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学人》2017精选书评合辑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4星|《经济学人2017精选书评合辑》:书都比较新且没有中译本



《经济学人》杂志的中文版《经济学人商论》中的书评的合辑。读后感觉书中的内容都比较有价值。书都是比较新的英文书,应该都还没有中译本。


总体评价4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他在2010年出版的首部著作《你不是个玩意儿》(YouAreNotaGadget)中指出,互联网正在制造出一批批“数字农奴”——用户白白放弃了自己的数据和隐私,却没有换来金钱报偿或发言权。#346


2:不过科技专家们观念上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他们对“免费”的痴迷曾差点摧毁音乐产业,如今仍在危害媒体。#62


3:拉尼尔担心虚拟现实也许会步社交网络的后尘,成为他在另一个定义中描述的事物:“将人锁在广告囚笼之中的终极方法”。#71


4:华尔街各大银行在享受了数十年无拘无束的增长后,在人们眼中成了“缠在人脸上的吸血乌贼”——这是记者马特·泰比(MattTaibbi)对高盛的描述。#84


5:美国的精英们在餐桌上交谈时可能会歌颂多元化,但实际上美国人正在把自己封闭在志同道合者的小圈子里。#162


6:创造性破坏“创造性”的一面并不能完全提供补偿:镀金时代出生的美国人比半个世纪以前出生的人个子更小,寿命更短。#267


7:大众坚称是中层经理策划了这次欺骗行为,高管们尽管一向拥有无比关注细节的美誉,却始终对此一无所知,直至局面不可收拾。#305


8: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被称作“根本不确定性”(radicaluncertainty):人们不清楚未来结果的范围或可能性。第四种现象是“计算不可化归性”(computationalirreducibility):未来如此复杂,人际互动的影响如此深不可测,人们不可能创造出能够预测结果的模型。#324


9:人类的心理怪癖包括不愿意承担损失,以及要倾向于在随机数据中找出模式。这些特征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曾经是有用的(灌木丛发出沙沙声可能并不是因为有猛兽,但还是小心为上),但对于财务决策则帮助不大。#353


10:罗闻全把对冲基金行业描述为“金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建立的基金有成千上万,但灭绝率非常高。#361


11:一项历史考察发现,唯有灾难性事件真正缩减了不平等#372


12:1914年,几乎所有交战国在发现真相前,都相信自己打的会是一场速决战。#471


13:这让一些人开始相信,对于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和理念的一方来说,战争可以速战速决并且相对轻松,然而之后的战争再一次令他们的想法落空。伊拉克战争及其余波又是一记当头棒喝。#483


14:劳伦斯唯独确信一件事:人们对未来战争的预测很少言中。#493


15:但根据前谷歌数据科学家赛斯·斯蒂芬斯-大卫德维茨(SethStephens-Davidowitz)的研究,希拉里真正的错误不是对新奇的统计方式太过依赖,而是利用得太少。#500


16:消费者渴望“熟悉的惊喜”。研究表明,比起陌生的东西,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认得出的事物。#533


17:把榜单倒转过来后,那些本来垫底的歌也获得了类似的成功。比起人们以为一首歌有多流行,歌曲本身的质量并没那么重要。#546


18:麦克努尔蒂发现,期望值高的伴侣在顺境时幸福感几乎是期望值较低者的两倍,但遇到逆境时,他们的不快乐几乎也是双倍的。#625


19:总的来说,他的结论是,如今人们希望婚姻能提供一切,但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是维持美满婚姻的敌人。#630


20:数据表明,今天的富人并不追求在车库里停满炫目豪车,而是将预算投入到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却更有价值的事物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子女的教育。#6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