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资人写的创业者融资指南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我的第一本创业融资指南》。


作者是投资人,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作者思路比较清晰。另外虽然尽力避免讲圈内故事来吸引看热闹的读者,还是透露了不少业内非公开的信息。


中文书中我还没见过同类题材的,比较有价值。


作者基本的思路是:创业者最核心的是要靠自己,并且拿到好机构的「好钱」,以更小压力地创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体评价4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如果说70年代的半导体创业浪潮引发了第一轮新型技术创业融资的需求,直接导致了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产生,那么9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则直接将这种小众的融资方式推向大众市场。#120


2:我想,像新美大这样的公司,也只有在风险投资高度发达的今天,才有可能持续存活并壮大,放在过去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只有风险投资机构敢于把百亿计的资金投给一个优秀的团队(而非任何实物资产)。#161


3:对要融资的创业者来说,拿美元的钱还是拿人民币是一个需要谨慎考量的抉择。拿人民币的钱,未来就要走A股市场,A股的问题是其上市是审核制的,有严格的收入和净利润要求,且要排队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也有利好,那就是一旦上市,估值往往是非常高的;#208


4:基金模式是外界认为的风险投资的主要模式,管理公司负责渠道、研究、判断、投后等,但投资用的钱来自一个个募集的有限合伙企业,和二级市场的私募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219


5:而在中国,CVC的投资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比如随便一个有点儿闲钱的公司都会成立一个投资部,但几年下来都投不出一个项目。当然,有一些CVC水平是很高的,比如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223


6:比如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沈南鹏投过一些红杉美国不可能投的项目。红杉投资了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等一系列O2O项目,基本垄断了整个O2O赛道,同时在科技行业投资了大疆、华大基因这样的超级明星项目,后期,红杉也参与了阿里、京东,360这样的项目。#260


7:在2005年以后,产生了一波牛市,而牛市的可退出性催生了一些PE型创投,后续创业板的开启又获得一次利好。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依赖政府资源,且没有早期项目判断力,判断项目套用能否上市的标准。#270


8:也是在2005年后,美国的VC基本已经打消独立进驻中国市场的想法。台湾、日本、韩国的机构也在这期间活动骤减。#280


9:但一般来说,签署TS后,最后能签下SPA的,项目总体数量在50%或者更少。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被别的机构挤掉了;另外一种就是尽职调查发现问题,不投了。#367


10:大家所知的神州租车是个例外,它之所以突破了规模化的瓶颈,原因是神州租车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由母公司做担保,从银行大量贷款,用50亿的贷款将车辆数量提升到5万辆,并成功IPO。这个瓶颈不是一般的市场化公司可以突破的。#402


11:在中国,VC投资已经有20年历史了,从来没有外聘职业CEO后,公司还能成功的案例。#428


12:把「怎么做」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团队能力的事情。能把这个事情说清楚的创业团队其实不多。#443


13:VC最喜欢的当然是有过深度思考,也有广度思考,能把握细节,对数字非常敏感的创始人,这样的创始人能给VC带来信心。#448


14:对此,我的建议是,将BP投给专门关注这个领域的投资经理,或者VP和投资总监,这样效率更高,因为你可以和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项目。#502


15:如果VC和你聊了之后,几个礼拜没回应,那么很遗憾,你已经出局了。不存在VC忘记推进一个好项目的情况,所以,向VC打听你项目的进展,没什么意义,你就等VC来和你联系就行。#516


16:风险投资交易的特征是,只要有一家机构愿意投,那创业公司就是这个价,而不是像二级市场一样,是一大堆交易者均衡的结果。#546


17: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VC最核心的能力是决定一个项目投不投,以什么价格投,也就是定价能力。#550


18:可比公司法是风险投资对项目估值时经常用的方法,通过和上市公司这样信息透明的对标方比较,得出的估值比较客观,也比较能让人信服。#575


19:在我看来,中国真正意义上专注做早期投资的人,不会超过5000个,是一个极小众群体。#651


20:你是不是经常用ofo或摩拜?是不是觉得它们成了生活必需品?如果是,那么这个项目就肯定能成。你有感觉自己生活离不开乐视手机和乐视汽车吗?没有吧。这就是本质区别。#688


21:我从事创业,投资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一个在巨大市场里创造了巨大价值的项目,因为烧钱死掉的。#694


22:事实上,半年翻5倍,那是几年前O2O时代的事情,靠烧钱可以快速烧出用户和订单量来。但最近两年,大部分项目下一轮能做到估值翻倍就不错了,#718


23:但是,早期投资机构没钱的情况本身并不少见,主要发生在天使投资人自身财务情况紧张,或者早期基金一期投完,新的基金又募集不起来的情况下。#747


24:投资人用这样的「好钱」投资就不会受束缚,额外的压力会比较小;而创业者拿了这样的「好钱」,可以有很长时间安心专注自己的事情,而无需在不恰当的时间因为资金退出压力而影响战略。#769


25:诸如房地产公司,虽然看起来确实很有钱,但要知道这类公司本身的业务都是超高负债的,资金链相对是紧张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投你个1000万对他们来说是笔小钱。#785


26:最后,还有一类人也不太靠谱,就是职业创业导师。#810


27:最靠谱的,我认为就是本身就曾经成功创业,且是市场化的新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如互联网、高科技或者服务业等,然后转型做投资的投资人。#814


28:小的投资机构,虽然名气尚小,但合伙人本身有可能直接和你对接项目。这其实是田忌赛马的原理,利用了大机构管理的悖论。我建议融资的创业者可以多考虑一些新的中小机构,尤其在天使和PreA轮。#852


29:第三就是拖售权之类。比如规定「如果投资者想卖公司,创业者必须同意把公司卖掉。」这是很大的坑,利用了创业者在这方面的知识匮乏。#869


30:创业者最核心的是要靠自己,并且拿到好机构的「好钱」,以更小压力地创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足够了。至于增值服务的作用,不要过分夸大。#89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