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净化心灵,净化自己——梭罗诞辰200周年,重读《瓦尔登湖》

2017-07-12 微享悦读

1817年7月12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出生。代表作品《瓦尔登湖》。

1989年3月,中国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简介

1837年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美国思想家爱默生(1803-1882)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在距离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东南部城市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年出版),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


瓦尔登湖的生活

(2010年的瓦尔登湖)

(靠近瓦尔登湖,梭罗的居住的小屋和他的雕像)

(梭罗的小屋内部重建图)

梭罗住处附近,他的名言。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清华大学校长 为什么推荐《瓦尔登湖》

参考:http://news.dahe.cn/2016/07-29/107237883.html

  我第一次知道《瓦尔登湖》,大概是通过去世的诗人海子。据说海子(1964-1989)去世的时候,随身带了4本书,其中就有美国人梭罗写的这本隐逸之作《瓦尔登湖》。海子去世之后数年,我终于把这本书细细读了一遍,随后就把它忘了。

  《瓦尔登湖》重新进入我的视线,是因为一则新闻。前不久,清华大学开始寄送录取通知书,随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致新生的信,以及为新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瓦尔登湖》。仅仅读到新闻的标题,我就已经感到颇为意外。我想不出,在当下的中国,还有哪所大学的校长会给新生送这样的一本书。这实在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瓦尔登湖》是非虚构写作经典】

  梭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怪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立独行的家伙。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却懒得从事“正经”职业,在当过几年老师之后,就基本上以写作为生了。据说,他一生都没有结婚,没有去过教堂,从来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而且几乎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年轻时,他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旁隐居了两年,自己建房子,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观察自然、体察内心。几年之后,他把自己的这段隐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非虚构写作经典的《瓦尔登湖》。

  曾有一个时期,《瓦尔登湖》被看作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分界线。但随着物质时代到来,它渐渐被人遗忘了,它所代表的那种出世、隐逸、沉思、超验的精神,也基本上被束之高阁。在过度喧嚣的入世氛围中,邱勇怎么会想起这本书,又怎么会把它推荐给清华大学的新生呢?人们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个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凡是能够考入清华大学的年轻人,莫不以未来的栋梁自许。让他们读一本由怪人所写的、宣扬出世精神的著作,真的是好吗?

  【希望新生用精神对抗物质】

  在给新生的信中,邱勇解释,《瓦尔登湖》在展示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他希望新生们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和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并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在邱勇看来,《瓦尔登湖》既不是那种鸡汤式的麻醉剂、也不是鸡血般的兴奋剂,而是一本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书。它不是一本生活指南,而是内心的向导。而那个抽象的瓦尔登湖,并非本来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安放洁净灵魂的故乡。所以,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邱勇推荐《瓦尔登湖》,是希望学生能够以精神上的洁净高远,去对抗无所不在的物质喧嚣,减轻利益交换原则所带来的焦虑,从而逃避这个年代的狂躁与沉沦。

  邱勇推荐《瓦尔登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那种情商、智商“双高”,懂得表演和配合,善于利用体制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最了解世俗生活的“套路”、又能把“套路”运用到极致的一种人。这种人很容易获得成功,但这样的成功人士越多,社会风气就会越败坏,因为“套路”会碾压一切独立思考,瓦解所有本真的精神追求。最终,大家都变成了“套中人”,变成了庸常之恶的参与者。《瓦尔登湖》所提倡的那种对自然的沉浸,对自我的持续观察,恰好可以成为“套路”的解药。它对朴素生活的赞扬,则能很好地缓解过度追求成功所导致的“现代狂犬病”。《瓦尔登湖》是奉献给“苟且”的颂歌,只要你的精神足够丰盈,又何必去苦心钻研“套路”呢?

  【《瓦尔登湖》让精神洁净高远】

  《瓦尔登湖》所象征的返璞归真的隐逸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鲜见,但对于现代人而言,那种精神往往被看作进取精神的反面,进而被封存起来。“采菊东篱下”“空山不见人”一概被视为迂腐消极,取而代之的是“出名要趁早”。极致的功利主义不仅弥漫在大学里,同样也成为官场、商界和文艺圈的准则。但是,有多少人因为遗失了心中的瓦尔登湖,最终成为“套路”的牺牲品;又有多少人因为过于追求成功,最终成为繁华一梦中的过客?如果当官的、经商的都静下心来读一读《瓦尔登湖》,他们还会那么容易在“洗牌”中倒下吗?

  大学要不要培养有独立精神的人,这个可以慢慢讨论。但是,大学需要安静下来,大学生应该拥有洁净高远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应该很容易达成共识。剩下的问题是,迷失在滚滚红尘中,该如何找到林中路?扑腾在鸢飞鱼跃的世界里,又怎么回归内心?只要不思考,这些问题仿佛都不存在。但实际上,它可能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面临的真正难题。


《瓦尔登湖》名言精选

【时间、世界】

一天是一年的缩影。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

我毫不怀疑,时间是能甄别出优劣的。

所有的事情,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像水流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

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年长并不一定都好,长者有时甚至连指导年轻人的资历都不具备,因为他在岁月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书籍、知识】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书是世界的珍贵财富,是各个民族代代相传的健康遗产。

【善良】

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一种善良的意识,要比一座像月亮那样高的纪念碑更令人难忘。

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无知则从懒散中产生

【物质】

一个人越是能够放弃一些东西,越是富有。

不用给我爱,不用给我钱,不用给我声誉,给我真理吧。

我们的房屋是如此笨重,我们往往不是住在里面,而是被囚在里面。

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一个阶级的奢侈全靠另一个阶级的贫苦来维持。西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命】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我终究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

你们卑微低下的生活又怎能逃得过我的双眼,我这双眼睛早已被生活打磨得无比锐利了啊。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得很好,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孤独】

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哲学】

太阳生,万物明。

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从圆心出发,可以引出无数条半径。

我们为今生创造家园,为来生建造墓穴。

智力是一把刀子,它看准了,就一路切开事物的秘密。

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的距离更加接近

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