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空中最闪亮的星——中国科技“众帅之帅”朱光亚逝世纪念

2017-02-26 微享悦读
朱光亚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感动中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9hyHBtWlHR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感动中国”颁奖词


2012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第一个名字,流光溢彩,闪耀在璀璨的光柱上——朱光亚

这是评委给他的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前半句,淡定,谦逊,轻描淡写。

后半句,雄壮,豪迈,奇峰突起。

一生就做一件事,这件事情不寻常——

那是惊天动地的一件事,那是改变世界的一件事!

那是让中国人从此扬眉吐气、挺直脊梁的一件事!


朱光亚的童年和青年时光

1924年,朱光亚出生在湖北的一个普通人家。他的父亲在一家法国企业工作,这使得朱光亚兄弟姊妹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教会学校毕业后,抗日战争爆发,朱光亚也随着兄弟前往了重庆。随后高中成绩优异的朱光亚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并在一年后顺利转学当时中国最为顶尖的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物理学大师吴大猷。当时,由于蒋介石准备研制中国的原子弹,朱光亚有了到美国学习的机会。

在美国期间,朱光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在这其中收获了相伴一生的爱人,许慧君。在毕业之际,朱光亚毅然选择放弃奖学金回国投入祖国建设,并在回国前,在报刊上发表了致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号召留美同学回国。回国后,朱光亚先后进入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任教,还在朝鲜战场担任过翻译,从那时起朱光亚开始接触许多高级别机密的工作,之后,朱光亚便开始他人生中的一段秘密旅程。


朱光亚参与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时光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进入了最后的攻坚时期,朱光亚匿名前往了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和新疆的核武器实验基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实验和总装。资料的缺乏,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挡朱光亚带领团队研制核武器的脚步。但就在这时,前苏联突然终止了对中国的援助,这让中国核武器的研制雪上加霜。朱光亚组织专家对前苏联专家留下的资料进行整合。最终,在短短五年内,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爆炸成功了

在六十年代初期,中国还先后成功试爆了氢弹,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在外部环境极为严苛的情况下,朱光亚的统筹安排,为中国核事业的建设争取了时间,而这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奠定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核爆后的山洞,还是在携带氢弹的飞机迫降的跑道,都能够看到朱光亚亲临一线指挥的身影。在研制基地有这样一句话:献完青春,献子孙。朱光亚只是许许多多奉献自我的核武器研制人员的代表,他们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那片高原,那片沙漠。


朱光亚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建设的相关成就

1970年以后,朱光亚先后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等职务。1998年我军实行编制体制重大调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已是74岁高龄的朱光亚继续被任命为科技委主任。除继续负责组织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之外,朱光亚还参与领导了我国国防科研体系改革,设立国防科技预先研究计划,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为武器装备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时至今日,我军新型导弹、飞机、舰艇等各类高新技术装备,大量展现世人面前,追溯起来,都是二、三十年前,朱光亚和同事们超前部署研究打下的基础

与此同时,朱光亚还推动中国核设施的和平利用,在朱光亚的领导下,秦山核电站建成。

在担任中国科协主席和中国工程院院长期间,朱光亚为提升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光亚的一生充满了搏斗,他与时间搏斗、与生命搏斗。他紧张的一生最终于2011年2月26日落幕。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

  • 【火箭导弹人造卫星与航天技术领域】

  • 王希季  孙家栋  任新民  杨嘉墀 钱学森

  • 屠守锷  赵九章  姚桐斌  黄纬禄  钱骥

  • 【原子弹、氢弹、核武器与核工业领域】

  •  朱光亚 吴自良  陈能宽  于敏 周光召 

  •  程开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邓稼先 钱三强

  • 【两弹一星、国防科技多重或综合贡献专家】

  •  王大珩 陈芳允 郭永怀

截至2017年2月13日,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5人:程开甲(1918-)、王希季(1921-)、于敏(1926-)、孙家栋(1929-)、周光召(19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