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免费订阅本刊
《梦中的那片海》有三观较力吗?真不少。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如下类似留言:
“每天都在灵魂拷问。”
“总下意识分析,剧中人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肖春生是理想主义者,晓梅是捍卫理想主义者,贺红玲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是一部电视剧,我这样劝自己,可这个月多少个凌晨我满脑子灵魂拷问啊。”
肖春生的饰演者肖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透露剧播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选择的点题”,很惊喜观众在收看过程中共振了这一主题。
的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较力,在剧中交织体现在这组得什刹海滋养的年轻人的成长中。比如,贺红玲择偶的世俗向选择,叶国华冒领好兄弟军功,肖艳秋工资被好赌的厂长克扣,李上游花红柳绿地回来掀翻肖春生的轮椅,宏军扭曲设局背刺兄弟,好姑娘佟晓梅被忽视,好小伙肖春生受委屈……
看到以上情节,不少的弹幕和自媒体,恨得要“刀”那几个三观不正的,要保护拥有、捍卫美好三观的春生和晓梅。来,看看这个动图,剧情反转之艰难一刻,美好的三观也随之强力“支棱”起来了!
这一回,咱们不导赏“查尔达什”了,就干巴巴聊聊三观吧。
·三观,关乎幸福
其实,大家都没少听父母长辈碎碎念过吧?比如,谈恋爱看外貌、职业、家世之外,还要看双方甚至两个家庭的三观是否一致。长辈说多了,年轻人会烦;但等年轻人吃过苦头儿了、变老了,还会对下一代说出同样的话吧?只不过说辞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祖辈说“八字不合”,父辈说“三观不合”,你们说“MBTI不合”。这就是人的成长,历史证明人类的心理爬升速度一向缓慢。有些直接经验哪怕是苦的,很多人也要自己吃了才明白。
不信?来捡拾几句,岁月流转中不同时空的“碎碎念”;来触摸一下,声音背后三观抵达的高度。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轲/战国)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19-20世纪)
“有一句话要谨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佟晓梅父亲/20世纪)
“真正爱一个人,是不需要这种激烈的表现的,而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和成全对方。”(肖春生/20世纪)
“肖春生永远在坚守自己,这也是我很想做到的。”(肖战/21世纪)
是不是没有什么生疏的道理?是不是都很容易懂?是不是依然有人行差踏错?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统一,相互作用。三观追求的崇高目标是什么?很明了、直白——真善美。看不清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一定不“真”;解决问题时拿不准判断的对错,做选择时拎不清取舍的标准,MBTI分析得再溜也难达到“善”“美”。
【还得顺一句:MBTI是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代码,网上一直很热的心理学范畴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比如,肖战说自己是“I型”(内倾),肖春生是“E型”(外倾),还有ESTP(企业家型人格)、ISFP(探险家型人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做延伸阅读、测试。】
·两位女孩,两极案例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心碎之一,就以剧中每个人在现实中也可能面对的至亲生死的这一亘古难题为例。《梦中的那片海》剧情,贺红玲没钱给妈妈手术,一方面作为男朋友的肖春生拼了命筹钱,一方面医院催得紧。然后,贺红玲直接电话一直爱慕她的叶国华,借了5000块钱,解决了问题。救命钱不能用叶国华的吗?并不是,生命第一位。是接下来贺红玲欠缺磊落的操作,暴露了这姑娘“皮袍下的小”。比如,她完全可以敞敞亮亮告诉肖春生,先救命、咱们俩一起努力、慢慢还,让春生第一时间知情并释怀。然而,她躲闪、犹疑,说明她正在自己的三观上挣扎,在男友的选择上举棋不定,直接耗损了肖春生的真心与赤诚。而等到肖春生瘫痪、前途未卜,贺红玲的三观直接出卖了她,要为世俗的评价体系让步——当队长、提干,不受连累更重要。她虽然痛苦,却选择在肖春生最需要她的时候放手。
而反观晓梅,早期为了成全肖春生,没有点破自己就是书签女孩;中期为救护肖春生,毅然复员、陪护左右;整个成长岁月,不声不响、刻苦学习,追随自己的理想。这姑娘三观正吧?最关键的是这姑娘还不纠结,说明三观不但正且坚。晓梅的三观一直没有摇摆,也没有因为世俗的评价体系甚至父母一时的不理解、阻碍而退让半分。
晓梅懂肖春生的可贵,更懂肖春生和她的三观统一、灵魂相契。保护肖春生就是保护自己的三观和理想。他俩是同道中人,走的是沧桑正道,即便道阻且长。
这些,观众悉数看在眼里。就在前途未卜之际,晓梅推着肖春生在轮椅上“飞驰”。那时有一条观众弹幕戳心:“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肖春生抬头看到了月亮。”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大家都知道,而“月亮”与“六便士”也成了“理想”和“世俗”的同义之解,直接对应三观。
·“支棱”三观,映照当下
有人说《梦中的那片海》是偶像剧,因为偶像、演员、流量明星肖战,饰演男一号肖春生,引起挺大的收视动静儿;有人说《梦中的那片海》对那段历史和北京大院情境呈现,不够下沉。呃,谁也得承认时代变迁带来的种种相关创作的多维变化吧?有些还要遵从;也有人说观众“断层”,那当下传播中是不是也有个词“垂类”?正经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梦中的那片海》确切说是“当代都市”剧。当代都市剧有偶像,自然;有偶像就有喜欢和不喜欢,也自然;惯常电视剧的大体量,注定会有某些细处的不足,更自然;就像肖战说,“大家可以在作品里发现我的成长,其实是有很大变化”,留有上升空间,对剧、对演员,都自然。特定角度来看,剧中的角色呈现,甚至有动画的明朗调性——好的纯粹,坏的嚣张;美的俊逸,丑的虚妄;爱的赤诚,恨的扭曲……其实,不管什么类型,就算是动画、连环画,文艺作品传递出美好三观、被观众有效识别出并起到感染作用,是不是重要?
这个剧深受年轻人追捧,传播的“转换”价值的确惊人。这现象就像总有人争论——当下创作还是不是“内容为王”?是“技术为王”“渠道为王”“平台为王”还是“流量为王”?这样说才真是不够下沉,没有内容哪来的生命力?只不过当下的“内容为王”的“内容”,已经变成了融合了新技术、多元媒介形态、新传播理念等的创新内容。
随着播出,肖春生、佟晓梅的美好三观,越发“支棱”了——冷静应对市场大潮汹涌,保持初心和理想,坚守底线和良知,哪怕一时被认为“格格不入”“不懂人情世故”,也依然用善良、坚守、努力的三观最强音,回应那个时代。于是,那段难忘的炽烈青春回响了,那种有泪有笑的人生成长了,那块真正爱情的糖更甜了……
如此,当下的年轻人怎么会没有共鸣?大家一样也要求职、恋爱、结婚、成家、经营人生。美好的三观驱动下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梦中那片海》这个故事的“龙骨”,是剧中人心中的那片“什刹海”,是当下年轻观众应对生活可以顺手抄过来就用的充电器。这一点很“实用”,或许年轻观众的三观一时还没肖春生、佟晓梅那么坚实,但一定要有参照、方向、敬畏。因为对世俗价值体系的每一步退让,都会或远或近生出反噬并投射、影响内心。就像大家看到叶国华的内心纠结,看到贺红玲受自己三观牵引走进困局后的向外张望与不甘……然而,谁又能逃避为自己的三观买单?肖春生和佟晓梅是好样儿的,就算把他俩算到动画里,也是《天空之城》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因为他们无异于为了追寻梦想而勇敢向前的少年英雄的青年版。
《梦中的那片海》收官(还会重播呦),美好的三观却一定要“支棱”起来。因为这是人生的“龙骨”,是人类思想精粹得以传承的“钥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