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水:麦积山石窟从何而来? | 微说·城记

2017-05-11 周海滨 周海滨微说

微信ID:周海滨微说

『每个人都可以有姿态地说』


周海滨(微信:zhouhaibinweishuo)

                                                                 文化寻访 | 天水

你以为那只是一座座普通的山

其实那是活在峭壁上的文化




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柔然复兴。


西魏文帝元宝炬与柔然和亲,娶柔然阿那瓌的长女郁久闾氏为皇后(魏悼后),而废原皇后乙弗氏为尼,不久逼乙弗氏自杀。


元宝炬废除皇后是不得已而为之。《北史·后妃传》记载“帝虽限大计,思好不忘。后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元宝炬对乙弗念念不忘,让郁久闾氏心生醋意,逼元宝炬下令乙弗自尽。


乙弗手捧皇诏,挥泪高呼“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进入卧室“引被自覆而崩”,年31岁,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史·后妃传》甚至记载说:“神躯将入,有二丛云先入龛中,顷之一灭一生。”


“凿麦积崖为龛”即麦积山石窟。在这里,孤仞独立,身藏百窟;千崖万像,转崖为阁。一锤一凿的背后暗藏着多少史书里未曾提及的故事,令人不仅唏嘘或神往。


在121窟里:菩萨和弟子“窃窃私语”;在133窟里,小沙弥会心一笑……他们就在“陇上江南”的天水,在小陇山支脉群山叠嶂中,已然1600年。


资料显示,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后期开始营造,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兴建和修缮。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著名禅僧玄高、昙弘在此讲学,“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兴崖阁,造像万千。唐朝开元22年(公元734年)约7.0级的秦地大地震,使麦积山中部崖体大面积坍塌,山体分成东、西两崖,雕塑、壁画均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凌空架设的栈道也断裂了。


清季以来,麦积山石窟几乎无人问津。天水籍学者冯国瑞在上世纪40年代分析认为:“(麦积山石窟)近代未显著于世者,盖有二因:(一)远在天水城东南百里外,林壑深邃,山迳崎岖,未若敦煌千佛洞之距城较近,彬州石室之近在道旁。(二)宋以后之记载,未能详见胜迹之真面目,仅有题名及览胜之题咏,未能引人入胜。且匪警常有……而沉寂西陲,亦为幸事。”


麦积山现存窟龛以泥塑为主,尤以北朝雕塑原作保存最多,艺术水平最高。有研究认为麦积山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


✦ 后秦(公元384-417年):创始阶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 北魏(公元386-534年):辉煌发展阶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 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练提高阶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 北周(公元557-581年):创新阶段--珠圆玉润 第4、62、44窟

✦ 隋代(公元581-618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37窟

✦ 初唐(公元618-712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5窟

✦ 宋(公元960-1127年):大规模重修期--写实求真 第165窟


东崖中部13窟以“华严三圣”著称,隋凿宋修。1982年,从主佛脸内发现手抄本《金光明经》一卷,还在眉心发现白瓷碗一件,碗底题记“宋绍兴二十七年甘谷工匠高振同”。


4号窟为北周大都督李允信所奉造的“七佛龛”,七龛内各一主佛,共七佛,已历经宋、明、清的覆盖泥皮式重修和重妆;而七龛内现存的700余身影塑则基本保持北周原作形态。麦积山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云说:“七佛龛各龛门面为浮雕仿帐式结构,窟门两侧帘子掀开,7尊佛分坐在各自帐内,好似笑看帐外云起云落。这种帐式龛的出现,说明当时佛窟经汉化又‘回潮’流行起少数民族文化来,是一种别致的创新。7佛龛窟门两侧以高浮雕手法塑造的8尊护法神,则是人们常说的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有天、龙、夜叉和恶鬼等形象。在西侧柱外下部,有浅刻题记一方,三行十六字:“坊石匠法知,赵获玖开三龛 赵松朵”。此外,第二龛主佛两侧下层壁画中,有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重妆塑像的题记二处,在前廊左壁天王左侧墨书藏文六字真言,系唐以前古藏文题记。


麦积山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云说:“麦积山石窟起源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早期佛像高鼻宽肩,长腿细腰,是明显的印度风格,到了西魏时期,佛像清俊秀美,面容和蔼,服饰风格上已显汉化,至隋唐时期,佛像则明显趋于中原文化,观览一气,佛教中国化进程一览无余。在麦积山石窟,不仅能看到佛教向东的传播脉络,也能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及中国文化自东向西的传播。”1976年,文物部门投入200万元维修,打进2300支钢钎巩固山体,经过十年,用特制泥浆修补缝隙。一期工程结束后,再投入100多万元对渗水注浆。2006年,麦积山引起世界银行关注,投资1.54亿元,进行大规模修复。


“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五代天水诗人王仁裕年轻时登麦积山赋诗一首,其40年的宦海沉浮由此发轫。


如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的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重新行走在了丝绸之路上。


兰州-天水


“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于千仞绝壁之间,一览佛教东播之迹,以及文化西进之络。


天水


天水,丝绸之路上的枢纽要地,古之千秋聚散地,素有“羲皇故里”之誉。千年历史,铸就了其丰沛的文化积淀,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璀璨传承,观临于此,华夏文明的史韵,以及“天河注水”的瑰丽,一览无余。


麦积山石窟


“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千年开凿修葺,积璨于今,已经成为翘楚于天下的佛迹圣地。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寰行中国一行敬登麦积山石窟,于叠云峭壁之间蜿蜒而上。挚心远瞰,镌石成佛、万龛千室,驭临腾云栈道,如置世外天阁。由上至下,是密布的窟龛,肃然而立的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以及多达千于平方米的壁画,虔然而揽,这延绵千年的神工之作,如浴莲花,绽放出一道道神圣的光。


麦积山石窟存有大量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涅槃窟、千佛廊、七佛阁,西崖的万佛堂、天堂洞……,无不积韵丰沛,揽阔古今。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文化对谈


“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的首站,也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重要路标”,于麦积山石窟山脚,寰行中国一行与麦积山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云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对谈,从自然、地理、人文,一路谈到宗教,“麦积山石窟起源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早期佛像高鼻宽肩,长腿细腰,是明显的印度风格,到了西魏时期,佛像清俊秀美,面容和蔼,服饰风格上已显汉化,至隋唐时期,佛像则明显趋于中原文化,观览一气,佛教中国化进程一览无余”,正如夏朗云先生所说:“在麦积山石窟,不仅能看到佛教向东的传播脉络,也能看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及中国文化自东向西的传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138rultoh&width=500&height=375&auto=0

GOPRO视角·文化之旅

《寰行中国1:别处,是归客》系列文章:


1、一张宣纸是怎么诞生的?|微说▪城记

2、洛阳: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微说·城记

3、曲阜 :孔子哪去了?|微说·城记

4、武威 :“故事”终归是凉州 | 微说·城记

5、西安:鸠摩罗什,一个来自西域龟兹国的僧人|微说·城记

6、宝鸡:法门寺得有今日,要向殉教和尚良卿致敬!|微说·城记

7、去开封,回到帝国的11世纪,那是中国最好的100年

8、洛阳: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微说·城记




  • 周海滨,文化旅行作家。

  • 从2014年开始,每年寰行中国,先后出版《寰行中国1:别处,是归客》《寰行中国2:风从西边来》。

    周海滨签名版《别处,是归客》50元

    购买请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谢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