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膜拜学霸——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记

2017-05-27 微享悦读

1983年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共授予18人博士学位。


18位博士

这18位博士,其中12人来自中国科学院。他们是高能物理所马中骐(第一位理学博士)、系统科学所谢惠民、计算技术所冯玉琳(第一位工学博士)、理论物理所黄朝商、生物物理所徐功巧(第一位女博士)、地球物理所徐闻耀,以及中科大李尚志、赵林城、白志东、范洪义、单墫、苏淳。

1983年5月27日,新中国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合影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严济慈给首届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马中骐做博士论文答辩

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

2010年,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在杭州再聚首


01——马中骐


马中骐博士,1940年3月生于上海市,浙江杭州人。1982年3月4日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导师。2005年退休。

马中骐博士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研究,重点在群论方法及其物理应用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发表研究论文190余篇。重要的科研成果有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Levinson定理的证明与推广、量子群的研究等。曾六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美国苏达相(G. Sudarshan)教授等人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量子力学教科书中曾用专门章节(8.5节)引用和介绍了马中骐证明Levinson定理的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评价马中骐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近年来马中骐正和杨振宁教授合作,从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获得若干可喜的成果。


02——谢惠民


谢惠民教授,1939年12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1982年5月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9月至今在苏州大学数学系工作,1987-1991 年任数学系系主任,1992 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曾到美国、香港和台湾作学术访问。

在复旦大学工作期间, 他在金福临和李训经两位先生的指导下学习稳定性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 文化革命前在复旦学报和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上发表论文5 篇,其中一篇论文推翻了庞特里亚金等人的经典著作《最佳过程的数学理论》中关于带有参数的最佳控制问题一节的主要结果。 文革期间在工厂编译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论文集,并将数值积分算法用于超声流量计的设计。1980 年后从事控制论、非线性振动、动力系统的语法复杂性、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 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攀登项目“非线性科学”和国家973 项目“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的研究工作, 是“符号序列的复杂性分析”课题组的组长。他在隐马尔可夫模型方面的三次报告对于从水稻的DNA 序列中寻找基因的软件编制提供了数学上的帮助。他在以上所提到的领域中共发表论文60 余篇,出版专著3 本。


03——白志东


白志东教授,1943年11月生于河北省,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4年至2001年曾先后在美国、新加坡等著名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或教授。2002年3月起任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他是吉林省特聘教授、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数理统计学会资深会员、国际统计协会会员、中国数学协会会员、 中国概率统计协会会员等。

白志东教授就大维数据的分析工作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居国际领先水平,其突出的理论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数学物理领域。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上一些权威的概率统计杂志上共发表论文约170篇,其中约130篇被SCI检索,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190,引用百次以上的文章3篇,h因子是20,也就是至少有20篇文章被引用20次或以上,数学界达到这个数字是非常难的。


04——李尚志


李尚志教授,1947年6月29日出生于四川内江市。1981年12至2006年1月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任教。1998年11月-2001年11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1989 年评为教授。1992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2008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9月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2004年9月—2008年12月担任理学院院长,2008年12月—2009年5月担任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现任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学委员会主任。2001年至今连续两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分委员会副主任。

自1980年以来一直从事代数学领域、特别是群论方向的科学研究。在典型群的子群结构的研究中取得了受到国际同行瞩目的系统的成果,在国内外第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J.Algebra 等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11篇。主持的科研项目“关于李型单群子群体系的研究”于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91年受国家教委表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现代数学丛书》中出版的科研专著《典型群的子群结构》,集中了多年来在典型群的子群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


05——范洪义


范洪义教授,1947年出生于浙江鄞县。1964年9月-1970年7月中国科大物理系学习,1978年9月-1981年12月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研究生,1982年5月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范洪义教授在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30年来坚持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另辟蹊径地创造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英文简称为IWOP), 不但发展和完善了狄拉克(Dirac)以来量子力学的表象与变换理论,而且推陈出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如何把牛顿-莱布尼兹积分应用于对由Dirac符号所组成的算符积分的新课题, 不但使得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发展,而且也对数学微积分的领域做了崭新的扩充。

他以第一作者发表约600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其中有十几篇Review文章)。范洪义的理论揭示了狄拉克符号法更深层次的优美与简洁,克服了原有形式表述的不足与局限,使量子力学的表象和变换理论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Dirac符号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国学者在量子基础理论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系列研究成果有普及教学的意义和广泛的国际影响。


06——赵林城


赵林城教授,1942年11月出生,江苏盐城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1982年5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予的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 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选为国际统计学会(ISI)成员。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核心期刊“Statistica Sinica”副主编等。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篇,出版专著两本。他在建立信号数目检测的随机效应模型的研究工作中,在著名的AIC等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选择的一个新的一般性准则,有关结果已为美国《物理科学和技术百科全所引用,单篇得到SCI记录的130个引用,其中关于罚函数的思想和形式已为许多作者接受和采用。


07——洪家兴


洪家兴教授,1942年11月出生,江苏吴县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毕业后,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数学年刊》、《Asian J.of Math》等杂志的编委,上海市数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研究,对第二类混合型方程的边值问题得到了一个普遍的存在性定理;首次给出了完备负曲率曲面在三维欧氏空间中实现的存在性定理,而且条件接近“最佳”。


08——李绍宽


李绍宽教授,1941年12月7日出生于上海。1983年通过复旦大学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1985年被聘为副教授,1990年被聘为教授。一直从事高等数学的教学与教学改革工作。

李绍宽教授长期从事关于算子谱理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他连续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算子谱理论,对亚正常算子、半亚正常算子谱给出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结果,对算子谱理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同行称赞他的成果“足以在所研究的领域留下让后人瞩目的脚印”。为此,1990年他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纺织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09——张荫南


张荫南教授,1942年1月29日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5月在复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系由国务院授予的首批理学博士之一。1991年由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

张荫南教授在Winner空间变分演算、无限维的Levy-Laplace算子,非适应的随机积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等方面做出多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e-learning课件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


10——童裕孙


童裕孙教授,1943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78年进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作研究生。1981年留校任教,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童裕孙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算子谱论与算子代数,参加“不定度规空间上算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历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童裕孙教授对于Pontrajin空间和Krein空间上的算子和算子代数作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基本的结果,解决了前苏联学者Y.I.Lyubic提出的关于积分算子的一个公开问题。


11——冯玉琳


冯玉琳研究员,1942年出生,江苏姜埝人。1967年武汉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83-198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任副所长;1994-2002年任该研究所所长。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国际国内学术杂志和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学术著作5部。冯玉琳的研究工作在对象模型、网络分布计算软件工程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软件科技进步和软件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黄朝商


黄朝商研究员,江西省玉山县人,1939年1月出生。1978年考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戴元本院士。1982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批准,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在理论物理所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1年为博士生副导师,1992年被聘为研究员,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领域的研究,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应用、B物理和CP破坏、标准模型扩展与新物理探索、弦理论和二维共形场论等方面得到了一系列有科学意义的成果,已在国内外本学科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其中单篇引用超过50次以上的有8篇。


13——王建磐


王建磐教授,1949年1月2日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1982 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曾任国际数学联盟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等。王建磐教授在代数群表示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努力工作,成为此方向的国内领军人物,他在Weyl模张量积的Weyl模滤过的存在性、generic上同调的函子解释、平移与消去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为国际同行所瞩目。


14——徐功巧


徐功巧博士,1942年9月生于上海。1965年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遗传室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酶室研究生。1982年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1984-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系进行博士后训练,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

1986-1988到新泽西州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学及细胞学系,帮助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美国心脏学会的资助下成功的用合成DNA的方法制造出肌肉蛋白triponin C-cDNA,并引入到单细胞生物体内使其表达。由此方法得到大量纯化及点突变的或结构较大变化的triponinC,在此基础上得以开展结构功能方面的研究。由于多年来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工作积累一定经验,所以开始着手还是与分子生物学有关的克隆musin cDNA。克服重重障碍经历一年时间终于成功完成粘蛋白的cDNA克隆工作。有了cDNA序列对预测musin蛋白质分子结构有理论指导作用,从而为后来的结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15——徐文耀


徐文耀博士,陕西省绥德县人,1944年1月6日生于陕西省榆林县。198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8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1998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徐文耀博士在中、美、英、法、日、瑞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他还担任了多种地球物理学杂志的编委和相关学术组织委员、副主任等职,是第六届全国青联委员,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6——于秀源


于秀源博士,1942年2月生于山东省章丘市。1983年5月,获山东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起,历任山东大学数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数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于秀源教授主要从事解析数论、超越数论和密码学的研究,1994年以来,也从事数学教育的研究。已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

于秀源博士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和密码学人才,许多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其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


17——苏淳


苏淳教授,1945年10月6日出生,安徽歙县人。1983年4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其间自1981年12月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概率论极限理论与数理统计大样本理论,已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无穷可分分布理论、随机变量的完全收敛性、NA随机变量的极限理论、金融风险概率模型中的极限定理、应用概率领域中的极限定理、复杂随机结构中的(尤其是关于随机树的)极限定理。

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练,曾任该委员会驻前苏联代表。曾任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协调委员会副主席、第33届IMO中国国家队领队兼主教练,并参加第35届IMO选题委员会工作。


18——单墫


单墫教授,1943年11月1日生于天津,江苏泰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软件所兼职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单墫教授在数学领域的初等数论、解析数论和组合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发表了30多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

至今已经发表数学普及、数学竞赛与数学教育等方面的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