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敬业 修身 德崇 ——“故事爷爷”孙敬修逝世纪念

2017-03-05 微享悦读
引言

这个世界让人羡慕的人很多,但同时又受人尊敬的人却不多。而有一个人曾被西班牙一位记者称为“世界上受崇拜的人中,崇拜者人数最多的人”,这就是被称为“故事爷爷”的孙敬修先生——一个给孩子们讲了70年故事、教育了几代人成长的教育工作者。

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不会忘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在这个节目中,我们会常常听到孙敬修爷爷绘声绘色讲诉的各种故事,也跟着他学会了好多的童谣和儿歌,这些故事和歌谣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这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用讲故事的形式,独创了儿童启蒙教育的方法。现在,他的名字已经不再被人们经常提起。但他讲的故事已经存入了今天的成年人遥远的童年记忆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13wcew6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简介


孙敬修(1901年10月12日-1990年3月5日),北京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


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获“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孙敬修长期悉心钻研儿童心理及儿童语言,在学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儿童少年讲了几十年故事,被孩子们称作“故事爷爷”。著有《怎样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爷爷讲的故事》,出版有《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孙敬修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7个年头了。不知道你的眼前是否还常常呈现他和蔼可亲的面容,你的耳边是否还回荡着他温柔慈祥的声音,你的心中是否还记起他讲过的爱憎分明的故事?


成长经历

孙敬修于1901年10月12日出生在北京南城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母早年逃荒来到北京城,住在崇文门外。

孙敬修,原名孙得宠。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改名:“后来,我上学了,把名字改为德崇,取个号叫敬修,中国有句古语叫‘敬业修身’,我的名字和号连在一起,意思是要想德崇,必须敬修;能够敬修,才能德崇”。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敬业修身德崇”的理想。

1916年,15岁的孙敬修从“汇文高等小学校”毕业,听说在卢沟桥边有个京兆师范学校,上学不交学费还管吃住。为了今后的生活,母子俩一商量,决定报考京兆师范!经过一番努力,孙敬修如愿考上了京兆师范学校。当看到榜上有自己名字时,母子俩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一刻,标志着孙敬修童年生活的结束,也预示着他一生从事教育生涯的开端。


(小学任教,后排右一为孙敬修)

在孙敬修眼中,做小学教师虽然“穷”,但却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在临近毕业之际,他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今既毕业,行将为人师,吾等切勿以财为念,而要以义务为心。如是,我中华民国之儿童无失教之虑,而国有日强之期也。

1921年孙敬修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被人看不起,但他自己却很快乐的“穷小教”。他先后在钓饵胡同小学、汇文高等小学任教长达35年。他以“绝不误人子弟”为教学宗旨,兢兢业业,创新教学方法,提倡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电波悠长


(1932年的孙敬修)

1932年,抗战期间,孙敬修带着汇文一小的学生在电台唱“抵制日货、消灭日寇”的歌。那时候,电台都是现场直播,孩子们情绪激昂,比平时速度快,等节目演完了,还差好几分钟呢。怎么办,不能让电台空播呀?孙敬修灵机一动,就讲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这次讲故事,成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他成了电台的常客。

孙敬修先生虽不是演员或者播音科班出身,但是他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能用孩子们喜欢的声音、腔调和表情,用生动的情节去吸引孩子们,用教师一颗慈爱的心去融化他们,慢慢地,他成了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王。


“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同样,电台也为日寇所控制。孙敬修因为在电台讲故事时编了个《灭蝇歌》,用苍蝇暗喻日寇,结果被日本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这首歌被禁唱。不想受窝囊气的他愤而离开电台。但是过了几天,电台负责儿童节目的王栋岑先生(中共地下工作者)来到家里对他说,中国的小朋友愿意听您讲故事,电台的儿童时间,由一个中国老师讲故事,起码可以把这段时间给占领。为了保护敬修先生,建议敬修改名叫“柳稚心”,寓意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稚之心。从此以后,孙敬修使用“柳稚心”这个名字继续在电台讲故事,一直讲到日本投降。

(1946年的孙敬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昔日的穷教师成了国家的主人。孙敬修先生迎来了人生新的阶段。1951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少儿节目,敬修先生成了特约播音员,专门在儿童节目“小喇叭”中面向全国的小朋友播讲故事。在此后几十年里,孙敬修每天半天在学校里,半天在电台,而小喇叭节目的开始曲和孙敬修爷爷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故事成为很多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60年代的孙敬修)

1957年孙敬修先生离开了他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汇文一小,调到北京市少年宫任辅导员,还是坚持每天半天在电台播音,直到1966年退休。


师徒情深

1961年,为了使孙敬修讲故事的风格后继有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决定让孙敬修收肖君成为徒弟,这让孙敬修高兴极了。从此,这两人既是师生,又情同父子,他们的人生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孙敬修和肖君)

“文革”期间,孙敬修先生被剥夺了讲故事的权利,开始受审查、挨批判,他的徒弟肖君成也不能跟他学讲故事了。在煎熬中,孙敬修的身体垮了,精神垮了。

然而,肖君成一直都知道老师是一个好人。一天夜里,孙敬修挨完批斗,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走,从树丛里走出一个人挽起了他的胳膊,正是徒弟肖君成,他说:“孙老师,听说今天开您的批判会,我在这儿已经等了半天了!”一听这话,孙敬修先生泣不成声。“君成,我完了,你还敢搀扶我!”“您是我的老师,您的为人我知道,您不是坏人,千万别想不开呀!”那些日子里,肖君成经常在树丛后面等着他的敬修老师,送他回家。


改革开放之后,肖君成回到了北京,一边上班,一边帮助孙敬修整理书稿、安排各类活动。1990年3月3日凌晨2点,身患重病的孙敬修向在医院陪床的弟子肖君成示意要写字,他艰难地写下:“咱们爷俩为孩子造福吧,给上级汇报一下,看看能否把我们的故事拍成小品给孩子们看。”


(孙敬修的遗嘱)

  两天后,这位89岁的老人与世长辞。肖君成牢牢记着孙敬修的遗愿,并完成了老师最后的心愿。



纪念


孙敬修一生讲了上万个故事。除自己创作之外,他还广泛借鉴古今中外民间故事的优秀素材,按照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缩写了大量趣味横生的故事,孩子们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乐趣,也明白了如何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

由孙敬修播讲的系列儿童故事《西游记》曾深受几代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在孙敬修播讲的儿童系列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系列故事之一,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和珍藏价值。他终生把给孩子们讲故事作为自己的事业,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他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声情并茂,影响了几代青少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77wvh59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