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代宗师 顾炎武 逝世纪念

2017-02-15 微享悦读
简介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
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王夫之(1619-1692),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者。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治学思想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

  • “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

  • ”,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 ”,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

  • ”,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

“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顾炎武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日知录》,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出处——顾炎武】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翻译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扩展——梁启超】

“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清代文史学家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翻译】

顾炎武外出游历,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店铺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卷首 顾炎武手书序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书,“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后世纪念


顾炎武故居,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顾炎武与其夫人葬在一起。


(《肇域志》是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是《天下郡国利病书》姊妹作)

以《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为三大著作,顾炎武本人也被当代历史学家评为两千年中72位伟人之一,而千灯镇就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诞生的地方。


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每一代仁志之士,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的炎黄子孙的座右铭。

顾炎武和他的勤廉思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638pfax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