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百年流水线》:流水线与工业、社会、艺术的交互史
一部流水线的简史。从技术上讲的内容不多,大部分是流水线与工业、社会、艺术带来的交互影响。
我推测作者是想写《集装箱改变世界》一类的书。流水线技术跟集装箱技术有相似也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形成全世界统一的简单的标准与规范。
读后感觉不像《集装箱改变世界》那么震撼。因为流水线的重要性是公众熟知的,不像集装箱,不说不知道有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另外流水线的历史没有太多的转折与冲突。
总体上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西方的,我这样的国内读者不熟悉。这可能也是书不够吸引人的地方。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流水线的诞生似乎要比亨利·福特1903年创办的公司早得多。将流水线与工人相结合的想法早在美国内战之前的屠宰场就已经出现了,它将工人沿流水线固定在某一位置进行相同的操作,这一过程将活牲畜从进入加工厂到最后进行肉类、皮毛、油脂和其他部分的分割过程进行了拆解。P13
2:鉴于流水线的构成因素在此之前已经陆续出现,因此我们似乎认为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并于1908~1913年首次出现在福特汽车工厂的流水线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儿。电力驱动迅速席卷了汽车工厂等快速发展的新行业。P17
3:在1914年1月正式将链条引人流水线之前,装配线上的汽车仍然是通过人力推动的。1914年4月,福特汽车工厂的多条流水线全部投人使用,所有的汽车都被放置在凸起的轨道之上(见图2-3)。P20
4:综上所述,流水线的五个特点——劳动的分工、通用零部件、单一功能的机器、机器设备的布局以及通过滑行和传送带将零部件传送到工人面前,将流水线定义为一种物质技术。然而,流水线的第六个特点——工厂电气化是以上五个因素独立运转并形成一种新型生产模式的必要前提。P25
5:实际上,最终直接导致流水线诞生的原因就是福特无法满足市场对T型汽车的大量需求。P27
6:实际上,福特的流水线距离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在寻求有效、理性化的工作体系方面,两者的思路更是大相径庭。P31
7:除此之外,这一年【1924年】又兴起了另外一种表演形式,即一大群人身穿统一的服装通过体操的形式组成各种不同的图案。这类表演通常在体育馆或者广场上举办。花样游泳是另外一种自发性的体育活动,它将工业生产电的亘互雄性以及产品的流动方式引入了流行艺术领域。P54
8:马里乌斯·贝利埃公司(Marius Berliet)在1918年以前是法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它从美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并且完全复制了道奇公司(Dodge)的生产技术。然而,由于缺少优秀的工程师,它急于想成为法国汽车行业霸主的愿望最终因为市场份额的大幅缩水而宣告失败。P63
9:实际上,流水线在每一个国家的实践(具体细分到每一家公司)都开始于其被改良以后。对于一个普通的参观者来说,苏联的流水线看上去似乎与德国、英国、法国或者美国的流水线并无太大的区别,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却是十分巨大的。P77
10:通常情况下,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作家比较倾向于批评大规模生产,因为在他们眼中,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似乎在可预测性和标准化方面表现出了非人性的一面。P81
11:社会学家之所以对新工厂的生产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人早期对流水线以及每天5美元报酬的积极反应。P95
12:乔尔·迪纳斯坦(Joel Dinnerstein)指出,美国的黑人音乐就源自流水线工厂里的噪声和韵律。P105
13:查理·卓别林在参观了福特的胭脂河工厂之后,于1936年拍摄了电影《摩登时代》,他在影片中对流水线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P107
14:1932年,底特律的汽丁工人彻底陷人了绝望。很多工人花光了自己的和保险金,有的人基至只能露宿街头。有超过30的人来到了面特的胭脂河工厂门口进行抗议,然而等作他们的却是无情的武装镇压。P110
15:当流水线成为军队补给和确保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后,【美国】人们便一扫对流水线在大萧条时期的负面情绪。P121
16:实际上,机器人最开始取代的并不是国内的劳动力,而是像喷漆和焊接这种在流水线上最脏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业机器人看上去与人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P148
17:由于【沃尔沃的】工人从集体组装一辆整车中获得的满意度要远远超过每天8个小时重复着相同动作的流水线工作,因此工人的高流动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P171
18:当一种新技术濒临消亡的时候,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几乎很少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1960年的安德伍德、Royal和奥利维蒂这些顶级的打飞机制造商。P176
19:然而,美国的汽车企业只能够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一个型号的汽车,而日本企业的流水线则可以同时生产多个型号的汽车,这样一来,不仅工厂里所需工作台的数量大大减少了,而且每道工序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P177
20:丰田公司为工人提供了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他们所推崇的"看板体系"意味着通过让员工参与到以过程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生产体系的不断变革。P185
21: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企业在生产率、库存控制和生产质量三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企业放弃了从上到下的传达一系列指示的层级沟通制度,转而鼓励对话形式的沟通方式。P186
22: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用了一代人的时司才真正理解了日本人所推崇的精益生产。然而,美国人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必须要直面精益生产的挑战。P193
23:底特律的衰落并不是日本的成功所导致的。美国的汽车产业在对很多汽车工厂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之后,已经可以用更少的工人生产更多的汽车了。随着底特律的人口从1970年的15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70多万人,其市区的面积也在逐渐缩小。P200
24:在美国,有些工厂之所以还能够保留大部分流水线工作岗位,是因为这些工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精益生产领域的专家的启发。这些工厂更倾向于平等主义的工作制度,这里没有专用停车位,只有一家对全体工人开放的咖啡馆,所有的流水线工人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管理方式也是以有计划地引导合作为主。P213
25:此外,正如"通用技术"理论所假设的那样,人们对流水线的改造仍然继续着。近来,一种被称为"广泛采购"的生产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这种生产方式先将某项工作分解成为若干部分,然后再到互联网上寻找那些愿意接受以计件工资制的"打零工"的生产者。P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