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全地球人的节日里,请为这些云南人点赞!

点赞云南 2021-04-24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云南

通过一幅幅影像

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云岭画卷”



云南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将在昆明召开。拥有如此多的“头衔”和美誉,不仅是因为“底子好”,更得益于云南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图为航拍视角下的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2019年11月8日摄)。(新华网 念新洪/文 赵普凡/摄)



一名生态护林员行走在横跨独龙江的一座桥上(2019年11月7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航拍视角下的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粉色部分为盛放的杜鹃花。老君山国家公园位于丽江市西部,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八大片区之一,也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摄于2020年4月25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盛放的杜鹃花(摄于2020年4月25日)。(新华网 和红艳/摄)



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杨春龙(左1)和同事们正顺着栈道捡拾垃圾。他们长期驻扎在老君山上,既是景区的导游,也承担着巡山护林、捡拾垃圾、守护“生态宝库”的任务(摄于2020年4月25日)。(新华网 丁凝/摄)



图为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被誉为“鸟中大熊猫”,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转地(2021年3月1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



图为陈光会在给黑颈鹤喂食玉米粒。陈光会是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车路村村民,2004年,她从婆婆手中接过志愿保护黑颈鹤的接力棒,成为大山包的“鹤妈妈”(2021年3月1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航拍视角下,“市民河长”划着皮划艇在滇池湖滨湿地里巡河。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滇池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企稳向好(摄于2019年3月8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滇池湖滨湿地里,3位“市民河长”正划着皮划艇巡河。自2009年以来,昆明市已招募4届“市民河长”,他们成为滇池保护中重要的民间力量(摄于2019年3月8日)。(新华网 赵勇/摄)



图为昆明海埂大坝正在啄食的红嘴鸥。作为春城的“老朋友”,自1985年起,红嘴鸥已连续36年迁徙到昆明过冬(摄于2021年3月12日)。(新华网 念新洪/摄)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也是无数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在洱海之上,常年活跃着一群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的“治水人”。图为航拍视角下,研究人员在洱海水面进行采样工作(摄于2020年12月10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右)在用显微镜观测洱海藻类情况。自2007年起,王欣泽就扎到洱海边,开展湖泊保护治理研究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被用于洱海保护治理当中(摄于2020年12月10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洱海滩地管理员正在打捞水葫芦。洱海滩地管理员岗位设立于2004年,主要负责水葫芦打捞、死亡水草清除、白色垃圾和漂浮物清理等工作(摄于2020年12月8日)。(新华网 丁凝/摄)



截至目前,大理市环洱海8个乡镇、2个街道办,以及大理市洱海水资源管理所共有滩地管理员142人,他们分布在洱海环湖岸线上,成为守护洱海重要的基层队伍(摄于2020年12月8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在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拍摄的“长江第一湾”。与“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同样令人惊叹的,是江边绵延数百里的柳林,它们如同一条绿色的飘带,与江水相映成趣(摄于2020年4月21日)。(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和朝明(中)带领群众在金沙江边种植柳树。金沙江边郁郁葱葱的柳林,凝聚着沿岸几代村民的汗水和心血。石鼓镇林业工作站站长和朝明,是种柳人队伍里的中坚力量,8年来,他带领群众在江边种下10万余株柳苗,用一抹抹新绿,为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添砖加瓦”(摄于2020年4月22日)。(新华网 丁凝/摄)



图为美丽的沉水植物海菜花。海菜花只有在温暖清澈的河湖里才会出现,因此被称为“清流精灵”“水质试金石”,它同时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深受云南多地老百姓的喜爱(摄于2019年6月20日)。(新华网 陈畅/摄)



图为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村民们正在种植基地里采收海菜。近年来,为了保护洱海,洱海县砍掉了大水大肥的大蒜种植业,转而培育绿色生态产业,海菜种植就是其中之一(摄于2020年12月13日)。(新华网 丁凝/摄)



图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西黑冠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云南)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约1400只,占全球90%以上,并集中分布于云南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2021年3月4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图为牛晓炜在用望远镜观察西黑冠长臂猿。牛晓炜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西黑冠长臂猿“声音通讯”研究工作,“我们的课堂在野外,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实验室。通过我们的研究,去更好地保护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4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摄)



孙应祥是云南省师宗县南盘江林业局瑶人沟秃杉箐森林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从2004年至今,一个人坚守在远离人烟的大山深处,守护着3万多亩林区(2018年3月1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摄)



瑶人沟秃杉箐林区位于曲靖市师宗县与文山州丘北县交界地带,拥有曲靖市现存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孙应祥说,能通过自己的坚守保护生态环境,无怨无悔。(新华网 罗春明/摄)


来源:新华网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猜你喜欢

今早,备受关注的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这样回复网友

本周内,云南公检法系统已有4人被查被“双开”

云南扫黑除恶总结表彰大会: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骨头案”“钉子案”被攻克

保持不变!今年昆明中考延续去年招生政策

特别观察:“春雷”在春城响过之后……

我是一朵来自大理的云,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网友“潜水”不忘关注云南,“冒泡”多多点赞云南,让我们共同讲述云南好故事,唱响云南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