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深度工作》:专注地工作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全书以作者个人看法和个案为主。主题是:专注地工作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专注工作的能力可以训练出来;一些专注地工作的技巧。
个人比较认同作者的看法。但是全书一大缺陷是缺乏相对宏观的视角与数据,我评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
1:另外很具有讽刺性的是,被称作网络朋克作家的尼尔·斯蒂芬森(NealStephenson)参与创造了流行的网络时代概念,我们却几乎无法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联络到他——他的个人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邮箱地址,还贴出一篇文章,解释自己故意不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84
2:换言之,在网络工具的时代,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用浮浅工作——像人工网络路由器一样不断地收发电子邮件,不断被小事扰乱心神——替代了深度工作。#101
3:但是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就成为核心货币,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现实。#187
4: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刻意练习到底有哪些要求。其核心要素通常如下:(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399
5: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454
6: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在社会经济的某些角落,深度工作并没有价值。除了高管之外,还有部分类型的销售人员和说客,对他们而言持续联系是其最大价值所在。#523
7:忙碌代表生产能力(Busynessas Proxy for Produc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725
8:雅虎CEO梅耶尔很失望,因为在家工作的员工白天登录的时间不够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在惩罚员工没有花更多时间查看电子邮件(登录服务器的首要原因之一)。她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如果你看起来没有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734
9: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时发现,人们在工作时比想象中更愉悦,而在放松时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938
10:斯蒂芬森看到了两个完全相对的选择:他可以按照正常的速率写出好的小说,或者他可以回复很多个人电邮,出席会议,结果以较慢的速度写出质量较差的小说。他选择了前者,这种选择要求他在职业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浮浅工作。#1154
11:我将荣格这种方式称作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这种哲学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1178
12:我将这种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作记者哲学。这个名称是对沃尔特·艾萨克森一类记者的认可,他们经过训练可以随时转入到写作模式,因为他们的工作中经常要面对截稿期的催促。#1266
13:麻省理工的教授——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一些技术专家——根本不想要开放式办公场所。他们希望能够与外界隔离开。#1440
14:另一方面,如果你整个晚上不停地查看、回复电子邮件,或是晚饭后又安排几个小时赶上即将到期的进度,你就剥夺了自主性注意力复原所必需的无干扰休息。#1636
15:艾利克森指出对于新手而言,每天一小时左右的高度专注工作似乎已经是极限了,而对于专家而言,时间可以长达4小时,但基本不能再长了。#1647
16: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深度工作,我建议你在某个工作日的早上6点去拜访纽约春谷(SpringValley)的犹太社团教堂。#1718
17:亚当·马林的经历说明了一个关于深度工作的重要事实: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1741
18:许多人认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分心状态切换到专注状态,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一旦你适应了分心,你就会迷恋于此。#1773
19:在讨论细节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个解决分心的建议,这个建议虽然流行但是并不能起多大作用:网络安息日(有时也叫作数字排毒)。#1775
20: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1869
21:但是,社交媒体阴险的一面是,这些从我们的注意力上面谋利的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巧妙的市场颠覆:它们让我们的文化相信如果不用它们的产品,就有可能落伍。#2271
22:当你知道有超过200人自愿听你说话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相信自己在这些服务上的活动是重要的。作为一个靠向你们销售我的观点而生存的人,我的经验之谈是:这是一种致瘾性非常强的感觉!#2280
23:我认为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创作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们注意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的,它用浅薄的集体主义式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如果你注意我说了什么,我就会注意你说了什么,不管这话语有无价值。#2290
24:随着网络的崛起和因之而来的低级趣味的眼球经济,平均一周工作40小时的雇员——尤其是那些通晓科技的千禧年一代人——的娱乐时间仍然是堕落的,主要是胡乱点击一些普遍没有价值的数字娱乐信息。#2324
25:另一项调查发现,那些宣称自己平均一周工作60~64小时的人实际上平均每周大约只工作了44小时,那些宣称自己一周工作75个小时的人实际上只工作了55个小时。#2454
26:在她的文章中写道,遵循时间上限的技巧中有一点在于为学术生活中的浮浅行为设立严格的配额。例如,她为自己每年设立了最多出差5次的上限,不论何种目的,因为出差会制造数不清的紧急浮浅任务(从编写行程到写谈话参考)。#2629
27:如果关于浮浅工作的讨论不包括电子邮件,那么这种讨论是不完整的。这种典型的浮浅活动偷走了知识工作者的大部分注意力,不断地给你干扰。#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