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黄河文明》:4星。用经济学角度与思维重新看明史。
作者是经济学博士,这本书是作者一个系列的第一部,想把中国历史从头到尾用经济学思维与角度改写一遍。这本的重点是明代历史大事。
基本的思路是从实际业绩而不是比较虚的评价中看待历史事件尤其是明朝的事件。比较有新意的观点有:朱元璋杀功臣确实是因为整治腐败或镇压谋反,开国功臣大部分善终;朱见深一代雄主;东厂西厂锦衣卫接近于现在的监察机构或反贪局;文官集团比较无耻,为了小团体利益可以不顾国家大局。
我的评价是4星。思路还是比较有价值的。缺陷是历史学功底不够,毕竟不是专业学者,又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去收集整理史料,也没跟历史学专家合作来写书。
以下是书中一些重要观点的摘抄:
1:但这个"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规律在黄巢占领长安以后失效了,而且是永远失效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开发得很充分了,而且修建了大运河,两个广大区域的物资产出数十倍于关中平原,足以在中原地区养活百万大军。P61
2:中国历史上最窝囊、最黑暗的大一统朝代,西晋第一、北宋第二。P64
3:朱元璋时代和"文景之治"的区别就是"文景之治"啥事都不干,任由地主豪强扩张势力、兼并土地,朱元璋则是逮着一个杀一批(不是逮着一个杀一个,老朱在屠杀贪官豪强方面属于战斗力爆表的类型)。P86
4: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胡惟庸谋反证据确凿,是个铁案。P98
5:朱元璋是一个很有系统性思维的领袖,喜欢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郭恒贪污案之后,他就下令,以后财务记账必须用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来记录,而不再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避免账目很容易被涂改。这个改革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杀掉胡惟庸之后,他也很快就决定废除沿用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P103
6:真正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元勋,也就那么几十个人。也就是开国款封的30多个公侯级别的人物。但7个公爵里面,只有李善长卷入胡惟庸谋反案、冯胜卷人蓝玉谋反案,另外5个——徐达、汤和、李文忠、常茂(常遇春之子)、邓愈都是善终。如果把范围扩大到27个侯爵,也有一半的人是善终。也就是说朱元璋为了消灭开国元勋,杀了六七万人,偏偏威胁最大的7个人里面有5个人没事。P115
7: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不仅不信任功臣武将,对自己的亲儿子们,也并不十分信任。他真正相信的是制度,在军权上,出征、守备、训练、后勤分离;在政府权力上,则是行政权与监察权分离。P120
8:谋反的事情除了朱元璋时代,非常罕见(那时候也没东厂)。这样,东厂这个所谓的"特务机构",剩下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对文官集团不利的情报谁腐败、谁搞特权营私、谁制造了冤案、谁执行中央政策不力等。东厂也有逮捕审讯的权力,但主要针对官员,不负责镇压人民的反抗。这种机构按照现在我们所理解的"特务"概念来看,不能称之为特务机构,而更接近于监察机构或者反贪局。P123
9:所以,"分封太侈,用刑太繁"确实是朱元璋的两个大问题。分封太侈,则人心不平,反腐败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而且导致了地方军事势力坐大。用刑太繁,则人才凋零,有才干的人或者被株连杀掉,或者避祸不出,留下一些老实巴交的书呆子来治理国家。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靖难之役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祸。P126
10:所以,如果你不能去做官或者攀上官员豪强家族当靠山的话,就不要去宋朝了。去哪个时代最好呢?应该就是去朱元璋的时代最好。谋反案或者贪污案这些事情跟小老百姓是沾不上边的,不用担心杀头灭族之祸。相反,税负很低,农业税和商业税都是三十税一,此外,朱元璋还特别规定,对于农业生产工具和人民日常婚丧嫁娶需要使用的布料、舟车等物品,一律免税。不管是种田还是做点小本生意都比较容易。P132
11:朱元璋在实施海禁的同时建立了朝贡贸易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搞"贸易资格认证"。只有被认证为"朝贡国"的国家,才能带队来华贸易。而"朝贡国"的资格认证核心就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明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能支援海外敌对分裂势力。像日本老是有倭寇,有时候明朝就不准它来朝贡,其实就是对日本搞经济制裁。P139
12:最有意思的是,当时南洋跑到中国来"朝贡"的使臣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人,主要是福建潮汕一带的。他们跑到南洋去经商,发财之后让当地的国王封他们一个官,一转身就变成"贡使"运着大批货物到中国来贩卖。比如正统三年(1438年),爪哇"朝贡团"的三个使者马用良、殷南和文旦,都是福建龙溪人。P139
13: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无论在海洋还是在陆地上都拥有无可争议的霸权的时代。这里面有很大的功劳,应该归属于郑和下西洋。海洋贸易的拓展,为帝国提供了巨大的财富。这笔收人是以前的朝代都没有的。P141
14:朱见深是一代雄主。在任23年,不断发动战争,对内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对外严厉打击蒙古和女真部落;一方面大封爵位,奖励武将,一方面设立西厂、整顿吏治,其功绩与作风都与汉武帝相似,跟老实人一毛钱关系都沾不上。P152
15:无政府状态的荆襄地区,是一个弱肉强食、盗贼云集的"世外桃源"。这种世外桃源,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陶渊明所描写的那种世外桃园,在现实社会是无法存在的。P173
16: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文官集团认为收点钱摆平人命官司并不算什么,唯独对于一个小太监竟然敢逮捕和审讯"文官楷模"杨荣的子孙,感到非常愤怒。经过商议,先由首辅商辂起草,以内阁名义联名上书。然后由兵部尚书项忠起草,六部九卿联名上书,弹劾汪直,要求裁撤西厂。P189
17:建国之后,朱元璋当了10多年皇帝,慢慢发现文官集团太腐败,靠不住,于是建立了锦衣卫;等朱棣上台,发现锦衣卫也容易跟文官集团走得比较近,也不是很靠得住,又另外建立了东厂;到了朱见深时代,太监们也跟贪腐集团同流合污了,于是又不得不挑选最亲信的太监来另外成立西厂。这已经是皇帝与官僚集团较量的
第三个回合了。P201
18:不管怎么黑,1479年的这次远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血洗之后,建州女真消停了100年。一直到努尔哈赤时代,才重新崛起。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它只能算是一场内战。但跟镇压荆襄、两广的叛乱一样,它对维护国家整体和平、保障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民生幸福具有重大意义。P209
19: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正史里面,凡是跟汪直结交被贬的官员,几乎都没有其他劣迹,唯一的人生污点就是结交汪直。P228
20:因为废弃"开中法"带来的严重问题,言官们开始弹劾叶淇,揭露出来了他的很多背景。变法之后,徽商实力大增,迅速超过晋商,成为盐商主力。与徽商广泛结为姻亲的叶淇家族,自然也是愈加兴旺发达。P252
21:钱既不在政府手里,也不在老百姓手里,那么,国家的财富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帝国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从被朱佑樘提出,一直到明灭亡,都没有解决。P254
22:这些皇帝都跟明孝宗似的,被文官集团忽悠得很不错,像朱元璋、朱棣、朱见深这种用铁腕手段来对付贪官豪强的一个都没有。文官集团拿着很高的俸禄,每天高谈阔论,日子过得相当舒服,当然要把他们描写成明君圣主。P265
23:从这个角度说,儒家思想是作为暴政的对立面出现的,所以它才片面强调仁义道德,而较少关注严刑峻法和军事效率。因为它所产生的时代,一点也不缺少严刑峻法和战争。不是孔子、孟子想法幼稚,忽视了人性之恶,而是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P280
24:杨士奇和杨荣还干了两件"大事",跟后来的刘大夏交相辉映。第一就是安南区不断出现暴动,军队虽然不断地镇压,但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成效。他们就劝宣宗主动从安南撤兵,放弃了越南北部的中国领土。,第二就是终止了下西洋的活动。原因都是因为这两件事劳民伤财。P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