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述高岗对西北红军创建的三大贡献

2017-01-10 西北砚 周海滨微说

微信ID:周海滨微说。

『每个人都可以有姿态地说』


高岗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创建西北红军的艰难征程中,高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依靠军阀“借水养鱼”,然后动员、吸收农民加入是西北红军创建的主要方式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西北地区一大批革命者走上了建立革命武装的艰难道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打入军阀部队,学习军事知识,从事秘密活动,开展兵运工作。在刘志丹、谢子长、唐澍、习仲勋、张秀山等人领导下,先后举行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两当兵变、靖远兵变等。期间,高岗也和当时大多数革命热血青年一样,根据党的安排,先后打入国民党延安县党部,从事地下工作;打入宁夏盐池国民党第八旅王子元团部,任学兵队副队长、学兵连连长,从事兵运工作。


而从1931年2月到1932年2月,高岗主要任陕西省委交通、巡视员,奔走于省委驻地西安与陕甘边之间,传达省委关于建军的精神、指示,了解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革命者创建军队的情况并向省委汇报。


1931年夏,刘志丹在旬邑县职田镇期间,杨虎城部骑兵旅旅长苏雨生根据国民党省党部指示,诱骗刘志丹到彬县将他逮捕下狱。按照陕西省委安排,高岗、马志贞先到彬县前往营救。他们通过关系在监狱探望了刘志丹,并观察地形,命刘景范等组织力量,准备劫狱。刘志丹得悉后,对来探望的同志说:“你告诉高岗……我遭毒手,要死就死,绝不会连累任何同志,叫他自己小心。”由此可以看出,在革命的艰难征途中,刘志丹与高岗深厚的革命友谊。


高岗在这一时期的革命贡献,从1946年2月22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登的《谢子长同志革命事略》中可以看出。《事略》中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一月,子长同志和高岗同志奉党的使命到南梁与刘志丹同志共同建立西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反帝同盟军”。①


这一时期的工作,虽然艰险、重要,但就高岗对整个西北建军而言,尚属次要。高岗对西北红军创建具有全局性的贡献在下列三件事上尤为突出。


到26军应急——存亡绝续撑危局


1932年12月20日,在陕西宜君杨家店子(今属旬邑),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全军仅有此团),西北红军宣告诞生。


二十六军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开展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然而,好景不长,1933年6月下旬,在左倾机会主义者杜衡的错误领导下,红26军主力被迫南下关中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7月中旬,红二团与国民党陕西省警三旅及地方民团在蓝田张家坪激战竞日,伤亡惨重。后在秦岭山中虽然苦战两月,但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团覆没,造成了极为痛心的损失。


红二团覆没,西北红军遭受了致命之劫,“是陕甘红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失败”(张秀山语)。面对严峻形势,中共陕西省委如何应对?照金根据地局面如何控制?红军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关乎西北革命生死存亡。


红二团覆没后,有一件事或许可以弥补一些损失:7月21日,国民党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王泰吉率部两千多人在耀县起义。


王泰吉起义后,将部队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任总司令,并恢复了党组织关系。起义军在三原以北战斗失利,率余部撤往照金,与习仲勋、李妙斋等领导的游击队会合。


据张邦英回忆:“起义中间,高岗也到耀县,住在南雷家王泰吉部队政治部”。据杜衡叛变后的口供:王泰吉起义部队,省委“将来准备改为二十六军之四十一师,特派高硕卿(即高岗,引者注)任师政委”。②由此可见,王泰吉起义,高岗从中多有其功。


另外,7月27日,乘骑兵团起义的有利时机,中共耀县县委主持成立了耀县游击队,队长陈学鼎,党代表张邦英,副队长张仲良,队员八九十人,长短枪六十多支,马两匹。


而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7月28日,陕西省委在西安骡马市福盛楼饭店以吃饭为掩护,开会讨论西北抗日义勇军的部署和杜衡的错误,不料却被叛徒程建文认出,程建文于是带特务赶来抓人。开完会,杜衡、省委书记袁岳栋刚一出门便遭逮捕,正在算账的贾拓夫发现险情随即机智地从后门跑掉,高岗发现情况有异,用力推搡人群,趁混乱之机绕道跑开脱险。敌人企图将陕西省委一网打尽,发出通缉令,全城戒严,大肆搜捕。当夜,高岗逃往南柳巷,敲醒了睡梦中的老乡李志洁,在李家避了一夜,第二日,他冒险外出,找到了军事干部阎揆要,通报了情况,后来,化装成木匠,由当时的陕西省委负责人之一贾拓夫将他转移出城,并写了介绍信,让他前往红二十六军作应急安排。高岗来到照金根据地薛家寨后,经陕甘边特委研究决定,任义勇军政委,和王泰吉一起领导义勇军。


杜衡、袁岳栋被捕后,经不住敌人的拷打,最后作了可怜的叛徒。至此,陕西省委遭敌破坏,不复存在。


在不长的时间内,红四团(1933年6月13日,由渭北游击队和富平游击队在三原武字区改编而成。团长黄子祥,政委杨森,参谋长王伯栋)、义勇军、耀县游击队几支革命武装汇集照金,发展壮大了根据地军事力量,鼓舞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但是,由于照金地处高山密林深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数百人的吃饭问题一下成为突出困难,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影响。


高岗、王泰吉及陕甘边特委、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根据敌我力量的变化和面临的现实情况,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掉盘踞在后沟寨子的国民党民团,既能解决根据地严重缺粮的燃眉之急,又可以拔掉这一反动武装据点,消除其对根据地的军事威胁和骚扰。


后沟寨子位于照金一个沟道内,上是高山,下临石崖,中间修有寨墙,地形极为特殊而险峻。寨内有房屋、窑洞,藏粮丰富。当地不少土豪士绅躲藏在这里,是国民党地主民团一个顽固堡垒。游击队几次欲进攻这个土围子,只因兵力和武器装备不足,终未行动。


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按照特委统一部署,在王泰吉、高岗等领导的率领下经四平接近后沟寨子附近,将寨子包围起来,然后用迫击炮和游击队自造“麻辫炸弹”发起猛烈轰击,同时进行战场喊话,发动政治攻势,迫使民团停止抵抗,打开寨门向游击队投降。


义勇军和游击队进入后沟寨子后,一面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胜利;一面开仓放粮,赈灾饥民。部队和群众身挑肩扛,川流不息,及时补充了部队粮食供应和群众生活。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还设法从周围其它地方征集粮草,解决了根据地人员吃饭和生活给养问题,终于渡过了一时之难关。


关于高岗被陕西省委派到照金做军事应急领导的事,以下两个历史资料也可佐证。一是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朱理治传》讲:1935年,陕北肃反,在甘泉前线红十五军团,军团部驻地甘泉县道佐铺,10月6日,高岗被肃反者捆绑着押进房子,高岗进门(窑洞内有程子华、徐海东)就说:“海东同志,说我是反革命这是愧心。前次红军打垮了,我化装木匠逃回陕北又组织红军,怎么说我是反革命?”程子华训斥高岗。高岗不服,与程争吵起来。二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举期间,《解放日报》对陕甘宁边区本届参议员进行了介绍。其中,对高岗的介绍这样写道:


在这些艰苦斗争中,高岗同志,以机警而英勇的天才,冲破了重重的困难,经历过无数的生死危险,而开辟了陕甘宁边区这片光明的新地。每当他和我们谈到“西安脱险”、“化妆木匠”等故事时,他是那么感叹而又欢愉的呵。


对于这段历史,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上,由胡乔木、贾拓夫整理,经多人反复讨论修改,在中央批准后,高岗代表西北局所做的《边区党的历史问题检讨》的报告中讲得非常清楚:


红二十六军二团失败后,省委恢复二十六军整顿陕甘边党的任务委托于我,这时正是陕西党与部队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二十六军全部失败了,由王泰吉骑兵团暴动过来的西北抗日义勇军也失败了,(由一千六七百人的部队只剩下几十个人)。陕西党的领导机关及各地组织,差不多破坏光了。敌人天天在报上宣传说“红二十六军失败了”、“刘志丹枭首了”等,叛徒杜衡的自首宣言也接二连三的在报上发表出来。当我到达陕甘边时,只有王泰吉一点残部和渭北几个小的游击队改编为红四团(人枪约七八十)。由于继续的失败与敌人反动宣传的影响,这些部队的士气当时是很低的。可是部队中和地方上党的骨干还保留着,如张秀山、杨森、张邦英、习仲勋、强世清等同志。依靠他们把部队在照金集中起来,重新整顿,继续游击战争。当时行动方针是打小仗不打大仗,由小胜变大胜。在这一方针下,慢慢的打了若干次胜仗,把部队情绪提高起来。


在省委被破坏和西北红军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高岗及时赶到照金,通报了省委情况,就任义勇军政委,和根据地的同志共同指挥作战,稳定了部队,稳定了大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陈家坡会议——力挽狂澜定大局


陕西省委被破坏;26军唯一的主力红二团已经覆没,主要领导杜衡叛变,代政委汪锋、团长王世泰,以及刘志丹等人生死未卜;根据地内虽然聚集了三支武装,但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形势极为严峻。统一领导,确定路线和行动方向,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艰苦的环境、危急万分的形势考验着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指挥员的智慧和胆略。


在这种情况下,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苏区的陈家坡召开特委扩大会议。这就是红26军建军史上著名的陈家坡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秦武山、杨森、高岗、张秀山、习仲勋、李妙斋、张邦英、陈学鼎、陈国栋、黄子祥、王伯栋;红4团与游击队的连以上干部和抗日义勇军中的党员干部。


秦武山、习仲勋和张秀山三人是特委成员,轮流主持会议。


会议对汇合起来的三支部队的今后行动方向、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人选等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


会议争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三支红军队伍,今后是坚持集中领导,统一行动,还是继续分散活动。黄子祥、王伯栋等人在会上不同意将三支红军部队统一行动,提出红4团应回到三原地区打游击。他们认为:现在陕西省委已经被敌人破坏了,渭北苏区又退了出来,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经过几次战斗,减员很大,就目前这点力量,还是分散开打游击好些。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来自三原地区的干部,留恋渭北地区,要求部队开回渭北地区。


与会绝大多数人认为,当时的形势确实是严重的,但是,我们还有红军和游击队,特别是党政军的一部分骨干还在,这是红军和游击队能够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岗、张秀山和杨森等大多数人坚决主张红军和游击队应该集中起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在陕甘边特委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和根据地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经过反复讨论统一了认识。会议决定把三支红军部队统一起来,成立红军临时总指挥部。


会议争论的第二个问题,是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的人选。与会的大多数人主张由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的王泰吉任总指挥。但黄子祥、王伯栋等人则认为:由王泰吉来任总指挥,这就成了义勇军领导红军了。他们不同意王泰吉担任这一职务。实际情况是,王泰吉经党组织审查批准已经恢复了党籍,已经是党的领导干部。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在耀县起义时,部队的成分比较复杂,但经过三原辘轳把战斗、耀县小邱战斗及照金战斗之后,抗日义勇军剩下了百余人,不坚定的人都被淘汰掉了。这时的抗日义勇军已和红军部队差不多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抗日义勇军来领导红军的问题。会议最终决定王泰吉担任总指挥这一职务。


第三个争论的问题,是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政委人选。会上推举高岗任临时总指挥部的政委。黄子祥、王伯栋反对高岗担任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政委一职。他们以省委已被敌人破坏为由,不承认高岗是省委派来的。在会上,习仲勋、秦武山都证明高岗来时,带有贾拓夫开的介绍信。经过讨论,最后决定高岗任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政委。


陈家坡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秦武山,在《我的自传》中对会议做了这样的记述:“这次会议上,对三支部队统一与分散活动等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黄子祥、王伯栋等少数人不主张统一行动,主张回各地打游击。这种主张遭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反对。反对这种主张的有习仲勋、秦武山、杨森、高岗、李妙斋、张秀山、张邦英、陈学鼎等同志。第二个问题是总指挥人选问题。大家都主张王泰吉任总指挥。黄子祥、王伯栋认为这是义勇军领导红军,不同意。第三个争论问题是高岗任政委问题,大多数同志主张高岗为总指挥部政委,但黄、王反对。会上我们批评了黄、王的失败情绪,从当日下午一直开到第二天太阳大照时才结束,最后正确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


会议对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最后表决。张秀山在1945年7月延安召开的西北党史座谈会上说:“开会最后表决,当时只差两只手,如果他们再多两只手,那事情就难办了。如果陈家坡会议走了分散的路线,那么我们这支红军也就完了”。


陈家坡会议是一次恢复与扩大红二十六军的关键性会议。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张策回忆说:在红二团南下失败的情况下,陈家坡会议“决定建立新的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以统一各红军武装的行动。这个决定十分重要,它及时建立了红军指挥机关,巩固和保证了部队的稳定和正确的作战行动。”


习仲勋在五十年后回忆说:“当时陈家坡会议发生路线分歧,一种意见是以黄子祥为代表的,反对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主张把红四团带回渭北,不承认高岗为省委代表;一种是以高岗位代表的,主张成立指挥部,统一行动,坚持扩大与创建陕甘边新苏区。会议终于以后一种正确路线取得胜利,成立了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这时的方针是: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深入陕甘边积极活动,并拟定了有战略意义的一、二、三路根据地的创立计划。所以,陈家坡会议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③


就在这次会议上,由于高岗竭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与黄子祥、王伯栋等人意见相左,以致影响了个人感情,再加后来的一些事情,最终形成了个人矛盾。当然,与黄、王等人观点不一样的是大多数,但高岗由于当时所处的焦点位置,确是黄、王最不满意的。在这决定西北红军分散与集中、主要领导人员的关键问题上,高岗再次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担当起了临时总指挥部政委的重任。


包家寨会议-----战略决策奠基业

陈家坡会议之后,干部的信心增强了,战士的情绪提高了。新组建的红军主力在王泰吉、高岗的率领下,锋芒首指让牛、庙湾,歼灭雷天一、夏老幺民团各一部,然后乘胜袭击了柳林民团。9月,部队攻下了旬邑,消灭了全部民团的武装,击毙了民团团总,处决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和一批恶神,扩大了部队。④1933年10月4日,刘志丹、王世泰等在渭南、华县等地党组织帮助下辗转回到照金根据地,部队增加了新的力量。虽然,10月15日,在叛徒陈克敏的带领下,国民党军队偷袭照金根据地大本营薛家寨得手,16日,照金苏区陷落,但是,红军的战斗力、精神状态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18日,红军主力攻克合水县城,毙俘敌200多人;27日,主力红军在庆阳三十里铺消灭了当地民团,接着又在庆阳毛家沟门(今属华池县)击溃国民党军赵文治部,毙俘敌200多人,红军转危为安,形势开始好转。


11月3日,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和陕甘边特委在甘肃省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决定陕甘边根据地战略发展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为陕甘边党和红军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会议在总结和吸取了照金根据地失守的经验教训后,作出了三项重大决议:


一是决定把陕甘红军临时指挥部改编为26军42师师部。部队到莲花寺后,正式改编为红42师,全师500余人,战马200多匹。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杨森(红4团政委)兼任红42师党委书记。决定把西北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三支队和原红4团的少年先锋队编成红3团,王世泰任团长,李映南(后叛变)任政委。另一部分游击队留守在照金周围,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二是决定建立陕北、陕甘边、关中三路游击区,开辟三个战场,扩大根据地建设。关于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张秀山在回忆录中说:“薛家寨的失守,使我们想到根据地要在哪里建立?在红26军42师创建之初,志丹、高岗、我一起研究这样的问题。我说:兔子有三个窝。兔子为什么有三个窝?因为一个窝,恐怕人或者别的走兽捉住它。在一个窝里住长了、经常住,就容易被别人知道。所以,红军一个根据地就吃不开。我们要经常调个窝,调换着住,这样才能够存在。红42师要以这样的原则建设根据地。于是,我们确定陕北、陕甘边、关中各创造一个根据地。”会议之后,红42师派出一批干部,拨出一些武器弹药,分头去开辟三路游击区。


三是决定建立南梁根据地。会议在总结照金根据地失守的教训中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照金靠近咸榆公路,接近敌人统治的中心城市西安,加之地区窄小,回旋余地受到限制,不利于根据地的发展扩大。会议根据刘志丹的提议,经大家深入讨论,决定开辟建立南梁根据地。


根据包家寨会议精神,部队向南梁挺进,开始了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征程。

高岗这段时间的革命活动,在1943年5月1日,由林伯渠撰文、谢觉哉手书的《烈士刘志丹同志革命事略》(碑文)中可以看出:“二十一年初,成立红二十六军,志丹同志仍负领导责任。因遭叛徒杜衡陷害,致二十六军于渭华失败。志丹同志与王世泰同志等数人分途化装回陕甘边、与高岗同志等重新恢复扩大红二十六军,组织陕北、关中、陕甘三路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创造陕甘边苏区。”


包家寨会议后,高岗、习仲勋等即着手开始建立南梁根据地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习仲勋回忆道:


当我们确立了建立一、二、三路根据地,即以南梁堡、华池县为中心建立基础,再向南北发展,主力二十六军依据这个中心地区,南北策应,把一、二、三路根据地打成一片,创造大块的陕甘苏区。据此任务,我们的方针是准备与成立武装,开展游击运动。首先扫清阎家洼子、东华池、南梁堡民团赵老五及二将川这些地方的地主武装。又因这一代的群众很落后,高岗与我们就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工作。并在该地缺乏牛羊的情况下,发动他们配合游击队分牛羊,就这样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发展了二将川、白马庙川、南梁堡、豹子川、平定川、义正川、吴堡川等地的群众组织。⑤


包家寨会议,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新起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根据地顺利创建,红军不断发展壮大,苏维埃政府得以成立,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工作蓬勃发展;陕北根据地在谢子长、马明方、崔田夫、郭洪涛、贺晋年等人领导下,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党、军队、根据地工作都取得了快速发展,1935年1月30日,陕北各路游击队正式改编为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关中根据地也在敌人的“围剿”下苦苦坚持。1935年2月5日,为了统一领导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巡视员黄翰建议下,成立了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工委书记惠子俊(由崔田夫代理)、军委主席刘志丹、副主席高岗。红军在刘志丹、高岗率领下,从5月初开始了粉碎国民党调集的四万多兵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红军连战皆捷,先后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靖边、保安六座县城,陕北、陕甘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在20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人左右,游击队发展到4000多人。西北红军以其英勇战斗,正在保卫和扩大根据地。1935年9月,红25军转战到达陕北,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西北革命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综观高岗在西北红军创建史上,前期:主要是搞兵运和从事交通、巡视工作;后期:主要是作为刘志丹的助手指挥西北红军作战。这些功劳,可能都没有他在红二十六军存亡绝续、群龙无首、决定发展方向这三个关键点上重要,当然,后期与刘志丹一起领导西北红军,作为政委,其作用也不可小觑。在“三个关键点上”,王泰吉、张秀山、习仲勋、杨森、张邦英以及后来从南山回来的刘志丹等人的作用也无疑是巨大的,但高岗却处于关键地位,其巨大作用不容忽视。这也许正是高岗在西北党、政、军、根据地人民中具有崇高地位,1937年5月15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高岗在不是代表、没有与会的情况下,竟然以最高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执委的原因吧。

注释:


①子长县民政局、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子长陵资料1》1991年5月第110页。


②耀县县委党史办编《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88年5月369页。


③转引自戴茂林、赵晓光《高岗传》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第43页。


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12--13页。


⑤《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04页。






- 推荐阅读 -


口述历史


黄慧南口述黄维  |  韩子华口述韩复榘

李莎口述李立三  |  覃赞钧口述覃异之

陈知建口述陈赓  |  蒋建国口述蒋光鼐 

叶向真口述叶剑英  |  蔡绍芝口述蔡廷锴

黄慧南口述黄维  |  张素我口述张治中

周秉德口述周恩来  |  秦汉口述孙元良

万伯翱口述万里  |  张闾蘅口述张学良

林豆豆口述林彪  |  张廉云口述张自忠  


寰行中国


西安  |  固原  | 中卫  |  武威  | 张掖  |  嘉峪关  |  敦煌  | 玉门关  |  哈密 | 鄯善  |  吐鲁番  |乌鲁木齐  |  库尔勒  |  轮台  |  巴音布鲁克  |  伊宁  |  泉州  |  汕头  |  佛山  |  阳江  |  北海

(上述文章点击可阅读)


- 投稿与荐稿 -

邮箱:6144756@qq.com | 微信:weishuo2015

【作者版权所有,微说整理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