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星|《战略节奏》:清华教授著作,缺乏洞察,案例篇老旧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看书名和一些媒体上对本书的介绍,报了比较大的希望,以为是本土有创新的商业理论。读后比较失望。总体来说是基于罗辑思的“创新的扩散”理论的本地化的注释,有一些总结有价值,但是达不到理论的高度。总体来说洞察力不够


书中的案例偏老旧,大部分是10-20年前甚至更老的案例。推测作者在当时处于管理咨询第一线,目前则不接触一线的管理咨询工作。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10年之后,巴尼自己开创了企业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在市场上竞争,需要拥有有价值(Valuable)的稀缺(rare) 资源,这些资源既难以仿制(imperfectly imitable),又无法替代(non-substitutable),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P序言15


2:他发现创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并非一个纯粹经济上的理性决策那么简单,而是受许多主观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在社会系统中传播、扩散的过程。由此发端,罗杰斯在1962年出版了《创新的扩散》这一社会学的经典名著,并成为这一领域的执牛耳者直至退休。P序言20


3: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系统考察了那些获得跨期持续成功的中国企业,发现了三种典型的发展路径,这使它们不仅可以获得一时成功,而且能够应对市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取得长期的稳定发展。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为农耕者、狩猎者和圈地者。P序言25


4:【2007年,长虹集团总经理刘积斌】刘总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新产品开发的'度'到底在哪里?我的产品线比索尼长,我卖不过它。我的产品线比海信短,我也卖不过它。你说我的新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一时间,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P序言26


5:我们把企业根据产品市场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动态调整自己的行为,积累自己能力的举措,称为战略节奏。P序言28


6:产能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产能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时候,产能并不是厂商加大力度、开足马力就一定能上去的,尤其是那些产业链长、包含众多精密零件的创新产品。P7


7:过去三十几年发展进程中,中国市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即新兴市场和渐进式改革,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中国市场的“基因结构”,也决定了身处其中的企业的行为逻辑和商业现象的环境特征。P8


8:经验表明,与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发展初期,企业需要面对的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不确定性较低,这受益于成熟市场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的技术外溢。在后进的新兴市场中,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通常已经在成熟市场经过验证。P9


9:这也是4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第一个环境条件,即“技术全球演进,市场本地发展”。这是新兴市场独有的一个最大的矛盾,但同时也蕴藏着最大的机遇。P12


10:中国市场是一个整体规模巨大、快速动态发展、潜力巨大而又高度差异化的市场,因此需求一直是分阶段、分批次地释放,换言之,中国市场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均质的市场,毋宁说是多个市场的混合体。P16


11:产品初具市场规模,高速基至成倍数地增长,而且市场需求一致性高,那些领先厂商以一两款明星产品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这个阶段被称为大众市场,这个"临界点。即是一个新产品市场销量的起飞点。P50


12:发生这种行业格局变迁的原因是市场成长的过程不是匀速或线性的,存在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而中国市场作为转轨的新兴市场,这种速度的不均衡性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表现得更加显著。P56


13:万燕电子和瀛海威几乎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市场早期没有精准地找到早期用户,过早地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却又试图投资于整个产业链,最终因超出自身能力而失败。P78


14:从早期采用者(时尚派)到早期多数(实用者)进入市场,这个变化从表面看上去是连续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然而两个群体需求大相径庭,如果厂商不能意识到这个重大区别并做出相应地改变,最终将无法开启大众市场。P86


15:萨基姆一直希望能取得中国市场的入场券,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制造移动电话。具体方法是,萨基姆把核心的芯片、硬件以及接口做好,波导只需在宁波的组装线上完成最后一个组装步骤。除了品牌标志不同,波导手机跟萨基姆在法国市场销售的手机是完全一样的。P91


16:因此,大众市场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那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就会形成“爆款”,迅

17:速红遍大江南北。P98


18:分众市场虽然增速在逐渐减慢,但是绝对的新增数量仍然非常可观,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要尽量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发上市,这是不同于大众市场的另一种速度要求。P108


19:与科学细分相反的是产品的过度差异化,即细分过“细”,以至于每个细分市场规模都太小,相互之间也没有足够大的区别,就会出现“自噬”的困境,即每推出一款新产品,不仅没有把用户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过来,反倒是削减了自己已有产品的销量。P116


20:分众市场中,每一个细分市场并不大,规模上无法和一致性高的整个大众市场相比。小的细分市场,往往养不起类似的两个产品。原创产品已经赢得了用户,“复制品”再想创出新天地就相当困难了。P119


21:杂合市场,用户的需求呈现出高度混杂和细分的特点。厂商已不应该再试图去寻找主流客户,而是为满足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客户需求,将产品形态和功能以及定价向定制化发展。P126


22:如果圈地者企业能够避免被单一业务拖垮,成功地建立好不同业务之间的互补,那么它就会像“常山之蛇”那样,“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倶至”,各个业务能够相互呼应,禁得起市场的风雨。P188


23:为什么Segway在过去十几年中不把价格从1万美元降下来呢?一万美元在美国几乎是一辆中档轿车的售价。Segway其实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Segway没法降低成本,一是销量太小;二是美国的制造体系相对不经济;P200


24:在PRE-M模型的视野中,考察企业的战略,从下面三个问题开始·产品市场有什么结构性机会?·要素市场有什么结构洞? ·股权市场有什么估值洼地? P216


以下是书中一些插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