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云南有办法

点赞云南 2021-04-17

8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在昆明举行。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施榆兵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云南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推进情况作发布。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直过民族”聚居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一族一策、一族一帮”,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持续推动“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截至目前,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70.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3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枯族、布朗族、景颇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01党政倾力:6大工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摆到全省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突出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四个优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分别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几年来,脱贫攻坚“党政主责、部门主推、企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中投入343.9亿元,云南着力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25类项目,“直过民族”聚居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建设村组道路8444公里,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08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2339个、小型水库建设130个,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351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点)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52所、乡镇卫生院(所)35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4个和村级社区服务站131个,村庄环境整治493个,“直过民族”聚居区60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等。全省“直过民族”聚居区水、电、路、通讯及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的改善。

与此同时,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举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64个,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70个,培育特色农户1755户,发展经济作物、林果及林下产业种植93.79万亩,养殖牲畜(禽)537.9万头(只),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127个,民族特色手工业覆盖11948户,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4308人;对27822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好学;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住院报销比例接近90%,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坚持“一户一方案”,积极推行加固改造方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8292户,实现住有所居;选聘生态护林员3.79万人,带动15.43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实现稳定脱贫。

02八方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对口帮扶单位,6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在政策措施、资金项目、工作指导上给予极大倾斜,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云南省边境民族村寨调研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支持帮助力度。教育部牵头组织40余所部属高校和10个东部职教集团对口帮扶,在招生、师资队伍培训以及产教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智力扶贫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对云南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30 20户以上的部分自然村实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护林员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发挥优势,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发挥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发动民营企业共同发力,签订项目50个、公益捐赠1.6亿元。三峡、华能、大唐、云南中烟、云南烟草专卖、招商局等企业集团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扶硬件与扶软件、扶短与扶长、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帮助云南省8个州17个贫困县以及4个非贫困县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截至2019年底,已助力15个县实现如期摘帽,54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村出列,16.24万户6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03群众奋力:“智志双扶”,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在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坚持扶贫和扶志、扶贫和扶智“两个结合”,注重发挥好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下大力气改变“直过民族”安贫乐道、故步自封的现状,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抵制陈规陋习,拔除“等靠要”思想穷根。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这几年,云南全面推广应用手机APP技术开展普通话和识字培训,对1000名少数民族教师和2万名“直过民族”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普通话培训;创建了350个普及普通话示范村。45岁以下劳动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达标42883人。不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人由2016年的13.02万人减少到3.73万人。大学生由1513人增加到2018年的4840人。许多“直过民族”贫困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实施技能专项扶贫行动,开展就业培训18.43万人次,转移就业12.41万人。

如今,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电商走进了基诺山寨,德昂山寨年轻人学会了在手机上学习农业生产技术,而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中暂未脱贫的怒族和傈僳族,也有望在2020年实现整族脱贫。


助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步伐。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开能介绍,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居住在边境地区、高山峡谷地区,更是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中的“上甘岭”。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助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步伐。

01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云南紧紧抓住“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总任务,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制定实施了三轮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率先发展、全面小康”“精准脱贫、跨越发展”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三种类型开展示范创建。截至目前,省级累计投入41.3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67亿元,创建了3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2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12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示范村镇,推动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凸显了示范创建工程助推脱贫、服务大局的定位和作用。

02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兴边富民规划,自2015年起,连续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第一轮紧紧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以沿边373个行政村为范围,兼顾19个边境农场,累计投入150亿元,全面推进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六项工程31个子工程建设,补齐了沿边地区发展的短板。第二轮范围扩大到沿边110个乡镇和19个农场,覆盖878个行政村(社区),以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守边固边强边相结合,重点实施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等六大任务38项重点工程,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推脱贫攻坚,确保沿边一线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截至2019年末,省级下达资金194.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188元,贫困发生率降到1.8%,其中第一轮扶持的沿边373个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2%。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守土固边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03有序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云南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和建设工程。2015年以来,共安排资金5亿元,规划实施了33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0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建设项目,按照“村落布局符合地域特点、村庄环境优美、村内环境整洁”的原则,重点加强民居修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内环境美化。立足乡情村情,狠抓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发展地理标识特色作物、农副产品等,鼓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许多特色村镇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通过改圈、改厨、改厕,集中绿化、美化、亮化村镇环境,使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相促。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走出了大山、走进了生活、走向了世界。云南省24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和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01高位推动协作开展,88贫困县与东部“携手奔小康”。

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倾力帮扶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东西部扶贫协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担任沪滇、粤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每年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级层面的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督办沪滇扶贫协作,省级统筹、州市推进、基层抓落实的扶贫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高层互访更为密切,双方主要领导每年都率队到对方省市调研对接,召开联席会议、签订扶贫协作协议,推动沪滇、粤滇扶贫协作向更精准、更广阔、更务实方向发展。云南省相关州(市)及县与上海市15个区和广东省珠海、中山、东莞3市主动对接,88个贫困县与东部开展“携手奔小康”活动。

02援助资金逐年增长,3年累计投入133.08亿元

按照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不断完善沪滇、粤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把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作为帮扶资金项目安排的重点,新增资金项目、人才措施重点向怒江州、迪庆藏区和深度贫困县倾斜,助推云南省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2016年以来,上海市和广东省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33.0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27个,帮助37.22万建档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动员上海、广东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协作,上海社会各界捐赠资金6.1亿元,广东捐赠资金5.6亿元。

03智力帮扶加速推进,2448名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云南

云南省共选派971名干部赴上海、广东挂职锻炼,选派农业、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4326人次赴上海和广东学习交流。上海市援派干部从原来的15名,增长到第十一批的152名(其中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89名),广东省第三、第五、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共组织108名挂职干部进驻怒江、昭通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其中常委副州市长3名、贫困县常委副县长14名);两省市选派244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云南省开展智力帮扶。他们不畏艰难、扎根基层,夜以继日工作,兢兢业业奉献,深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加深两地间交流合作架起了“连心桥”。为做好援滇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云南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援滇挂职干部管理服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及时解决援滇干部和专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04产业合作优化升级,394个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制定并出台《云南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投资项目优惠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从税收减免、投资融资、用地用电、益贫带贫、人才引进等15个方面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上海市和广东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到云南省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参与脱贫攻坚。做实产业协作。2019年上海引导95家企业到云南省贫困地区,实际到位10.57亿元,带贫3万人。广东引导94家企业到昭通怒江,实际到位19.12亿元,带贫11.3万人。共建产业园区。沪滇共建产业园区3个,引导11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4.81亿元。粤滇共建产业园区7个,引导16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1.43亿元。援建扶贫车间。沪滇援建341个,吸纳就业1.8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692人。粤滇援建53个,吸纳就业25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99人。开展消费扶贫。通过上海西郊国际、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10.17”扶贫日展销等平台,仅2019年,上海就采购云南特色农产品5.48亿元,广东采购4.98亿元。

05劳务协作稳步推进,17.92万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按照沪滇两省市人社部门签订的《沪滇人力资源对口帮扶和人才开发工作协议》和《沪滇两地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协议》,制定了沪滇人力资源对口帮扶行动计划,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和服务保障机制。昭通市与东莞市、中山市签订《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协作协议》,怒江州与珠海市签署《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协议》,建立劳动力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一是组织省外就业。组织5.78万贫困人口到省外就业。其中,组织赴上海就业2817人,到广东就业1.89万人,到其他省区市就业3.6万人。二是组织省内就业。帮助12.14万人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其中,上海帮助7.14万人,东莞、中山、珠海3市帮助5万人。三是开展职业教育。组织1万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到东部就读职业学校,帮助毕业生321名实现就业。其中,沪滇组织5953名贫困生到东部地区就读职校;粤滇组织4137名贫困生到广东省就读职校(东莞2112人、中山1065人、珠海960人)。

06结对帮扶深入拓展。

全省有439个乡(镇)和上海、广东277个镇(街道)结对,710个贫困村与490个村(社区)结对,2500个贫困村与1993家企业结对,205个贫困村与208家社会组织结对,315所贫困县学校与310所东部学校结对,241家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与东部支援省市241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几年,云南还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的结对帮扶,积极协调贫困任务重、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县与帮扶方区域内经济发达的区、镇(街道)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探索“2帮1”“1对1”结对帮扶新模式。为进一步做实携手奔小康行动,云南与上海市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召开现场会议探索有效途径,动员上海市属国企和知名民企开展“双一百”村企结对精准扶贫行动,带动区属企业等开展“三带两转”(带资金带项目带人才、转观念转作风)扶贫行动。

上海、广东跨山海、聚深情,为云南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助力,今年以来,两省市聚焦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目标任务,聚合优势资源、集中精锐力量攻克最后堡垒,为推动云南省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注入更大动力。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猜你喜欢

境外→国门→家门全链条防控,云南这波操作很硬核!

不负春光!3月,云南自贸试验区多点开花

云南建筑大观(十五):风华涌流的云南大学

风味云南,品一口温情豆腐

中央发钱!云南计划分配为全国最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网友“潜水”不忘关注云南,“冒泡”多多点赞云南,让我们共同讲述云南好故事,唱响云南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