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罗曼·罗兰

2017-12-30 微享悦读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品《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名人传》

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03年罗兰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幸运的顶点,往往也是厄运的开端。——《名人传》


罗兰在钟爱托尔斯泰的作品,将其奉为偶像,“一个活着的莎士比亚”。晚年的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变,放下创作,潜心投入到为世人谋福利的事业中。1886年,托尔斯泰的小册子《那么我们该怎么办?》(What Is To Be Done?)出版,让欧洲为之震惊,他把罗兰“最崇敬的艺术无情地革除了教门”,也让其困惑不已。为此,1887年,罗兰冒昧地给尊为心灵导师的托尔斯泰去信求教。

没想到几周后,他得到了托翁长达8页的亲笔回信。托尔斯泰阐述其艺术见解:只有使人们团结的艺术才有价值,只有为自己的信仰能够做出牺牲的艺术家才能得到承认;不是热爱艺术,而是热爱人类,才是一切真正志趣的前提……

罗兰获得了极大的心灵震动。


罗兰转而歌颂那些不甘于平庸的天才,在痛苦与患难中奋斗的灵魂,《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应运而生,涵盖音乐、美术、文学三大领域的巨人。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名人传》


《约翰·克利斯朵夫》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兰的英雄主义集大成之作,是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前后经历20余年。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约翰·克里斯朵夫》


与中国的缘分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名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或是一本书名的记忆,在这本著作中展现的是一种世界观,这本描述成长的小说,得到了20世纪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声赞扬。他们似乎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以贝多芬为原型而创造的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面对欧洲即将进入恐怖的第一次世界时的感受。

鲁迅(1881-1936)带领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了辉煌,罗曼·罗兰很欣赏他的《阿Q正传》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鲁迅在将法国作家引入上海文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徐志摩(1897-1931)是一位英年早逝而一生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1925年,他将罗曼·罗兰和托尔斯泰(1828-1910)的作品放在同一高度品评,比喻两人的作品如磅礴奔腾的河水。托尔斯泰如穿越寸草不生之土、杳无人烟之境,将亚娜斯亚·博利尔纳与尼罗河所代表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罗曼·罗兰则像是滋润一方土地、哺育万千儿女的悠悠长江。

电光火石之间,徐志摩将罗曼·罗兰从塞纳河畔带到了扬子江边,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距离。

然而,事实上是傅雷(1908-1966)为中国读者打开了罗曼·罗兰文学天地的大门。他是一位卓越优秀的翻译家,对待翻译工作力臻完美,没有他的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将绝不可能得到如此全面深入地展现。傅雷的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而是将一种精神从欧洲传递到中国,是一种对普世精神的追求。

傅雷与罗曼·罗兰对文学有着同样的尊敬,除此之外,他们也与历史上伟大的创作家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傅雷还译有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及《米开朗基罗传》等众多著作。这两位灵魂工作者也都同样地热爱音乐,在静心聆听音乐中体会着灵魂的升华。


参考:

http://www.guancha.cn/GaoDaWei/2016_01_29_349649.shtml

http://cul.qq.com/a/20160129/045972.ht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