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粟裕落选“十大元帅”看1955年军衔评定的幕后

2017-08-10 微享悦读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11y12ou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评衔的平衡

评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当时评衔的依据首先是干部的级别,其次是资历和功绩。除此之外,对高级将领评衔还有个平衡问题

所谓平衡,就是照顾山头。山头是战争时期根据地的俗称,应该说,中国革命的“山头”是在军阀割据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三个师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野战军等等,是各时期的主要山头。此外还有陕北红军、东北抗联、琼崖纵队、东江纵队等许多小山头。

毛泽东对待山头的态度是:承认山头、消灭山头。照顾山头,最终是为了消除山头。早在1945年2月15日他就讲过:“山头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殊情形的产物,应该承认这个东西。要消灭这个东西……”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是为了消除山头。


背景——红军的“山头”

一、红军时期

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大大小小的山头数不胜数,其中,除琼崖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以外,其他山头都逐渐合并,最后形成了四大山头: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团:1军团、3军团、5军团。

红二方面军:二方面军实际上是到了长征即将结束时才成立的,开始时一直称为红2、6军团。

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一、四方面军长征中先联合又分裂,造成了两军的严重对立

陕北红军:陕北红军从规模和影响上讲,不能与三大主力红军相提并论,但它在红军的存亡绝续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宗的陕北红军其实是很弱小的,但这支小部队却出了个大人物——高岗,此人曾一度被毛泽东作为接班人培养,地位和刘、周并列。后来高岗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1954年8月自杀身亡。


二、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原来的四大山头逐渐演变为五大山头。

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的344旅,旅长徐海东,为原15军团部队。当时的15军团兵强马壮,但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对中央帮助极大。因此毛泽东一直很感激徐海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尽管他后来因伤病长期休养,没有工作,但1955年授衔时仍排为第二大将

原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担任120师副师长是萧克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就不再得志了。1955年萧克只授了个上将军衔,这主要是因为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萧克支持张国焘,被毛泽东视为叛徒。

原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张浩(林彪堂兄)。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原来的五大山头格局不变,但地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三大战役后,地域又发生变化。

东北野战军改称四野,一直打到广东,建立了中南军区,解放后改称广州军区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东北军区依然存在,辖黑吉辽三省,解放后改称沈阳军区

华东野战军改称三野,解放后改称南京军区

中原野战军改称二野,解放后改称成都军区

西北野战军改称一野,解放后改称兰州军区

华北野战军整编时已经撤消,解放后改称北京军区

山东军区,解放后改称济南军区


四、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分为: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时期;1955年至1985年的十二大军区逐步调整为十一大军区时期;1985年至2016年的七大军区时期。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走过31年的原北京、沈阳、济南、南京、成都、兰州、广州七大军区番号撤销,正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


将帅分布

元帅和大将最后评定的结果,各时期的主要山头,至少都有元帅和大将各一人,这不是偶然的

(十大元帅)

土地革命时期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

红二方面军:元帅贺龙,大将许光达;

红四方面军:元帅徐向前,大将王树声;

红十五军团:大将徐海东。


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一一五师:元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大将徐海东、黄克诚;

八路军一二O师:元帅贺龙,大将许光达;

八路军一二九师:元帅刘伯承、徐向前,大将陈赓、王树声;

新四军:元帅陈毅,大将张云逸、粟裕,徐海东、黄克诚(后从八路军一一五师调入)

(十大大将)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野战军:元帅彭德怀,大将许光达;

第二野战军:元帅刘伯承,大将陈赓;

第三野战军:元帅陈毅,大将粟裕、张云逸;

第四野战军:元帅林彪、罗荣桓,大将谭政、黄克诚、萧劲光;

华北野战军:元帅聂荣臻、徐向前,大将罗瑞卿。


有人曾问过这样的问题:毛泽东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邓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职的原高级将领就没有评衔。但贺龙和陈毅也在北京任副总理,贺龙还是国家体委主任,为什么也评衔了?这恐怕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贺龙、陈毅的政府职务是兼职,主要精力还是在军队;第二,贺龙、陈毅长期担任独当一面军事指挥员,是军内“老总”级的旗帜性人物。如果贺龙不授衔,红二方面军和八路军一二O师就没有元帅了;同样,如果陈毅不授衔,新四军和三野也没元帅了。

可见,元帅和大将的评定,资历和功绩起着主要作用,但“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其实,不仅是元帅和大将,评上将军衔也有平衡问题。


粟裕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

1955年9月9日,负责决定元帅人选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有关元帅军衔授予问题成为议题之一。两天后的晚上,中央书记处又召开会议,再次专门讨论元帅军衔授予问题。

会上,刘少奇提出对陈毅授衔元帅的异议

此前的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为常务副总理,兼管科学院、政法、文化,并“准备做外交工作”。1955年5月,国务院再次分工,确定陈毅分管第一、第二办公室、民族事务和科学、卫生工作。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因工作重心在地方而不授衔的标准,陈毅显然也可以不授衔。

如果陈毅不授衔,那么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以及华东野战军(三野)必然要有一位其他代表授衔元帅,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将再次成为当然人选

显然,刘少奇在给粟裕争取授衔元帅的最后机会。因为粟裕是刘少奇麾下的得力战将

但这两次元帅人选最后确定的会议,周恩来均因正在北戴河疗养 50 26990 50 13550 0 0 7412 0 0:00:03 0:00:01 0:00:02 7412未参加,当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央办公厅主任征求他的意见时,周恩来主张给陈毅授元帅衔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55年9月11日,周(恩来)致函,主张给陈毅授帅,认为给陈授帅,对陈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都没什么影响。”

周恩来还引用了苏联布尔加宁的例子。他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因为周恩来的坚持,刘少奇的异议未被书记处通过,粟裕也因此与元帅军衔再次失之交臂。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高晓松【晓说】开国将帅授衔秘闻(完整版)

参考: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2/08/22/014847874.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4/13/20186410_422418847.shtml

http://history.sohu.com/20150519/n413335361.s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