灯光效果可以实现玻璃的厚度面发光,实现非常独特的灯光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钢化玻璃因为本身材料的限制,不能像石材一样现场加工裁切,而是需要按尺寸定制的,这就要求图纸细节设计时就把每一块玻璃的规格明确。施工时运至现场直接安装即可。

玻璃材质的堆场

施工过程基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反馈了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玻璃的实际层叠厚度还是无法完全遮盖基面的效果,会看到用来焊接固定件的条状钢板,于是增设遮盖整个基面的钢板层,达到底面效果统一。此处的结论是:30厚玻璃层叠三次是无法达到完全遮盖底面的效果的。另一个问题是虽然玻璃的稳定性没有问题,不需要螺栓固定。但是后期一般性清扫的情况会是拖把或玻璃刷进行表面清洁,如果不适当固定,会存在移位的问题。最终还是在固定件上增设一组螺丝和橡胶垫片用来紧固防止玻璃移位。

玻璃安装细节

增加底部钢板

虽然没有得到准确的成本数据,我们从甲方等到的成本信息是:水景中玻璃的成本并不比石材贵多少。成本对于玻璃材质在水景中的应用上并不构成限制。

实际建成整体效果

实际建成整体效果(灯光效果)

实际建成整体效果

实际建成细节效果

总结:

本项目中玻璃材质在水景中的应用只是初步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尽可能的了解玻璃的特性和限制。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运用,玻璃在水景中的应用还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形态的更多可能性、玻璃材质本身的差异性,更多的灯光效果研究等等方面都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这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一个独立个案,能够对今后的设计提供一个方向和基础。将玻璃材质,或者说更多的相对特殊的材质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增强设计的质感和感染力。


NO.8 厚街万科城市广场


厚街万科生活广场是一个集商业、娱乐与居住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位于广东东莞厚街,处在虹桥传统商业区和康乐核心商业区之间,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景观设计方案以“三原色”为最初概念,在特殊设计的统一铺装基础上,将红、绿、蓝三种原色与水景、座椅、灯具、台阶、精神堡垒等景观元素结合,为项目的三个区域分别赋予了不同的特点。同时,为了增加与人的互动性,方案引入了儿童活动区域,还在重要地区放置互动雕塑,在吸引游人的同时,为项目增加趣味性和话题性。

总平面图-方案阶段


展示区总平面-扩出阶段

展示区透视图-扩出阶段

互动瓢虫艺术装置

互动瓢虫艺术装置位于东莞厚街万科城市广场的入口区,给商业吸引人气的同时又是一个有趣的大玩具,小朋友们不但可以在瓢虫身上攀爬和滑滑梯,而且瓢虫装置还提供了促进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人体感应系统,当小朋友们手拉手同时触碰瓢虫身上两个不同位置的感应点时,瓢虫的眼睛就会发出酷炫的灯光。



互动瓢虫照片


互动瓢虫设计方案

互动瓢虫结合波光喷泉

互动瓢虫触控系统

互动瓢虫雕塑为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作品。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旨在对自然元素的探索、感知和理解,并结合艺术与工艺来创作。我们的作品在追求造型美观基础上,更希望是通过作品的完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带给日常生活人们一些惊喜,并对常见的环境保持新鲜感。我们的目标是为公众创造生态性、互动性、可参与性的景观艺术装置。

展示区互动雕塑大样-扩出阶段

展示区互动雕塑过程泥模(张唐艺术工作室)

NO.9 山水间


“山水间”公园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高密度社区里的公共绿地,它的四周被超高层住宅包围,将会为新搬迁来的几千名住户提供室外活动的空间。公园面积只有1.4公顷,但是要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场地本身标高比四周低,而且有大片的原有山林和一个池塘。设计方案在尽量保护植被和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巧妙的将雨洪管理系统融入场地,在使用生态手段处理雨洪的同时,使人们可以与这个系统进行互动,在玩耍的同时,学习与雨洪相关的知识。此外,方案还将“大昆虫”的主题引入儿童活动区,设计并制作了各种以昆虫形态为灵感的互动雕塑和游乐设施,让前来玩耍的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入口水景墙

湖中小桥


阿基米德花园


大蚂蚁互动雕塑(张唐艺术工作室设计制作)


山林乐园木剧场

山林乐园木桩森林


攀爬墙与黑板

大蚯蚓滑梯和大青虫互动雕塑


大蚯蚓滑梯(张唐艺术工作室设计,项目施工方制作)


山水间昆虫主题乐园

镂空蚂蚁雕塑

为不锈钢棒整体焊接、打磨,白色烤漆处理表面而形成的趣味现代雕塑。该雕塑描绘的是蚂蚁妈妈带着两个蚂蚁宝宝在草堆上玩耍的场景。雕塑鼓励小朋友去探索,例如可在家长监护下进入蚂蚁妈妈的腹部攀爬互动,扮演“蚂蚁宝宝”的角色。此外,在人的视觉范畴内又在实与虚之中多了一层半透明空间,因此你可以从不同角度透过参数化编织交错的金属网观看山、水与园景,感受虚实交错不一样的自然及因阳光照射镂空蚂蚁所产生的奇幻的光影变化。



青虫传声筒

以一对嬉戏的青虫为原型,通过抽象化处理结合传声筒而设计成的传声装置。喇叭状端头的设计能有效扩大声音的传播效果,小朋友可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声音传播的物理知识,探索声音的奥秘。同时传声装置还通过可旋转的“环节”设计来模拟动态的昆虫,神形具备,寓教于乐。


阿基米德抽水器

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所发明。抽水器抽水原理是利用机械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带动水流随管壁盘旋而上,从而达到取水并对水体进行暴氧的目的。大人、小孩都均可通过抽水器互动取水,从而参与到水体生态净化过程中来。旋转转盘设计成凹面镜和凸面镜两种,丰富光影效果同时为取水行为增添了更多乐趣。


注:素材来源张唐景观,由景观周原创整理。

景观周张唐景观主题分享周。

本文是第二篇,后台回复张唐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