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营销|后真相时代:如何欺骗消费者?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贾桃贾桃 Author 贾桃

    ↑点击上方“鹈鹕体验live”关注我们


 
英国《卫报》早两年曾用一句话,稍极端的、苦讽的描述这个时代: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只要谎话说得毫不犹豫,就能称王称霸。不诚实地越明目张胆,越不在乎被抓包,就越能壮大成功”。
 
2016年世界政坛上发生了两件大事,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
在英国脱欧公投中,留欧派为了赢得公众的支持,摆出了一大串数据:脱欧后将失去95万个工作机会、人们工资平均每周下降38英镑...,但是公众对于这些事实数字并不敏感;反倒是脱欧派利用了口号、情绪去成功引导公众。

特朗普当选也暗含这个逻辑,特朗普竞选说了一大堆谎话挑起民意,事后查出真相时,人们对谎话并不在意了。
 
2016年末,《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列为当年的年度词汇,并定义为:诉诸个人情感和信念,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
 
后来国内媒体报道时,多用词为“西方后真相”,似乎那个时候后真相跟国内还没什么关系。
不过近两年应该有一部分人能感受到,国内后真相也渐弥漫。
 
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对后真相有一个更直白的解释:后真相”是指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
 
看了这个解释,一下就清晰了。


消费者很容易被牵引



 
或许你已经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确已经步入了后真相时代。比如隔三差五的社会性热点事件,人们都是作为观众涌上去吐槽、谩骂、语言攻击、赞扬等等,但是没过几天,这件事热度下去了后,大多数人就遗忘了,没人去追踪关注真相。
 
人们在意的是参与和情绪发泄,并且情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事件的真相和后续发展,没什么人去持续关注。除非是跟事件紧密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公众在事件里面仅仅是一个情绪发泄的观众而已。
 
这是怎样一个画面呢:
大众群体成了一个容易被调动的情绪发泄群体,像干草荒原,挨着火星子就着,人们一窝蜂的参与,一窝蜂的退出。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比如:前两天的川美裸模事件、黄晓明的明学、乔碧萝事件),大众群体涌上去谩骂、指责,充分宣泄自己的感受,然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等下一个热点事件出来的时候,又是重复这个行为。
 
事后呢?在乔碧萝事件中,被证明是故意的营销行为。一个不知名主播的故意设计,就能引起社会性的大热度,带动千千万万人参与,这之前都是假相包裹,哪有人知道?

而且即使后来知道真相,乔碧萝重开直播,反倒是吸引人的好奇心,依然很多人捧场。真相在这里显得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普通大众带来话题、社交行为,和宣泄情绪。
 
大众群体在这个社会表现的更像一个团体,更像聚合起来的一个人,看似万千个体,实则更像是组合起来后判断力下降的蚁群、蜂群。


操众者给一点甜头,调动一个情绪,消费者就跟着一窝蜂的涌上去发泄,背后的真相完全不了解。
 
因此,群众在这个时代就更容易被一些媒体、营销者、权力者利用。
 
如果本就是社会爆发的新闻事件,公众参与也就算了,而更多的事件则是背后有人去操纵、引导,这个时候公众成了被引导的蚁群,指哪就往哪走。
 
公众迎来了大众媒介后的第二个容易被牵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变得更好“骗”了。
 
基于此,营销者有机可乘、大肆其道。
 

如何“欺骗”消费者?


 
 
营销者瞅见了这样的消费者,怎么能错过呢。
既然消费者容易被引发情绪,那么营销者正好利用这些特点。

如何欺骗消费者?
正如史教授对于后真相解释,营销业的手段表现为:断言、争议、圈内刷屏、故唱反调、挑动情绪...
用这些手段吸引客户,刺激反应,吸引关注。
 
拿断言手段列举说明一下。
断言:
这是营销公司和营销媒体最喜欢用的套路。
极化观点,引起客户和消费者注意。

只要按我说的做,品牌就能发展壮大;只要用我这方法,就能取得增长;你没成功,是你没按我说的做;我们的方法是最好的路径,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客户看到这些观点,总有人是要上当的。

相反,如果你陈述事实:我们全力去做,大概率会帮助品牌取得增长。客户听后,内心毫无波动。
而事实是大多数营销公司都是小概率的帮助了客户取得增长。
所以怎么办,没法讲事实,只能断言。

营销媒体呢?则为更甚。
标题都是极化的肯定,或是极化的否定,或是直接断言。
这种极端观点扎人扎的疼,总有人跳出来反驳。而且一个即使最极端的观点,总能踩中一小部分人的情绪,总有人会站出来支持。

比如今天依然有人相信地球是平面体,甚至在美国还有专门的研讨会。

极化观点,是对事实的偏颇表述和歪曲呈现,因为这更能刺激消费者,更能引起争议,甚至由争议演变为谩骂、攻击,从而引起行业大讨论。
而这些极化的观点本身有什么讨论价值吗?大多数没有,只是为了吸引流量而已。
 
争议手法也是一样的,比如中餐厅的黄晓明事件,事后有文章采访节目制作组,制作人透露道当他们看到这个人员争议时,就知道节目播出会火。

利用争议吸引热度,吸引消费者注意,用内容引导消费者去释放情绪,去骂黄晓明。骂的人多了,热度就起来了。

而没有看节目的人看这热度,就喜欢看热闹,冲着热闹就瞧瞧节目,营销目的就达到了。
 
娱乐圈的营销应该是最善于利用争议,某某明星即使骂声再多,也不碍事,因为有热度和流量。

愈是谎言和挑动情绪的内容和观点,愈能吸引消费者和公众注意;愈是事实,反而显得无聊和单薄,没有吸引力。

谎言、情绪比事实真相更能吸引消费者。
 

为什么谎言更能吸引消费者?


 

第一是因为谎言本身就更具备刺激性,能引起消费者的心理波澜。谎言走的是情绪刺激,而事实则是死板板的。

比如说广告行业已死就比广告行业不行更有刺激力。

普通大众看到这些断言的结论,自然会有不服的人起来反驳,这就造成了争议,有争议就有热度。在人们互相争议的时候,慢慢的就演变成谩骂、指责、赞扬等等。

此时广告行业到底死没死,这个真相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人发泄了情绪,内容吸引了流量。

这个时候内容本身已经没什么价值,而其价值是引起了群众参与,引发了社交行为,提供的是一个社交价值。

这种断言式可以用在任何话题,都能产生不错的效果,比如H5已死、双微已死等等。
 
第二、谎言没有信息阻碍,这种信息很简单,直接刺激消费者反应。
营销公司说:用我的方法,和我们合作就能获得增长,客户一听,省去了很多判断流程,加上案例和其他的信息忽悠,不经劝说的客户很容易就签单了。
这个社会信息已经很多了,普通大众很难去判断,没有从大量复杂信息中提炼和分辨的能力。
 
第三是,普通大众本身就不愿探究真相。
顶多作为吃瓜群众参与一下就行了,探寻事实真相太累了,需要挖掘多重信息来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己生活本来就累,还花什么心思就寻根刨底。
 
第四、真相与吃瓜群众没有什么利益联系。
真不真相跟我不相关,找到真相又怎样?最多就心理舒服些。所以事实真相也就不那么重要,只有跟真相有紧密的利益关系的人,才会不顾一切探寻真相。
 
正因为这些原因,消费者容易被谎言和情绪引导,相当于参与一个谎言游戏,娱乐娱乐,真不真相已不重要。


真相还有价值吗?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既然谎言和情绪性的内容更能吸引消费者,那事实真相还有价值吗?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链条是:消费者不在乎谎言,哪怕是谎言也很容易就遗忘,而谎言又能吸引关注度,所以运用谎言去煽动情绪、陈述不事实的东西,最终也无可厚非。

特朗普通过谎言赢得了选举,选举后被调查出很多信息不实,但此时大多数人已经不在乎了;同样的,乔罗碧故意设计直播意外,事件后真相出来,没人在意真相,当做调侃的生活梗,若没有权利介入,依然会有很多关注者。
 
后真相时代,利用谎言、断言、争议确实能很好的引起受众情绪反应,消费者变得很好骗,骗了也无所谓,反正不几天就忘了,真相似乎已不那么重要。
准确的说是,真相只是利益相关者重要。
 
真相还有价值吗?缺乏真相会造成什么?
真相永远有价值。人类社会以真相为基础,驱动社会前进,科学追求真理,人文追求真理,真相是社会的基石。

如若长期被歪曲的信息浇灌,肯定对社会是不利的,相当于绝大多数人处在一个泡沫中,价值观会歪曲变化,判断力会下降,生活行为也会跟着歪曲,会越来越随大流。
 
怎么办呢?
 
借用英国知名媒体人马修·德安科纳一句话:必须要有选择,但不能仅仅选择你喜欢的东西。必须学会质疑和挑战,从多个信息源了解某一个事件。遇到不同观点时,要善于思考为什么它们会产生。
 
对那些非常能挑动你情绪的文章警惕;
对那些将复杂商业行为简化成一条金科玉律的营销公司反思警惕;
对真相保持判断;
去从多角度追寻你所认为的到底什么是对的,是真相。
警惕成为容易被牵引、欺骗的消费者。
 
 
 
 
▎ 本文参考资料:

“后真相”时代,公众已不在意何为真相,崔莹,谷雨计划,2017

“后真相”冲击西方新闻舆论生态,史安斌,人民日报,2017

江歌案反思,后真相时代判断力比真相更重要,任冠青,高见,2017

解析西方“后真相”的真相——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张君荣,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

 
 
//////////// END ////////////


推荐阅读
 体验专题:体验 | 为什么你的问卷调研总是无效?体验 | 想要需求落地,先设计信息架构体验 | 找准目标用户,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体验 | 以主路径为需求,都是伪需求体验 | 3种承诺策略,有效影响用户决策体验 | 让用户体验来满足客户需求的5个杀手锏体验 | 裂变式互动,让用户玩上瘾体验 | 这个同理心话题,舍不得分享给你体验 | 当用户不是客户,需求价值怎么定?体验 | 详解「客户体验」的战略、实践及趋势体验 | 移情映射,建立用户同理心体验 | 想做好用户体验,先了解需求的等级体验 | 洞察顾客行为背后的动机体验 | 如何打造顾客全流程关怀体系体验 | 同理心地图:理解用户的第一步体验 | 通过体验设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三火观点:
三火观点 | 三款APP突然“宣战”微信,网友炸了!三火推荐 | 《联体》科幻小说独家连载,引爆AI科幻未来
三火观点 | 喝咖啡时我们喝的是什么?
三火观点 | 酒店体验做好这些就够了!MOT排名篇依点故事:依点故事 |“写作很难吗?”“不……很难。”依点故事 | 我是怎样完成100天写作打卡的?依点故事 | 从决定改变到改变需要多久?
依点故事 | 21天改变了我的写作习惯其他专栏:营销|种草之火,何以燎原行业|Salesforce是如何统治世界的职场|如何能够提高效率,不把自己逼得太紧营销|“品效合一”是耍流氓吗?职场|想要成长,必须具备这5项核心能力营销|别让「营销新概念」害了你数据分析|从数据底层逻辑看产品数据体系搭建职场|优秀的人学习思维模型,顶级优秀的人思考底层逻辑
运营|订阅会员制的三种模式
运营|用户增长,如何落地职场|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数据|我们是如何被事实和数字欺骗的?
营销|做品牌的十个思维陷阱社会 | 抄袭成功学
设计 | 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数据分析 | 浅谈零售业客群分类机制鹈鹕开讲啦(免费听课):
鹈鹕开讲啦 | KANO模型、用户情感地图、峰终怎么用?鹈鹕开讲啦 | 客户体验与人性有什么关系?鹈鹕开讲啦 | 听得懂,用得上的客户体验管理课程上线啦!鹈鹕开讲啦 | 解读《与客户共舞》打造3D全景式共舞模式
鹈鹕开讲啦 | 《瞬间的力量》解读:体验是可以设计的
鹈鹕开讲啦!客户体验的设计更多精彩文章,关注我们,阅读更多。


鹈鹕体验live

专注体验,专注生活,专注分享


鹈鹕全面客户体验管理

国内最专业的研究客户体验管理媒体平台



点击【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