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华成语故事】07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18-04-14 微享悦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出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典故

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máo]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相关人物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曹髦(241年-260年),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长孙。曹髦擅长诗文,并通绘画。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师(208年—255年),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