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他是中国人造卫星之父,只因有个舅舅戴季陶,文革中受尽侮辱,含恨而去

2016-12-10 周海滨微说

微信ID:周海滨微说。

『每个人都可以有姿态地说』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文 | 水煮君




他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和钱学森一起研究人造卫星,文革时却含恨而死1968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本是举国欢腾的月份里,几十粒安眠药,中关村特楼里一位科学巨匠就这样安静地离去了,周总理知道他的死讯后,脸上挂满了泪水,当即打电话向各方询问,确认这个事情。但是,一切消息都是真的,他就这样含恨离世。



他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

又被称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然而他却无法亲眼目睹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他就是赵九章




1907年10月15日,

赵九章出生于开封市柴火市街,

他出生那天刚好是农历九月初九,

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九章。

赵九章的父亲是个律师,

幼年时期的他家境还不错。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4岁那年由于家道中落,

勤奋好学的赵九章成了失学少年,

父母把他送到一家交易所里当小学徒,

是不是以为他就此沉沦?然并没有!

干完一天活后,不管多累,

他都会点上煤油灯,

并罩上特殊的灯罩,

一直读书到深夜。


不过他秉烛夜读的事,

不久后被老板娘发现了,

老板娘撕毁了他的灯罩,

还罚他一个月不准吃晚饭。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了继续学习,

他把书上的公式、定律等

按顺序剪下来,放在衣袋里,

一有时间,就看几眼。


1922年9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这所学校与当时的清华学堂、

上海南洋公学都是留学欧美的摇篮。


在预备学校期间,

赵九章到处参加

各种反军阀学生运动,

很快他就上了

当局军阀的黑名单,

没错,他被通缉了,

为了躲避军阀的追捕,

加上家境日下没钱供他上学,

他父亲给他的姑妈写信,

希望能让儿子到浙江继续学业

1925年8月赵九章离开开封,

远赴浙江杭州投奔姑妈家。


到了杭州后,

他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

这时他的父母已相继去世,

生活完全依靠亲友的援助。




二十出头的时候,

总怀着一股改变社会的热血,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

赵九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更为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

很快他就被捉进监狱。


他姑妈由于害怕赵九章被枪毙,

于是找戴季陶出面救人,

戴季陶的原配夫人钮有恒是赵九章的姨。

戴季陶开始找人疏通关系,

开始浙江当局可不买的戴季陶,

戴季陶又以公民戴传贤的身份,

求浙江当政者。


1928年8月23日的《时报》刊登一则消息,《戴传贤保释赵九章》:“中央执行委员戴传贤向浙江特种刑庭,请保释共产党嫌疑犯赵九章,负责管理,已由钱西樵庭长核准云。查赵九章虽名列逆册,察系青年盲从,受毒未深,据请交由具呈人负责管理,自可照准,候函知反省院查照办理可也。”


终于一些列的花钱活动,

赵九章才被保释出来。


为了别让这个外甥再到处闹革命,

戴季陶让他当自己的随从秘书,

当初他若要走仕途,

自然前程似锦,

但他不愿做官,

他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腐败,

因为与戴季陶时常发生矛盾,

后来便离开了国民党机关。


1929年8月他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当年录取的174名男生中名列第四。

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

一生命运的老师叶企孙。



20世纪30年代时的叶企孙


1934年叶企孙决定

让赵九章报考留美公费生,

去国外专攻气象学,

但由于出国留学之前,

一定要有一年的国内实习经历,

于是叶企孙推荐他去了,

中央研究院的气象研究所,

跟随竺可桢大师学习。


赵九章实习期满后,

两位大师对他的表现是非常满意,

老师叶企孙更是不顾庚款留学

必须去美国的规定

改派他去气象学研究更牛逼的

德国去深造。



赵九章一家


1935年,赵九章的大女儿刚出生不久,

但他不得不告别家人,

远赴重洋继续求学。

他与蒋介石的养子蒋纬国

一起去德国攻读气象专业。

他进入德国柏林大学,

师从气象大师菲克尔。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他心急如焚

1938年,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他立即归国,

与妻子相约在香港会合,

那时他在清华的同学乔冠华还去接他了。

会合后他们踏上了滇越铁路的小火车

一路颠簸到了昆明,到了联大。




虽然是西南联大当教授,

但赵九章的生活却十分清贫。

他常常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

甚至有一条用长裤改成的短裤,

他的夫人也有一条

打着32个补丁的裤子,

女儿出生时的第一件衣服

竟是用母亲的袜子改的

有次搬家,他家的东西

用一辆小马车就全部装完了。

吴有训说:

“看到九章搬家时那点东西,

我就难过得要掉眼泪。”


后来竺可桢慧眼识珠,

推荐他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科学所工作。

赵九章主持下的气象研究所,

各项事务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1945年竺可桢在日记中也写到,

“九章到所九月,

做事极精明,

余喜托付得人,

故赵代所长主持,

将来希望自无量。”



赵九章和夫人在颐和园赏花


解放战争后,

中央研究院奉命迁往台湾,

但是赵九章和所内一些科学家

决定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前苏联时,贝时璋(右)与吕叔湘(左)、赵九章(中)合影


1950,赵九章被指派为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解放初期,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刚刚起步,

正是需要大量人才之时,

赵九章亲自写信动员外国留学的

朋友、同学、学生回来新中国。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

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

当时全世界都惊呆了。

新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立足,

核武器、人造卫星一个都不能少。



1957年毛泽东访苏活动旧照


同年11月2日,苏联又发射了

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

刚从苏联访问回国的毛泽东

发动了“超英赶美”的大跃进;


“鸡蛋大小的卫星我们不抛!”毛主席说。

要知道,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83.6公斤,

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8.22公斤,

法国当时也在准备发射第一颗卫星,

日本的人造卫星也在计划当中。


1957年3月,赵九章所长(右三)、陈宗器副所长出访归来,途经武汉拜访武汉大学领导并看望在这里学习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志。


1958年初,钱学森、竺可桢、赵九章

三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上书,

建议中国也应该开始着手研制人造卫星。

为此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小组”,

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

但是好久不长,

1958年的大跃进

全中国各地都在“放卫星”

这个国力能支撑起人造卫星工作吗?



1953年赵九章(前排右起)与华罗庚、钱三强在前苏联


同年10月,以赵九章为团长的

“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去苏联考察,

本来是想去看看苏联的

人造卫星是怎样造出来的,

不过这种那里厉害的核心武器,

苏联老大哥有怎么可能轻易透露,

呆了两个月之后屁都没看到,

赵九章感慨,

靠天靠地还不如靠自己。

考察回来之后,

他也意识到我国的科技势力

在卫星发射还是有点远,

建议暂时先搞搞生物火箭。




1964年10月,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后来又发射成功中远程导弹,

卫星的载体问题已经被攻克了,

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结束

国家的经济开始有所好转,

现在人造卫星的工作可以开展了,

12月,赵九章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

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



1964年,赵九章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就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提出建议。


1965年初,赵九章再次向周恩来

递交了一份关于尽快规划

中国人造卫星问题的建议书,

与此同时,钱学森也写了

一份重新上马人造卫星的建议书。


中科院开始成了专门研究人造卫星的

“651设计院”,赵九章任院长。

时隔7年,赵九章两次上书,

他心心念念的人造卫星终于开始了。

他开始率领团队着手

制订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作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

年轻时做过戴的机要秘书,

让他首当其冲,

陷入了文革的大泥潭中,

他被造反派赶出了办公室,

每天的工作变成接受无休止的批判。


他的脖子上被挂上了几十斤重的牌子,

上面刻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大字,

脖子被铁丝勒出道道血槽,

即便如此,

他依然心念着人造卫星的工作。

叫他反省,他想的是人造卫星;

叫他汇报思想,他谈的是人造卫星;

叫他关起门来写检查,

他在纸上反复论证的还是人造卫星。


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

他想给老同学乔冠华打个电话,

但家里早已找不到乔冠华的电话号码,

而他至死还记不起那个

只有四个字的电话号码。



姚桐斌


1968年6月,当火箭金属材料研究专家

姚桐斌被活活打死的消息传来时,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不喝,

不言不语,甚至整夜不睡。

如果说他对眼前的这场“闹剧”

多少还抱有一种幻想,

那么姚桐斌死后,

他的幻想消失了,希望破灭了。

事实上,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赵九章,

一封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国庆请柬

早已在三天前已经发到了中国科学院,

但请柬却谜一样的消失了。


1968年10月10日晚,

赵九章独自一人伏在

走廊里的一张桌子上,

写着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份检查。

然后他拿出了平时积攒起来的

几十粒安眠药倒进嘴里,

躺在了床上……

永远离开了世界。


18个月后,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这颗正样星与此前

赵九章主持完成的初样星基本一致。


1978年,赵九章得以昭雪平反,

恢复名誉。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多出了一只罕见的没有骨灰的骨灰盒。


“壮士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这是赵九章生前最喜欢吟诵的诗句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浙江吴兴人(今湖州市吴兴区),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  中国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0月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如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1959年4月16日,赵九章出席毛泽东召集的第16次最高国务会议。  


1957年10月4日,竺可桢、赵九章、钱学森等发表讲话、写文章,阐述发射卫星的重要意义,还建议中国也应考虑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并及早作些准备。央。


1958年5月17日,中科院成立581组,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581组下设技术组,由赵九章主持。


1962年,赵九章先生在科大一次教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专业课程中要把基本的东西先讲好。 


1963年5月31日,赵九章建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内试办研究生班。  


1965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下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订,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  


1966年1月,中科院成立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赵九章被任命为院长,他除了抓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外,还注意到中国卫星型号发展问题。同年5月,中科院召开卫星系列规划设想讨论会,赵九章在会上报告对中国卫星系列规划设想。


1968年,春节刚过,赵九章就被押送到北京郊区的红卫大队劳动改造。


1968年10月26日,因不堪红卫兵的迫害,自杀身亡。


赵九章培养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勤于治学,也热心育人,中国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顾钧禧、郭晓岚等都受过他的指导。赵九章重视基础教育,他任地球物理所所长职务期间,于1958年一手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提出以“所系结合”的方式办系,亲自主讲高空物理学并指导研究生。赵九章重视人才,培养提拔人才,周秀骥、曾庆存、巢纪平等都是赵九章不断给予关心、爱护和鼓励而成长的杰出科学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是赵九章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


- 推荐阅读 -


访韩国驻华大使 |  访泰国驻华大使 | 访葡萄牙驻华大使 |  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 | 访瑞士驻华大使 | 访韩国驻华大使 | 访丹麦驻华大使  访澳大利亚大使 |彭德怀侄女口述| 左权女儿口述 | 韩复榘之子口述  | 李立三夫人口述  |  陈赓之子口述 |  蒋光鼐之子口述  | 叶剑英之女口述  |  蔡廷锴之女口述 |  张治中之女口述 | 周恩来侄女口述  |  孙元良之子秦汉口述 |  万里之子万伯翱口述  |  张学良侄女口述 | 林彪之女口述  |  张自忠之女口述  | 宋美龄 | 阎锡山 | 周恩来与邓颖超 | 青前夫 |孙中山与实业计划 | 孙文 | 李秀成自述 | 罗尔纲 | 拉贝日记 |  林彪 | 南海 | 宋庆龄 | 国民党少壮派 | 西安  |  固原  | 中卫  |  武威  | 张掖  |  嘉峪关  |  敦煌  | 玉门关  |  哈密 | 鄯善  |  吐鲁番  |乌鲁木齐  |  库尔勒  |  轮台  |  巴音布鲁克  |  伊宁  |  泉州  |  汕头  |  佛山  |  阳江  |  北海


- 投稿与荐稿 -

邮箱:6144756@qq.com | 微信:weishuo2015



【作者版权所有,微说整理发布】

周海滨官方微信公号


深度文化、历史知识学习平台

加微信:weishuo2015进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