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不是在做创意,他是在做生意。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叶茂中滚出广告圈。我看了觉得很好笑,叶茂中本来就不是在做创意啊,人家是在做生意啊!
1.世界杯期间的知乎和马蜂窝都是叶茂中的作品,研究下叶之前的作品,你会发现,都是一个套路,洗脑套路,把观众当傻子的套路。
溜溜梅
“没事就吃溜溜梅”
海澜之家
“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
但被骂惨的法兰琳卡,还有貌似已经停产的雅克V9也是叶大师的作品啊。
法兰琳卡
“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学,我们恨化学”
雅客v9
“2粒雅客V9,补充每日所需9种维生素”
叶茂中在自己的书里,《广告人手记》里面说“从来没有一个客户找广告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做专业的广告、高雅的广告。”
哦,原来叶大师自己都知道自己做的广告不专业啊。叶大师的套路,二十年,哦不,二百年,二千年都不用变的。真羡慕这样做广告的,创意都不用想。
现在我来教大家一下,叶式广告三部曲:
(1)找一个有钱的能在央视做广告的客户。
(2)在15秒广告里,使劲塞广告主的名字。怎么恶心人怎么来,怎么让人记住怎么来。
(3)找一个心理学理论,圆自己的创意,吹牛逼。也不用管人家企业成功有多少是marketing的功劳,吹就是了。
(4)找到下一个有钱的能在央视做广告的客户。
2.前两天还看到一篇吹捧叶茂中的文章,不知道收了多少钱。看的我十分想吐,给大家分享一下里面的言论,这个是分析马蜂窝广告的,扯了一个看似有道理,实则一想什么都没说的理论。
此文章貌似是叶茂中的员工所写,真的是一个炉子出来的。
然后,还要夸一下广告效果。。。
诉求明确,场景清晰??你确定???诉求明确吗?我看了半天连为什么要上马蜂窝都不知道。场景清晰吗?唐僧和旅游也没有直接关联啊!
还大师神力呢,不知道还叶大师搞了一个传销组织呢。。。。
3.然后,其实广告和创意是两码事。虽然大部分从事广告的行业的年轻人,都是奔着做创意来的,但是创意不等于广告。
广告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也叫熟悉定律。这来源于人类基因里对于未知的恐惧,未知即代表着风险。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找一组实验者,分别看两组人像照片,有的照片看无数次,有的只看一两次,然后询问参加实验的人比较喜欢谁,结果大家总是喜欢看次数多的照片。
所以你在购物时,看到打过广告的品牌,就会想起他的广告,多一份信赖。翻译成我们经常说的话就是“我原来看过这个广告哎,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而像是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为什么还要继续不停做广告呢?一是因为,人是健忘的,是有记忆曲线的,是会衰退的。二是,总有年轻人没看过啊,还是要继续砸广告费的。
4.有人说这种洗脑广告就是有效啊,广告就是广而告知,呵呵,可能你只会这一个成语吧。如果广告的目的仅仅是让人记住,那么你在广告里吃屎也行啊,照样呢能达到“广而告之”呢。只提知名度的人完全把品牌美誉度抛在脑后。
用AIDMIA理论来看(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 (引起兴趣)、D:Desire(唤起欲望)、M:Memory(留下记忆)、A:Action(购买行动)。)这些广告的M都够了,但是D都非常烂,那么多人看完想删除boss直聘。
5.有人说你看,马蜂窝boss直聘的数据上升了多少,多成功啊,多奇迹啊。我想说,大哥,世界杯、央视、黄金时段,那么贵的广告位,涨是正常,如果不涨,那才是奇迹呢。
5.品牌好感度和品牌知名度经常就像是互相拉锯的两方,很难两全。的确很多走心的广告,会让一部分消费者模糊品牌的记忆度。洗脑的广告,往往会人见人恨,却印象深刻。关键是,你的品牌是要走一条长远的路,还是圈下钱就跑?你的目标受众又是谁呢?
6.为什么我们要骂这些烂广告?因为我不想让我的朋友、亲戚、父母觉得,平时我们上班就在拍这种广告。最近戛纳广告节的评比结果出来了,有很多优秀的广告值得去看一下。就不要在这种垃圾广告上浪费时间了。
什么是广告,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广告就是令人讨厌的商业内容,而创意,就是让内容变得精彩,变得愿意让你主动分享的力量。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原文链接
加入广告圈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