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版)》:产品经理入门,阿里产品流程
全书是一本不错的产品经理入门手册。作者以2007年前后作者在阿里参加的阿里的项目为例,详细阐述大互联网公司的软件产品涉及到的业务流程、业务技能、软件工具,也有作者自己的感悟,还有很大一部分各种参考资料:博客、网站、公众号、图书等。
目前距离作者做书中的产品经理的时间有点久了,本来期望是一本新书,有更新的资讯,结果有点失望。这本书是2015年的一个版本的再版。
电子版中正文的插图有些是黑白的,算是一个小缺陷。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补充的上下文信息,#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这两年我在想,要不是他们【父母】送了我一套房子,那我可能也会像《蜗居》里的人们那样,被生活所累而根本没时间思考。#152
2:我的理解则更直白一点: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656
3:事实表明,在互联网、软件行业,业内称为“产品经理”的,90%都不是传统的那个概念了。#732
4:很少出现全能型产品经理,就算全能,也会因为个人精力所限,在某个时间段只会专注某方面的工作,或者只能是对每个方面都蜻蜓点水,而倘若如此,那么这样的产品经理多半只能是事业部的总经理,或者公司的CEO。#798
5: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这里的资源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信息、时间、人力、资金。#829
6:做产品的大前提是要喜欢做产品,不然将来你痛苦,团队痛苦,用户也痛苦。#879
7:也许你要失望,因为真的没有捷径,真的没有银弹!对于想转行的人,我的建议是先在本职工作上找到与产品有关的事情做一些尝试,并且考虑先从产品经理周边的职位做起。#921
8:BCD是我自创的一个词,Boss-CenteredDesign,以老板为中心的设计。对于中小型公司,需求的一个很大来源不是终端用户,而是老板——一种广义用户。#1180
9:以老板这种广义用户为中心,在小团队里其实反而是一种较优的实践。#1190
10: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是一个灾难,那会让产品变成一个臃肿不堪,谁都不满意的四不像。#1201
11:如果可用性测试做得太晚(往往在产品将要上线的时候),这时发现问题也于事无补了。#1557
12:我想先抛出一个“一手需求与二手需求”的概念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生孩子与养孩子”,话糙理不糙,我们内部经常这么说。#1710
13:有的用户很“危险”,在提意见的同时还说你们应该做成什么样子,这时候产品经理一定要头脑清醒,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1794
14:真实情况是,需求分析是“首先:树叶——树枝——树干,其次:树干——树枝——树叶”的分析过程,所以说完整的需求分析是一个“分-总-分”的过程。#1821
15:我们千万不要——没有乔布斯的命,却有乔布斯的“病”!#1879
16:有100个需求,资源只够做10个,是的,当时就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2189
17:有很多文章谈到这样的思想,用100%的质量去实现75%的数量,而不是反过来!#2204
18:第2.2.5节里,我说“尽可能多地采集”,这里,我又说“尽可能多地放弃”,看似矛盾,其实正反映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只有在收集阶段没有遗漏,才可能完整地看到事物的全貌,有了大局观,在放弃的时候才知道孰重孰轻,也更下得了手。#2229
19:产品是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而项目是一个过程,根本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2468
20:综合一下,我们做项目的本质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在时间要求、人财物花费、项目范围三点上做平衡。#2706
21:早在2007年,一年里我就经历了5个比较大的项目,它们成功或失败,让我切身体会到教科书里说的:大多数的软件项目都是失败的。#3683
22:最后,需要给大家泼点冷水,虽然我们这么用心地去琢磨文案,但产品里的文案却是越少越好。#4420
23:于是有了如图4-22所示的光盘和包装,无中生有地给一款基于网页的软件搞出一些实体化的东西,这就是包装,事后证明靠谱,当然,这也很有时代烙印。#4756
24:他们【实用主义的工程师】能在一团乱麻中找出最简单稳妥的解决方案,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公司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有一定的商业感觉,可算是职场中人见人爱的“老狐狸”。#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