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3星|《企业家的尊严》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英文原版写于2010年,作者逐个批判了当时可见的英国工业革命起因的学说,认为都不对,作者认为因此剩下的解释(企业家得到的尊重和自由)就是对的。作者说明白这个逻辑有漏洞。


纸书有700多页,最后15%是注释,每一章节后面都有一些注释。去掉注释后依旧是鸿篇巨著。作者说还准备接着写,给出更多的证据和推理。看美国亚马逊网站,作者确实在去年又出了一本相关的书。


全书学术范浓厚,充斥着18世纪英国与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细节与概况。


不过逻辑上的漏洞让作者的思想看起来比较可笑。一旦出现更合理的解释,作者和本书就比较尴尬了。


去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给出了更合理的工业革命起因的解释:工业革命的启动是有具体的路径依赖的,纺织业是最合适的激发工业革命的产业。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插图: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那么原因何在?我在本书以及接下来的系列丛书中主张,是创新(而非投资或剥削)导致了工业革命。这一点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同意,所以不会太有争议。但我同时认为,是言论、道德和观念导致了创新,这一点却很少有历史学家或经济学家会同意。#809


2:在那些重新认识企业家价值的国家,市场和企业家用几乎所有人都享受到的惊人财富回报了社会的赞赏,并为战争积累了充分的物资(统治阶级满意地注意到了)。#924


3:对于工业革命和现代世界的各种看似颇有道理的物质上和反修辞的解释,本书考察了它们的代表性例子。那些解释包括了投资、掠夺、地理、对外贸易、帝国主义、基因或产权因素等。所有这些解释都出人意料地缺乏说服力。因此我认为(我承认存在推理上的漏洞)剩下的因素,例如观念和修辞,一定起了很大作用(后面的两卷书会提供更多关于修辞演变的正面证据)。#1125


4:我们经济史学家自20世纪60年代就明白,资本积累理论无法解释工业革命或随后的冰球杆效应。但这个理念尚未充分地为学术界所接受,甚至遭到一些误入歧途的经济史学家们的抵制。#1216


5:牧师和智者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在1820年就写过:“宁愿在煤气灯旁吃干面包,也不愿在蜡烛旁吃野牛肉。”#1584


6:13世纪英国乡村的谋杀率远高于今天的高谋杀率街区。中世纪的英国农民实际上地域流动性很强,他们的生活很“破碎”。[31]幻想中的“传统”家族生活从来没有在英格兰存在过。#1852


7:奇怪的是,1776年、1817年或1871年前后的英国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正在发生的16倍的人均收入的增长。甚至今日他们的继承人美国,也时常将此抛之脑后。#2236


8: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约瑟夫·熊彼特就讽刺了古典经济学家对现实的失明。他指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开始腾飞的时代……眼中却只是没有出路、为了每日的面包同不去的衰退艰难抗争的经济”#2241


9:在所谓“竞争性”游戏中被“打败”的国家(比如甚至英国自己),最后竟比其中一些“赢家”更加富裕——尽管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宣称先是德国接着是日本“打败”了暮气沉沉的英国,但在2006年的各国人均实际收入中,英国、日本和德国几乎一模一样。#2851


10:总体上看,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人和英裔美国人,确实节俭成性。然而,他们跟之前或之后的英美人并无二致,或者说跟自从人类堕落后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一般人没有区别。#3079


11:节俭的历史在1960年左右被颠覆了,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这时猛然醒悟:节俭和储蓄无法解释工业革命。阿布拉莫维茨、肯德里克、索洛等发现,近期的经济增长只有很小的部分可以用传统的节俭和守财奴式的积累解释(甚至这一部分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推高了资本积累的生产力的创新)。#3267


12: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亲自给出的节俭精神之转变的主要证据,是他对本杰明·富兰克林那两页《给青年商人的忠告》的无趣解读。韦伯在别处说过:“一个人不需成为恺撒,也能理解恺撒。”可他没能理解富兰克林。#3436


13:自律和掠夺在人类历史中太过普遍,从而无法解释欧洲1800年前后爆发性的革命。实际情况是,有形资本,比如说,荷兰人皮特·海因(PietHeyn)在1628年从西班牙珍宝船队夺得的战利品[12]到了1800年,就化为乌有了。它没有积累下来。它贬值了。#3639


14:不管古巴声称自己在人力资源上投资了多少,它2001年的人均收入还是1958年的水平,而它周围的地方自古巴革命以来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了一倍。#3829


15:英国的劳动分工让当时的法国工程师们惊呆了。然而,我们同样要知道,当时的中国也有劳动分工,但是它没有在中国引发工业革命。#3998


16:然而,当观察的范围在地理上变窄,戴蒙德的地理论就失效了,而要真正回答亚力的问题必须缩小范围:为什么满载货物的丰饶角[2]出现在西北欧(以及它的后代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南部以及在它的北边的欧洲模仿者,在新几内亚人看来或许也是“白种”的日本)?#4098


17:戴蒙德将话题——正如人们容易犯的一样——转移到完全不同的问题上:为什么1492年后,欧洲人那么擅长武力征服。#4107


18:对资源理论的信仰,使南非几十年来的经济政策变得扭曲。南非白人终于恍然大悟,知道仅仅拥有土地里的黄金和钻石创造不了现代经济——特别是,如果出于政治原因不让黑人和有色人种受教育,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创新不能被利用起来,黄金和钻石便发挥不了作用。#4196


19:你可以看到煤炭论潜在的不合逻辑之处: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稀缺的,“所以”为了节省稀缺资源投入而产生的创新总会爆发,“所以”任何时代和任何地方都有极大的创新动力。这种逻辑某种程度上误入歧途。#4281


20:斯密和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对当时中国的事实有误解: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穷人,中国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对外贸易规模,即使“下等官僚”也要遵循儒家规范)。#4377


21:然而,由此把工业革命归功于印度洋的贸易却是一个可疑的提法。由此会引发疑问,比如说,为什么这个贸易致因会从1500年到1750年中间隔了250年才爆发。何况,如果贸易活动真能带来极大富裕,甚而工业化,为什么纵横印度洋的商人和制造商们没有在欧洲人之前数百年爆发自己的工业革命;#4493


22:因此毫不奇怪,到18世纪末期,奴隶贸易的利润只占英国投资总额的很小一部分,更不用说总收入了。我们已经看到“英国总投资”仅仅为创新提供了空间,而不是创新产生的原因。#5063


23:最简单的历史证据是,工业化中的西方世界直到发明蒸汽机、蒸汽船、滑膛枪和机关枪之后才开始了帝国征战的步伐。这也意味着,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有了帝国主义,而非之前。#5081


24:所以,所有对非洲领土的争夺几乎都对帝国经济没有好处,对波利尼西亚、亚洲甚至新世界的争夺也同样如此。我要再次指出,荣耀一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最终让这两个国家成为全欧洲最贫困的国家。

25:#5252


26:在欧亚海陆范围内,最小的市场恰在欧洲。而且1700—2000年市场扩张不单单在英国,而在全世界。此外,欧洲最大的市场在欧洲大陆而非英伦半岛。但是,只有英国发起了工业革命。#5544


27:有一种极端唯物主义用简单的遗传因子假说来解释工业革命。我在前文已经提到过这种假设的一个最原始的形态,也就是纯粹的英国种族主义。近代的右派在表面之下往往隐藏着种族歧视思想,“只有英格兰人的基因能产生工业革命”、#5774


28:总之,没有证据能够定量证明英国在1689年以后从掠夺转向了保护私产。掠夺是混乱年代的标志,比如玫瑰战争,但像内战这样的短期插曲也以掠夺为标志。不过我已经说过,即便那时英国人在动武之前至少还会在口头上尊重法律。#6856


29:中国曾经在数世纪里,罗马在公元前的第二个世纪,还有17世纪以后的欧洲大部分地区,都一遍又一遍地选择投资于优良的纺织机械以制造更优秀的呢绒,或者投资于优秀的组织体系以管理优良的机械,而不是选择投资在毁灭经济增长的刀剑或者贿赂法庭法官上。18世纪英国的情形显然有与众不同之处,但并非经济学家们所钟爱的激励因素或是游戏规则的重新安排。#6929


30:至此,在本书考察的这些对创新时代的经济学解释中,有一个经济上奇特之处,即它们都预设了在1750年机械风暴横扫英伦之前,赚钱的机会被简单地无视了。正如我一再重复的,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8048


31:为什么北海人民突然变得如此富裕,突然坐享如此多的财货?答案不可能是荷兰人和英国人姗姗来迟地表现出了种族优势。理性的回答必然是把荣耀归于17世纪的荷兰人和英国人,但并不因此鄙视其他呼吸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人民,包括鄙视古代荷兰人和英国人。#807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