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往来千年,传承不变,彩云之南的魅力藏在哪儿?

点赞云南 2021-04-2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6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长期的大杂居、小聚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当工业文明塑造出无数似曾相识的剪影,我们心灵栖息的净土又将何处寻觅?背上行囊,逃离喧嚣,循远古印迹,随非遗传人,开启“奇秘古韵,怡赏逸享;薪传守艺,活色生香”的文化征途,体验一 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旅程。





线路:滇西·丝路云赏之旅

推荐理由

该线路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线路途经 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国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可体验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21 项,传统文化资源富集。

在这里,可感受自然生态的纯净空气;可领略风花雪月的人文景观;可追溯古代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的商贸通道;可寻觅汉族、彝族、白族、傣族等民族文化。这是一条“古色古香、赏心悦目”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线路内容


昆明西山区(参观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公园,感受云南优质生态环境)

▲星海半岛湿地公园

蓝天、碧水、白鹭、芳草……滇池边一个不太起眼的湿地——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官渡区盘龙江入湖口,公园虽然不大,但却精致怡人。随着季节变换 ,一年四季花开草绿。有林缘花草、湿地滩涂、响声绿岛和瞭望平台等多个景观区。紧邻滇池和盘龙江入湖口的观景台和栈道,为游客搭建了亲水近水的平台,成为远眺滇池烟波浩渺和 " 睡美人 " 的绝佳观赏点之一,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昆明官渡区(云南省博物馆,全面了解云南历史文化;官渡古镇,体验乌铜走银、云子围棋、内画制作技艺,品尝云南过桥米线、官渡饵块、官渡小吃等特色 美食,欣赏滇剧表演)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昆明市,北接广福路,西临宝象河。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4.2米。新馆建筑理念来源云南著名的“石林”自然体态,外形呈正方形,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建筑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呈现出石林风化后粗糙嶙峋的体态特征,外墙采用红铜色金属铝穿孔板,每一块铝制金属片都打了孔,每一块的孔又都不一样,不同的角度和通透度在不同光线下、不同时间段都会呈现出变化无穷的艺术美感,寓意着红土高原的深刻内涵。

▲展厅内,民众正在观展

进入馆内,是一个1600平米开阔区域的大堂,三面打孔的金属板倾泻而下,充满竖向视觉感。四个顶上天窗和四个种满植物的庭院,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采风,是一个“会呼吸的博物馆”。镂空的屋顶,提高了对自然光的利用,馆内所有的室内公共走道都增加自然采光设计实现自然采光照明。二层、三层基本陈列和主题陈列的4000平米展厅被分解为大小不等的四个空间单元,正好将连续的主体陈列划分出布展节奏,提高参观效果。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26660件(套)。如今的云南省博物馆,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展示文物,还原历史场景、梳理大历史的展览作用至关重要。从元谋人到郑和下西洋,馆内历史场景的还原,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官渡古镇

官渡古镇是昆明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明清时候就已是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

▲“眼镜粑粑”

古镇内人文景观丰富,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各种店铺热闹齐全;号称“六寺之首”的妙湛寺,门前的金刚宝座塔最引人瞩目。

特色美食是“官渡粑粑”,当地人称麦粑粑;最有名的当属金刚塔商业街的“眼镜粑粑”,以胡麻和花生馅两种最为畅销。


楚雄市(彝人古镇观赏楚雄彝族歌舞乐展演)

▲楚雄彝人古镇民居建筑群中的一角

彝人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占地面积3161亩,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是集彝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是楚雄州十大文化产业之一,也是云南省30个文化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更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和彝族群众在楚雄彝人古镇篝火晚会上欢歌起舞(资料图)

彝人古镇经过集中打造,形成了酒吧街、东盟风情街、韩国风情街等几条主题商业街区,整个古镇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充分满足市场各类需求。


大理祥云县(体验珐琅银器、土陶制作技艺)

▲祥云县一作坊中的手艺人在加工银器

近年来,祥云县凭借优渥的青铜文化、马帮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展充分的田野调查,挖掘、整理出优秀的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杠杆作用,撬动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良性力学互动模式,通过建立“三个一”文化传承制度,释放文化传承价值。

▲祥云县技艺人镂空纯银手镯作品《马鹿撞钟》

在遵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生活性、原生性、时代性为核心,培养了一支拥有特长技艺、热爱乡土文化、热心技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鼓励条件成熟的传承人开办传统手艺公司。


大理巍山县(游览东莲花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巍山古城体验彝族打歌,品尝巍山耙肉饵丝、巍山蜜饯等特色美食)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相对于游人如织的大理和丽江,巍山古城算是一个小众景点,来这没有“艳遇”和“疗伤”之说。 如果说大理古城、丽江古城过于商业化,让你体会不到旅途的清幽自在,那么你可以来逛一下安静古朴且悠然自得的巍山古城。这里街道宽阔,却并没有商铺林立,也没有买卖吆喝声,你进店消费甚好,光看不买店主也无挽留强卖之意。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东莲花村村貌

东莲花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境内,坐落在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30余处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较完整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大理市(参观大理市非遗博物馆,欣赏洞经音乐、 大理白族调、白族大本曲,品尝大理酸辣鱼、乳扇、白族土八碗等美食;参观“神都”本主庙,观看白族霸王鞭,体验白族绕三灵;喜洲古镇,欣赏白族民居彩绘,品尝喜洲粑粑, 体验泥塑、甲马、剪纸制作技艺;游览周城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体验白族扎染技艺、三道茶、大本曲)

▲博物馆牌匾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大理下关人民街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内。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大理建州60周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是云南省首家建成开馆的州市级国有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担负着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展示、保护、资料保存和白剧等民间艺术的传承、培训等职责。

▲博物馆院内布局

非遗博物馆内设有序厅、“乡愁纪念册”“精神家园的守护人”“白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千锤百炼的技艺”“巧同造化的技艺”以及白族堂屋等八个展厅以及一个非遗活态展演舞台,重点展示大理州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以及相关实物制品、传承人作品,并定期开展白剧等民间艺术展演、传承培训活动。

▲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的美食,除了有喜洲粑粑,还有名扬天下的下关沱茶等等。而喜洲古镇让人感觉回味无穷的,又不仅仅是这些美食。

与大理其他以秀丽风光著称的乡镇不同,喜洲古镇最迷人的是其浓郁的人文气息韵味。

▲喜洲古镇

行走在喜洲镇古朴的街道上,看着那些年代久远、斑驳的土墙体和长着纷纷扬扬杂草的房顶,让人仿佛又看到久违了的乡村生活。这不就是城里人常说的乡愁吗?

走进著名的严家大院,一切的一切,令今人宛如回归了当年久远的过去。

▲严家大院

坐落在四方街口的严家大院,已经被公认为喜洲镇乃至整个大理白族自治州最有代表性的白族民居建筑。严家大院的主人叫严子珍,正宗喜洲人,别号苍逸老人,为白族著名的儒商。他发迹于晚清,乃喜洲著名的“永昌祥”商号创办人,堪称巨贾大商。建于1907年的严家大院,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有三房一照璧、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且雕梁画栋,以精美文画为装饰,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段树坤(左)与段银开在“璞真染坊”内绘制扎染图案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段银开在“璞真染坊”内扎花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白族扎染品种多样,图案多为自然形的小纹样,分布均匀,题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这是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一景

大理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


保山隆阳区 (参观保山市永子棋院、永子围棋厂,体验永子围棋制作技艺)

▲工人在云南保山永子棋厂焦炭火炉旁制作永子

在云南保山永子围棋工厂,工人们坐在内部温度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焦炭火炉旁,一手持长条形铁板,一手使用耐热材料制成的特殊滴棒沾取熔化成液体的永子原料,以“点丹”技术在平整的铁板上滴制永子。他们技艺娴熟,棋子大小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尽管视觉上相差无几,但即使由五六年经验的师傅来生产,成品率也只有60%左右。

“棋子尺寸的误差需控制在0.5毫米以内。”保山永子第十二代传人李国伟说,制棋工匠不借助任何模具,全凭手感把控棋子的大小、厚薄、形状。制作永子时,工人不仅要忍耐高温,还要忍受熔化的永子原料散发出的刺眼光芒,“最初几年必须配戴墨镜,积累经验后基本无需目视”。

▲对光照视下,“永子”黑子宛如碧绿的翡翠

顾名思义,永子即永昌(今云南保山)所产的围棋子。永子始于明代,曾是进献皇室的上乘贡品。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曾写道:“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近年来,永子多次成为世界级围棋比赛的指定用棋,并受到围棋界人士的称赞喜爱,历来被奉为“围棋圣品”。

▲李国伟(中)在云南保山永子棋校指导学生下围棋

目前,永子棋厂是生产研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基地,位于保山市东部的永子棋院是展示和介绍永子文化、举办国内外重大围棋比赛的场馆,而已有200余名学员的永子围棋学校则成为了保山市青少年了解围棋,学习围棋的场所。


保山腾冲市(固东刘家寨观赏腾冲皮影戏,体验皮影制作技艺;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观赏传统民居建筑,感受佤族风情;游览和顺古镇,感受马帮文化,体验玉雕、藤编制作技艺,观赏腾冲唱书、腾冲扬琴等表演,品尝饵丝、大薄片、稀豆粉等传统美食;荷花乡甘蔗寨观赏佤族清戏)

▲固东刘家寨皮影表演

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是腾冲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皮影戏传入固东,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2000年6月,固东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之乡”。

▲固东镇刘家寨“文化裕乡”牌坊

历史上固东皮影极为繁盛,刘家寨皮影作为固东皮影的代表,是迄今为止腾冲唯一保持不间断演出活动的民间皮影组织。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景

位于保山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佤族村寨脱贫的代表,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产村融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保障饮水、美化村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场景在这里随处可见。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

随着旅游产业的打造,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小卖部、农家乐也逐渐多了起来。

据介绍,近些年,司莫拉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先后实施了“草改瓦”“农危改”“扶贫安居”,以及村庄环境整治、村内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等工程,曾经贫穷落后的边境山村旧貌换新颜,变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大救驾是腾冲最出名的小吃之一,也是云南十八怪小吃之一。大救驾,为皇封名,在保山当地则称为炒饵块。

▲大救驾

饵块用大米精加工而成,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后压制成宽5寸长左右的小条。保山生产的饵块细糯、色白、有筋,腾冲炒饵块是将饵块切成菱形片,加鲜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葱、豌豆尖、胡萝卜、西红柿、糟辣子、鸡蛋等炒香、加入少量肉汤焖软,再用精盐、酱油、味精调味,最后用酸干腌菜(当时俗称过江龙)煮成一碗酸汤,一同上桌。

▲大救驾

炒饵块红、绿、白、黄相映,软糯烫进食时伴之喝上几口酸汤,食欲大增,胃口顿开,酸汤内有的机酸和酶类有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因此对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吃“大救驾”也同样倍感可口。


德宏梁河县(曩宋关璋新村,感受阿昌族民俗风情;观赏遮帕麻和遮咪麻民间文学传唱;勐养镇帮盖村,观赏傣族传统歌舞,体验葫芦丝制作技艺)

▲关璋村的大榕树

关璋村是梁河县的一个阿昌族特色乡村,位于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东北方向,在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攻坚战中,已经实现了脱贫,并在政府的带领下打造成为了一个集生态旅游、民族文化、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力求打造成为“阿昌美丽宜居休闲旅游第一村”,成为阿昌非遗展演、特色产业、吃购住游为一体的阿昌体验式旅游新景点。

▲关璋碑拓洼村阿昌族群众的新居干净整洁

踏入关璋村这片土地,似乎很难将它与山间乡村结合起来,整齐的民居在路两旁矗立,蜿蜒的青石板路面古朴厚重,远远看去,宛如一条巨龙,将关璋的家家户户联系到一起。民居两旁,路灯之上,随处可见的阿昌族彩绘以及阿昌织锦图案,时时刻刻向人们展示着阿昌人民的独特文化氛围,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特色的民居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村里的阿昌特色农家乐也使来访游客们不仅可以吃上最生态的阿昌风情美食,还可以体验纯正的阿昌族特色活动,唱着阿昌山歌、蹬起阿露窝罗,让人全方位的融入到阿昌文化之中。

▲帮盖村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在帮盖村,葫芦丝乐曲悠扬婉转,令人陶醉。

▲帮盖村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帮盖村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地处美丽的瑞丽江畔,村内水资源、森林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村寨周边竹林密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帮盖村

帮盖村是葫芦丝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葫芦丝王子”哏德全的故里,至今保留着传统的葫芦丝手工制作工艺和葫芦丝“古调”乐曲。葫芦丝在帮盖村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全村男女老少都能演奏非常优美的葫芦丝音乐。

▲帮盖村

近年来,依托悠久的葫芦丝文化、丰富的地热资源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帮盖米酒,帮盖村正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业。


德宏瑞丽市(体验傣陶制作技艺;喊沙傣寨,体验傣族孔雀舞、傣族泼水节,观赏农民画、品尝傣族特色餐饮)

▲泼水节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泼水节当天,数万名当地群众和游客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互祝吉祥、幸福、健康。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傣族孔雀舞

此外,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舞蹈一直以来都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也是傣族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傣族一直被公认为“水一样的民族“。他们的舞蹈时而似涓涓细流、温柔细腻,时而如青翠绿竹、挺拔有力,尽显民族属性。


德宏芒市(风平镇弄么村,体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傣族剪纸;游览三台山乡德昂族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观赏达古达楞格莱标、水鼓舞表演,体验酸茶制作技艺,品尝橄榄撒、臭菜、酸笋等传统美食)。

▲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表演

弄么村位于芒市坝中部,毗邻芒市机场。“弄么”是傣语,为“荷花塘”之意。该村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孕育傣族文化的村寨”,是云南省首批民族文化生态村。

▲傣族剪纸

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傣族剪纸、孔雀舞、老傣戏在弄么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酿酒、织锦、竹编、果雕、木雕、傣文书法等传统傣族手工艺也在该村发展良好,有些还成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德昂族青年保岩华在跳水鼓舞。

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有着浓厚的德昂族民族文化,现有德昂族酸茶茶室、织布房和水鼓舞表演队等,被列为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关系项目参与式社区文化旅游示范村,2006年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出冬瓜村为主要保护对象)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出冬瓜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

点赞君整理的

这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你喜欢吗?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点赞君


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新华网等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猜你喜欢

【云“游”第十四站】秘境之地在临沧

【云“游”第十三站】画卷里的人间

【云“游”第十二站】五光十色的边城,摇曳生姿的远方

【云“游”第十一站】风花雪月下的柔情与豪情

【云“游”第十站】穿越秘境雨林 领略版纳风情

【云“游”第九站】探寻世外桃花源

【云“游”第八站】雄镇东南也柔情

【云“游”第七站】时光跨越看楚雄

【“云”游第六站】梦中的诗和远方

【“云”游第五站】“极边胜境”观保山【“云”游第四站】雄关天堑看昭通【“云”游第三站】秀水明山在玉溪

【“云”游第二站】 风景如画看曲靖

【“云”游第一站】长夏悠悠游昆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网友“潜水”不忘关注云南,“冒泡”多多点赞云南,让我们共同讲述云南好故事,唱响云南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