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医疗大变局》:中美两国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现状与机会。四星推荐

2016-07-20 左其盛 左其盛读书笔记

去年10月出的书,写中美两国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现状与机会。同类书大部分是资料的堆砌,两位作者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估计距离作者完稿已经有一年了,不过我感觉书中内容目前还基本没过时。


全书前半部分说美国,后半部分说中国。主要内容是对这个行业的现状的概括、分析,和一些商业机会的预测。


以下是书中一些主要观点的摘抄:


1: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投资会发现,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活跃度远超过传统医疗行业内公司,和国外行业内公司作为主要接盘者的情况很不相同。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后续服务对接难和盈利难。PⅩ


2:因此,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医疗发展最大的敌人。只有彻底摆脱产品销售导向才能真正做好互联网医疗。PⅪ


3:综上所述,美国传统基础医疗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首先,在应急领域更多的是提供了替代方案,目标是降低目前急诊室的拥挤状态和控制医疗费用。其次,核心的日间门诊逐步进入了定制时代,填补了传统诊所受到挤压后逐步缩小的市场空间,再次,伴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使用将进一步加大,但技术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性手段,与线下医疗的融合特性更为明显。最后,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未来的诊所更多的是一整个团队为一个病人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6


4:首先,美国的投资者大力看好远程医疗项目,远程医疗逐渐被雇主和保险公接受,原因是远程医疗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雇主愿意为这项服务埋单,保险公司也开始把远程医疗服务纳人报销范围,或者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合作。P16


5:此外,美国也有一回达型企业闺为员工数量众多,选择通过信托基金的形式来管理员工健康福利,而保险公司则作为第三方公司来管理员工医疗服务,称为ASO(Administrative Service Organization)模式。P38


6:从上述消息可以看出两个趋势,一是美国的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主要向B端靠拢,C端不再是主流。P70


7:国内现有的支付模式非常不利于成本控制,最典型的就是支付体系对整个医疗成本的控制起不到监督作用。P87


8:分级诊疗并非是一级级地向上转诊,而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家门口的诊所,但这并不限制有人直接去大医院看病,只是通过价格和保险的理赔范畴来限制用户,而不是强制性地限制用户。P92


9: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医院行使的职能是医病,就医之前和就医之后都是真空区。就医之前包括健康教育和预防医疗,目前连锁体检中心承担了一部分技术性预防医疗服务,但缺乏与健康咨询以及健康干预的联动。 P101


10:归根结底,目前国内的医生咨询为什么很难起到真正效果,除了缺乏电子病历,医生积极性不高这类大环境因素,核心问题是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缺乏完整有效的病种数据库。目前的这种松散的的依靠个人能力的模式风险极大也不持久。未来建立标准化的病种数据库会改变这种格局,而能够获得这些有效数据并制作成一套管整流程的公司可能成为行业的主导者,打破目前松散风险不可控的局面。P154


11:然后来看一下美国远程医疗的定价。美国的远程医疗发展起来的根本就是:便宜。P155


12:囿于中国特殊的医疗体系,中国医生资源很难被真正圈进来为移动医疗服务。P181


13:国内的移动医疗当前的模式可能会分为两层来发展:第一层是围绕着诊疗环节,第二层是围绕着健康管理,P182


14: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大部分医疗护理并没有进入医保或商业保险的赔付领域,而是由用户自己付费。对于自费部分,作为个人的用户其实有着很强的控费需求,而这也正是移动护理在中国能获得发展的前提。P183


15:有利于移动医疗的土壤必须有三个条件:机构的分散、人才的自由和支付的变化。P23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