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透《如梦之梦》【5】“五号病人”被迟暮美人骂“小赤佬”

朱子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2021-08-04

提示点击上方"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免费订阅本刊



7月12日12:00,

央华版《如梦之梦》长沙站开票;

7月30日-8月1日,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这是继武汉、青岛、成都站之后的第四站。

 

关于《如梦之梦》,

我们“剧透”系列的初衷是:

和大家一起尽量多挖掘戏剧本身的蕴藏。

进剧场看戏是一段并非随机的人文旅行时光,

是否做功课,

将直接影响旅人接受滋养的多少。

来,请莎士比亚给咱们背书:

“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

愿我们能在这记录中,

尽量多看到历史的纵深与闪光。

 

好,大家还记得6月初剧透到哪儿了么?

是“五号病人”不消停,

咱们已经跟着他从法国回国、到上海了。

然后,他锲而不舍,

不但找到了“顾香兰”的现址,

对“古怪、不好搞”的提醒也置若罔闻,

愣头青一样,

迎着“枪口”上了……

可是半点儿也没有图片里这么笑意盈盈。



第六幕 寻找顾香兰

 

终于切切实实接近女主角“顾香兰”了。

在《如梦之梦》中,

许晴扮演了拥有传奇一生的上海女子顾香兰,

风华绝代,颠倒众生。



这一幕不好解读,

因为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历史,

也因为“顾香兰”的身份。

看许晴的眼里,有泪花儿闪现啊。

不急,咱们慢慢来……



先说No.1的历史信息——相关地理

 

大家还记得“五号病人”,

从法国带回的寥寥几字的“顾香兰”的老址么?

“Ku-ling Lu”,牯岭路。

我从网上踅摸到一张老上海地图,

箭头标注的那条路,牯岭路。



这里涉及到一段历史:

牯岭,真名“牯牛岭”,

是江西庐山顶上的秀美小镇。

因许多国家的侨民在庐山建别墅,

于是当时的清政府同意,

侨民在牯岭镇建立“自治机构”。

所以,租界当局沿用了“牯岭”,

并以此命名了上海租界里的马路。

 

换句话说,

顾香兰的旧址在租界。

历史学家认为:

“研究近代上海是研究中国的—把钥匙;

研究租界,又是解剖近代上海的—把钥匙。”

人为割让的租界地,

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昭然流动。

“顾香兰”们见证的是一个真实的旧上海

 

再说No.2的历史信息——相关灯红酒绿

 

《如梦之梦》“顾香兰”有句台词:

“我可是红透半边天的顾香兰!”

头号种子选手啊!

呃,搁现在该怎么说呢?

也有乌央乌央的“流量”吧。

 

这样,咱们借“他山之石”来助力理解。

大家看过大导演侯孝贤的名作《海上花》么?

这部电影被称为华语电影中的瑰宝,

改编自张爱玲“翻译”成国语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

呈现的是上海英租界里一处,

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流氓大亨、风尘女子之间的故事……



海上花》讲的是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

《如梦之梦》这一段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相差几十年。

同一年代背景的倒也有: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有兴趣可以继续延伸阅读,

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



又说No.3的历史信息——相关名人

 

“顾香兰”那时多大?

她是这么跟“五号病人”说的:

“那个时候,

我好年轻,二十岁不到。

你一定好奇,在1932年……”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是“旗袍飘飘”的时代,

是中国小资的黄金时代。

而上海正是最美的展示橱窗。

 

美国人霍塞曾在《出卖上海滩》一书中说:

“上海滋长了,

已一跃而为世界第五大都市了。

它已是非常之伟大、非常之富裕、非常之动人,

不过有些过于成熟的样子。”

“过于成熟”,

喜感又意味深长的准确,熟透了。

 

女人在30年代的上海,

相当受关注。

大家耳熟能详的,

周璇、阮玲玉、李香兰等。


(从左到右:周璇、阮玲玉、李香兰)

 

30年代的上海,

是全国的时装、时髦中心。

欧美的最新风潮,

也就三四个月就能落地上海。

女人们开始追求奢华生活了,

为了爱情铤而走险的也多了。

“顾香兰”也算一个。

 

算算年龄,

到“顾香兰”提到的1932年,

周璇,12岁;

阮玲玉,22岁;

李香兰,12岁;

顾香兰,不到20岁。

 

30年代的上海女人,

狂热追赶时尚和享受生活。

这一点从《如梦之梦》里,

“顾香兰”的服装服饰甚至发型,

都可以一叶知秋。

30年代上海女人有句口头禅:

“噱头噱在头上,蹩脚蹩在脚上”。

反正就是从头到脚都要精致。

 

好了,

咱们再回到“五号病人”这一边。

 

大家说这“五号病人”是不是“二”?

非得去磕这么一位前史不寻常的迟暮美人。

人家问他什么事,

他竟然答:“我不知道”。

这不是“找骂”吗?

哈哈,果然。

 

“五号病人”比三顾茅庐的刘备都难,

好歹人家刘备去请诸葛亮没被骂啊。

这可倒好,

去一次骂一次,去两次骂一双:

“小赤佬又来了!”

哈哈,不过想办成事还真就得“二”点儿。

 

 “五号病人”一根筋,

比刘备勤快多了,

都不带停顿稍息的,

一连三天。

送台湾茶叶讨好,

借古堡信息试探,

用油画现场刺激……

 

终于,“顾香兰”松口了:

“你想听我的故事?

晚上回来,带一根蜡烛……”



有蜡烛,我有烛台。

喏,“古董烛台”又出现了。

蜡烛点起,

一个女人旖旎跌宕的一生,

如潮水般漫了过来……



先,“顾香兰”也是个苦孩子。

被遗弃在上海街上不知被谁捡了,

送到一个窄窄的地方,

学习琴棋书画和各种技艺。

 

“顾香兰”沧海一声笑啊,

“我是顶尖的。顶尖的。

想见我一面都不容易!

我的花头几个月前就排得满满的!”

 

大家会不会像“五号病人”一样反问:

“花头?”

如果是,也得被“顾香兰”骂:

“看你没见过世面啊。”

哈哈,这世面不见也罢。

咱们就大概理解成“档期”,

就是人家“顾香兰”火得啊,

未来几个月的档期分分钟都排满了。

 

接下来,

“顾香兰”又沧海一声笑了,

她说她有“中国男人从古以来得不到的一种玩意儿,

(法文)L’amour。‘爱情’。”

啧啧,别说“五号病人”,

就咱们碰上这么一位“神”老太太,

也得蒙。



好了,第六幕就到这里吧。

 

这次咱们就留一个延伸阅读、思考的线索,

因为这个线索太厚重:

你读过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吗?

 

陈寅恪,学术大家: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

毕业于哈佛大学。

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与吕思勉、陈垣、钱穆,

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寅恪晚年最后一部著作:

《柳如是别传》。

这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你要再问“谁是柳如是”?

呃,那就是淘气了。

可以搜一搜,

也可以问一问长辈。

 

大概了解之后,

或许能离《如梦之梦》更近一步。

 

你喜欢跟我们读剧本么?

一起“云读”有什么感受?

关于戏剧的点点滴滴,

都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往期推荐

●被共青团中央催更的热血国漫“那兔”进剧场了 亲们 约吗?
●2分22秒的《寸心》!这才是中国美声音!


视讯预告

●一周电视节目表

●一周电视节目预告

●一周广播节目预告

●影视故事

●北京广播节目时间表



监制:李浩  张彪

编辑:李雄峰  毕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