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代世界首富—— 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2017-09-04 微享悦读


伍秉鉴(1769—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生于广州。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广州的世界首富。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有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


六名最富的中国人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代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和绅是清代的一个大贪官,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刘瑾是明代的大太监,也是一个大贪官,宋子文是蒋家王朝的皇亲国戚,是民国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

伍秉鉴在《华尔街日报》列举的六个中国人当中是唯一一个商人,他靠做贸易生意发家,进入这个榜单是最当之无愧、最名副其实的。


背景知识

什么是十三行?“行”指的是商行,对于十三行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外洋行、洋行。也就是说,是十三家对外贸易的大公司,不是一般的小公司,是大公司。他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我们就把他叫做十三行商人,简称行商。十三行就是指在广州这么一个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群体,因为有时候并不止十三家,有时候多于十三,有时候少于十三。所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确指。

十三行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指十三行商馆区,就是在文化公园附近,现在叫西关。十三行也可以指一个商人群体,它也可以指一个商馆区,那一片的街区。当时在整个广州口岸里面,十三行是广州口岸的核心。


康乾盛世的广州,作为大清国的“商都”,一脉相承170年,“一口通商”85年,垄断全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占有中心位置。


伍秉鉴的财富

首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伍秉鉴号称大清“世界首富”,他到底有多少钱?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折合2000万两银子,2000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用四个例子来比较。

  • 第一个案例,当时清朝全年的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左右,伍秉鉴的私人家产顶得上清朝半年的财政收入

  • 第二个案例,两广总督林则徐,年薪约2万两,攒到伍秉鉴那样的财产,需要不吃不喝一千年

  • 第三个案例,按照购买力折算,19世纪中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200元人民币,那么,伍秉鉴的财产可以折合40亿元人民币

  • 第四个案例,清朝后期,李鸿章购买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构成了北洋舰队的主力,也是亚洲吨位最大的战舰,平均每艘花了120万两银子。伍秉鉴的家产购买16艘,加上这两艘就有18艘,足以让北洋舰队跻身全球前三

(这幅画中的场景是伍秉鉴等行商的茶叶仓库,从这里,中国茶销往世界。)

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银子,还有自己的企业,这个企业叫“怡和行”,做中西贸易,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他立足广州,主要是跟英国人做贸易,同时又把产业放大到国外,甚至债务也放到国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他也像中国普通的地主一样,在国内买了大量的田产、宅院、茶园、店铺,甚至让银子变成资本,到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


生意诀窍


伍秉鉴做生意有自己的诀窍。

第一个就是“广交朋友”。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为人慷慨,交了许多外国朋友。有一个波士顿商人跟伍秉鉴合伙做生意,由于经营失误,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无力偿还,年底即将回国与家人团聚,心急如焚。伍秉鉴听说后,当面将借据撕碎,了结了欠债,7.2万两银元,折合今天1000万元人民币,伍秉鉴的慷慨令波士顿商人目瞪口呆。虽然损失了银子,但是伍秉鉴很快在美国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口碑,转过年来,更多外国商人主动登门与他做生意,后来他赴美投资,这些洋朋友都帮了大忙。


第二个就是“利益均沾”。

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次有一个比较大的订单,按值150万两银子,许多行商都盯着这笔生意,东印度公司挑来挑去,选了怡和行。伍秉鉴很高兴地把生意接了下来了,马上下了一道请帖,召集广州所有的行商到他家里看戏,席间表示,有钱大家一起赚,单会分给大家一起做。由此,伍秉鉴在行商当中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也逐渐成了当地的商业领袖。


第三个就是“投其所好”,勾兑官商关系。

另外他还有一些创新之举,例如他非常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管理,在商贸中取得了良好的信誉,也塑造了非常正面的企业形象,伍秉鉴的怡和行在国际上就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


热衷慈善

(画面上出现潘振承、卢观恒、伍秉鉴三位行商的画像,他们在贸易谈判中,颇有风度,雍容典雅,既忠于原来的肖像,亦略加点染,更栩栩如生,各具个性,显示出他们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热衷慈善事业,道光十五年(1835),应美国传教士伯驾之邀,伍秉鉴在广州投资创办了一所眼科医院,免费对当地百姓开放,治好了许多中国人的眼病,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林则徐。

他还有着非常长远的投资眼光,曾与美国人福布斯合作投资兴建了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和密苏里河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从中收益巨大,并长期投资福布斯在中国成立的旗昌洋行,到光绪十七年(1891)旗昌洋行破产前,伍家先后投资100万美元,每年的利息所得超过4万美元,成为伍秉鉴留给子孙的丰厚遗产。


谢幕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禁烟运动使中英贸易关系恶化,行商们夹在官府与外国人之间,两头受气。战败求和,伍秉鉴被官府派为求和使臣,中英签署《广州合约》,他不仅被摊派了110万两银元的赔款,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到了《南京条约》签订时,怡和行又被强行摊派了100万两银元赔款。最重要的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从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并允许自由贸易,中西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怡和行的垄断生意戛然而止。

道光二十三年(1843),伍秉鉴在郁闷、彷徨、不安当中因病去世,享年74岁,一代富豪就此落寞谢幕。

参考:

http://news.163.com/15/0817/02/B16IDLQE00014Q4P.html

http://culture.southcn.com/c/2014-08/05/content_105930114.htm

http://www.tangrentown.com/read/5597.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