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美印象第125期周报

2017-01-26 Samir Tata 中美印象网

伊朗工人在伊巴油管动土仪式上焊接输油管道


长久以来,美国海上全球霸主地位在短期内都难以撼动,通过与主要油气输出国结盟并建立美军难以控制的陆上输油管道来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成为了北京当局战略部署上的当务之急。如若成功,中国的新一代丝绸之路—陆上管道、公路及铁路,将承担运输可满足国内发展需求的大量油气的重任。


现今中国仍高度依赖波斯湾和非洲的油气进口,且主要由油轮通过海上交通线(SLOC)及美海军控制的数个海运咽喉要道进行运输。一旦美军实行海上封锁切断能源供给,中国经济将迅速崩塌,军事力量也将随之瘫痪,使中国处于极其被动的境地。美国国防部坚信中国无法避开美国在全球海域的广泛控制。其2016年年度对华国会报告总结道:“基于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即使建立新的输油管道也只可些微减小中国对海事运输的依赖。。。石油及液化天然气的巨量进口。。。将会使海上交通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诚然,五角大楼的评估在短期内无可争辩,但美国当局仅根据北京持续的对海运能源的依赖来制定对华的长线总体战略也并非明智之选。


中国能源之争


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机构—美国能源信息局(EIA)在2016年国际能源展望报告中估测中国在2015年的原油进口量高达每天660万桶,占据了全国原油消耗总量的百分之59。截至2035年,EIA预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上升到每天970万桶,构成总消耗量的百分之62。


中国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虽不及原油,但也已具有重大意义。根据EIA的数据,中国在2015年的天然气进口量达到1.4万亿平方英尺(约为总消耗量的24%),并将于2035年进一步增长至6万亿平方英尺(约为总消耗量的26%)。EIA对中国进口能源的预测反映了2%的适度原油进口年增长率,以及更为稳健的7.5%天然气进口年增长率。


至203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依据购买力平价法PPP调整)将增至43.7万亿美元,约为美国26.7万亿美元及欧盟27.8万亿美元的预期GDP的1.6倍。届时,中国势必将具备足够的经济与财政能力来承担其发展陆路原油运输的远大志向,以此避开现今的海上路线。


俄罗斯和伊朗是仅有的两个既非亲美阵营又具备足量原油储备可持续满足中国油气进口需求的石油出产国。北京的能源安全战略就是建立在一个简单直接的交易上:承诺俄罗斯和伊朗经济保障(稳固的中方需求)以换取中国的能源保障(通过陆上输油管道运输的可靠安全的供给)。在此境况下,相互依赖将会成为互惠双赢的选择。


构建莫斯科轴心


据EIA估计,2015年俄罗斯已探明约800亿桶原油储备及1688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储备(世界最大天然气储备)。2015年,俄罗斯每天约开采1100万桶原油及22.4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其中出口了750万桶原油及7.3万亿天然气。至2035年,EIA预测俄罗斯能源开采将上升至每天1180万桶原油及29.3万亿平方英尺天然气,其中出口810万桶油和12.3万亿平方英尺天然气。


据EIA的基准预测,2035年俄罗斯将可满足中国百分之85的原油进口需求(970万桶/天中的810万桶/天)以及中国全部的天然气进口需求(6万亿立方英尺)。我们更可以大胆假设,俄罗斯会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较基准预测增加1%其原油产量,并在2035年完全满足中国的石油进口需求。中国与俄罗斯的陆地边境线长达4179千米,因此美方将难以妨害中俄之间输油输气管道,途径中国东北的油气运输可得到充足保障。


当然,理想到现实的转变漫长且昂贵,过程囊括了开发新油气田,增加产量,建设完善的输油管道网络等。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将不得不从欧洲轴心转向亚洲。目前,俄罗斯的经济保障高度依赖欧盟方向的能源输出。根据EIA的俄罗斯国家简析,2015年能源出口约占据了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43。同年,对欧盟的能源输送占俄罗斯石油总出口量的百分之60(450万桶/天),占天然气总出口量的百分之75(5.5万亿立方英尺),提供了约百分之30的欧盟能源进口总需求。2015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仅达到85,2000桶/天,约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百分之13,出口中国的天然气更是微不足道。然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及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迫使莫斯科当局将能源出口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中国。俄罗斯需要稳固的油气进口国来保障经济,而中国则需要可靠的油气出口国来保障能源安全,两者恰好完美对应。


新生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 )连接西伯利亚东部的俄罗斯油田和中国东北(2020年计划载量260万桶/天),“西伯利亚力量”(POS)天然气管道也接至中国东北(2020年计划载量3.3万亿立方英尺),两条管道象征了中俄能源合作启航。为了在2035年完全满足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ESPO输油网络载量将必须提升四倍至1040万桶/天,POS天然气管道载量也将必须翻倍至6.6万亿立方英尺。同时,双方需继续扩大现存的能源输送网络以补助ESPO扩展项目(增加约5百万桶/天),包括延展连接西伯利亚东西部油田的管道,建设ESPO管道至中国的支线(2018年计划载量60万桶/天),提升其载量至1040万桶/天,从而加速莫斯科的能源轴心转移。这些扩展油气管道的浩大工程都将二十年内完成,极其艰难但非无法克服。


海湾对冲


出于战略上的谨慎(以及中国与沙俄和苏联之间历史上的分歧),莫斯科和北京当局注定都将试图对冲一部分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风险。因此,俄罗斯将继续努力维持与欧洲的能源合作并同时加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同样地,中国会试图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从中方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伊朗将是俄罗斯和美国的无法触及的理想伙伴。而伊朗,在成功挺过美国领导的能源制裁之后(旨在阻止德黑兰的核项目),明显需要可替代欧洲的新能源进口国。据国际货币基金阻止(IMF)报告,2014年石油收入约占伊朗政府总收入的百分之46。稳定确立的中方油气需求将确保伊朗的经济安全。


EIA估测2015年伊朗已探明1580亿桶石油储备(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之后第四大)以及1201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备(俄罗斯之后第二大)。伊朗与巴基斯坦西南部接壤,而中国与巴基斯坦东北部接壤,因此连接中伊途径巴基斯坦的陆地油气管道可以预见。且中伊两国无历史纠纷,巴基斯坦在超过半个世纪内也一直是中国强有力的盟友。


受美方阵营能源制裁影响,EIA最新数据显示伊朗产出了340万桶/天(2014年)和5.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2013年),其中只有160万桶/天及小部分微不足道的天然气(0.1万亿立方英尺)出口别国。2014年,伊朗流向中国的石油输出达到55万8000桶/天(约为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百分之9)。若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德黑兰政府以百分之6.75的年增长率提升其石油产量并同时将国内需求增长维持在百分之2.5,至2035年伊朗的石油出口则可达到960万桶/天,即为总产量1260万桶/天和国内消耗量300万桶/天。同理,若伊朗天然气产量每年增长百分之6.75且国内需求年增长率维持在百分之5,至2035年伊朗的天然气=出口则可达到6.1万亿立方英尺,即为总产量21立方英尺和国内消耗量14.9万亿立方英尺。


初期的伊朗至巴基斯坦能源管道已建成(仍需大量扩展),但更为关键的巴基斯坦至中国管道部分可能仍需又一代人的努力来实现。北京已经承诺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投资460亿美元,项目将连接巴基斯坦阿拉伯海沿岸的瓜达尔港与新疆省的喀什。确保巴基斯坦境内公路、铁路、能源管道这些CPEC基础设施的安全将成为最主要的挑战。巴基斯坦军方目前正在积极打击近伊朗边境的俾路支省分裂势力,同时对抗阿富汗边境沿线的伊斯兰遜尼派极端分子,例如臭名昭著的塔利班。伊斯兰堡已经承诺将建立一支1,3000人的特别安保部队以保障CPEC的安定。


结论


美国不可低估中国在二十年内稳固能源安全的能力。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政策成功避开了公海,成为北京针对美海军全球统治的非军事解决方案。陆路石油管道一旦建成并投入运行,美国将失去遏制中国能源生命线的能力。届时,中国将可大胆使用武力以捍卫其核心利益,收复台湾、占领钓鱼岛、甚至宣布中国南海九段线内的海洋主权,都将无法被阻挡。


当然,北京之得也不一定就是华盛顿之失。让我们对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作出更实际的评估:在如今逐步多极的全球格局下,中国相对保守的发展目标并不会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造成负面影响,更不会挑战其世界唯一大国的地位。和平共处才是双方保障共同利益的两全之策。


作者|Samir Tata

翻译|李思卿

摘自|中美印象网


中美印象网欢迎供稿,投稿请联系:uscnpm@126.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